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丙烯酸羟基酯产品工艺废水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属铜离子,具有COD高、pH值低、高浊、高色等特点。采用吸附-混凝联合处理工艺对丙烯酸羟基酯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遴选了不同吸附剂、混凝剂,考察了投加量、pH值、吸附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0~8.5,吸附剂采用粉煤灰,混凝剂采用PASC时。铜离子去除率在98.5%1;2上,COD去除率达到25%~35%,处理出水可进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是典型的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难降解废水。为了有效处理焦化废水,通过向焦化废水中加入适量的FeSO4和CaCO3固体,达到去除一定COD、NH3-N和色度的目的。结果表明,向1L废水中投加1g的FeSO4和0.2g的CaCO3固体对焦化废水的COD、NH3-N和色度的去除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COD、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9.8%、69.8%和80%~90%。此方法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还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物化与生化两种预处理方法及组合的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对该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物化预处理混凝法,可使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26.5%和37、5%,但废水的可生化性仅有微弱改善;生化预处理采用厌氧膨胀床工艺废水B/C值由进水的0.24提高到出水的0、41,可生化性有了较大的改善,COD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5%和99.5%;好氧流化床在有机物容积负荷为4.08-7.76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4h,气水比为30-35时,COD、色度平均去除率为84.9%、93.3%。试验表明,好氧流化床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的特点。混凝、厌氧膨胀床预处理与好氧流化床的工艺组合可使该废水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混凝-纳滤预处理环氧树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环氧树脂生产废水采用FeSO4、PAM、有机改性膨润土等进行混凝强化预处理,再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对预处理水中有机物和盐进行分离回用.结果表明:以FeSO4或PAM为混凝剂单独作用时,COD最佳去除率为28%;两者结合COD总去除率可达40%;利用膨润土原土作吸附剂,总去除率最高为32%;采用有机膨润土吸附,COD去除率可达到72%.预处理脱盐率仅为8.7%.强化预处理以后,采用两级纳滤膜分离技术,出水的含盐量从48.54g/L降至低于10g,L,大大降低了高含盐对有机废水后续生物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制药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家伟 《化学工程师》2010,(4):25-26,45
采取混凝法预处理泰州某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试验阶段,选用FeSO4作为混凝剂处理制药废水时,投加混凝剂25mg·L-1,pH值控制在6,搅拌时间35min,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为后续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松香深加工废水难治理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混凝"组合工艺处理松香深加工废水。采用活性炭和Fe-C内电解2种预处理方式,COD去除率可达18%左右,提高了松香废水的可生化性。经预处理后的松香废水采用二段活性污泥处理后,COD降至358 mg/L。松香生化出水常规混凝剂(芬顿、PFS和PACF等)难于降解,而采用自主研发的F1混凝剂可明显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当F1混凝剂的质量浓度为4 g/L时,废水中的COD降至69.8 mg/L,与常规混凝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松香类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7.
采用移动式铁炭微电解技术对染料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染料废水初始COD约为2 000 mg/L,铁炭比为1∶1,pH为3.0,停留时间为30 min,并进行适量曝气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45%左右,色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废水可生化性提高将近4~5倍,且该装置能连续运行40 d以上。利用移动技术解决了固定床的板结问题。移动式铁炭微电解技术可作为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首先用活化粉煤灰预处理焦化废水,COD去除率最大可达17%。然后利用Fenton试剂和PAM联合作用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5,H2O2投加量为3mL/L,FeSO4·7H2O的投加量为6g/L,PAM的投加量为0.5g/L,反应时间为2h,处理效果最佳,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去90.8%和91.25%。各因素对COD去除率影响的强弱顺序为:PAM投加量〉pH值〉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  相似文献   

9.
电催化氧化法预处理糠醛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糠醛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差。本文采用电催化氧化法预处理糠醛废水,通过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以及电解过程中生成的Fe(OH),的絮凝作用来降解糠醛废水中的有机物,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该工艺最佳运行参数:电流强度为0.3A、电解时间为4h、极板间距为30mm。结果表明,在此工况下COD去除率为21%,B/C值升高了39.4%,糠醛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用铁-氧电池,对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头孢类抗生素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了若干因素对其COD去除率和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头孢类抗生素生产废水,该法是十分有效的预处理手段,COD去除率可达73%,废水由难生化转变为易生化,BOD5/COD由0.22提高到了0.53.  相似文献   

11.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但因性能极不稳定,大大降低了其氧化性能的利用率。采用混捏法制备改性的镍基催化剂催化氧化次氯酸钠,生成的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活性,特别是在次氯酸钠浓度不高时,可大大提高次氯酸钠的氧化性能和利用率。采用混捏法制备的改性镍基催化剂用于催化分解次氯酸钠产生活性氧。通过FT-IR、SEM和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改性镍基催化剂催化分解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动力学和活性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Fe2O3的镍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改性镍基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活化能大大降低,次氯酸钠活性氯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在初步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除率达到92.5。  相似文献   

12.
赵业军  武晨伟 《辽宁化工》2013,(12):1406-1408
采用次氯酸钠和硫酸铁为原料,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备高铁酸钠溶液。实验结果表明,以次氯酸钠40mL计,高铁酸钠制备溶液制备的优化条件为:硫酸铁2.8g,氢氧化钠17.5g,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40~45℃。污水处理曝气池出口水样经实验条件下合成的高铁酸钠溶液处理后,其COD和SS值分别降低了48.5%和91.7%,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Ni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NaClO分解产生活性氧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法制备Ni2O3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次氯酸钠分解生成原子氧,该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活性,能增强次氯酸钠的氧化性。采用XRD、SEM、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负载量催化剂、次氯酸钠浓度、pH值和温度对镍基催化剂分解次氯酸钠产生活性氧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而对于pH值来说,中性或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氧量;温度越高分解反应速率越快。在初步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中,甲醇、甲苯、间氨基苯磺酸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9.28%和84.53%。  相似文献   

14.
Fenton试剂深度处理胃必治制药废水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胃必治制药废水COD值高且负荷变化大,pH值低,是一种难处理的有机废水。经常规工艺处理后,出水有时仍难达标。采用Fenton试剂对出水进行了氧化降解研究,通过测定废水的COD、UV254值变化以评价氧化的效果,考察了常压下Fenton试剂配比、投加量、氧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初步发现了其氧化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为1mol/L的FeSO4与质量分数为3%的H2O2的体积比为1:2、投加量为150mL/L、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60℃、pH值为3。COD的去除率达到89.50%,出水COD的质量浓度降到了66mg/L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周志明  莫立焕  王玉峰 《水处理技术》2012,38(2):127-129,132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苇浆造纸厂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废水初始pH、H2O2投加量、FeSO4和PAM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pH为4、H2O2投加量为10 mmol.L-1、FeSO4投加量为2.5 mmol.L-1、PAM用量为0.75 mg.L-1、反应温度为20℃和时间为40 min时,COD可降至60 mg.L-1以下,色度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综合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H2O2/Fe2+为氧化剂,与改性膨润土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并考察了不同浓度H2O2的加入量、FeSO4加入量、pH值、反应时间及膨润土的加入量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为10%H2O2投加量10mL/L,0.1mol/L FeSO4加入量20mL/L,改性膨润土的用量40g/L,pH=4.0,反应时间1h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90%和98%。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差异。次氯酸钠对原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有可能氧化原水中残留的有机氮,从而使得氨氮含量重新升高。现场连续投加试验中,反应池次氯酸钠浓度为1.2mg/L,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始终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且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COD等)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某表面处理公司的结晶器铜管镀硬铬脱脂废液为研究对象,先采用酸化法对废液中的配位铜离子进行破络处理,并通过调节pH使之沉淀析出,再采用Fenton试剂法降低废液的化学需氧量(COD)。研究了破络过程中FeSO4·7H2O的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破络效果的影响,以及降低COD过程中Fenton试剂的组成、处理时间和pH对废液COD的影响。脱脂废液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破络──FeSO4·7H2O12g/L,2h;降低COD──Fenton试剂为1.5g/LFeSO4·7H2O+4.5mL/LH2O2,pH=6.00,9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过的脱脂废液澄清、透明,总铜含量满足GB21900-2008的排放要求,COD接近GB21900-2008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朱乐辉  戚伟峰 《农药》2007,46(11):731-733
以仲丁灵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COD(化学需氧量)与色度为指标,研究了几种混凝剂与新型混凝脱色剂DH复合使用的混凝处理特性。通过不同的投配选择,得出了最佳的复合投加方式以及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硫酸亚铁与混凝脱色剂这种投加方式对该生产废水的预处理效果最佳,其色度去除率为70%,COD去除率为58%,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确定了最佳的药剂投加量为硫酸亚铁200mg/L,混凝脱色剂DH为25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