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1例成人的桡神经内部结构,其中20例用醋酸溶液滴浸进行解剖分离,1例作断面对照观察。根据显微外科技术的需要,对挠神经干内主要神经束及束组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一、观察了桡神经干的位置、形态和束数,测量了其大小,绘制了桡神经断面的神经束局部定位图。二、桡神经干在臂部由远到近呈外旋性移动。神经干内的束组,右上肢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左上肢呈逆时针方向移动。三、讨论了前臂骨间后神经易受压损伤的局部解剖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中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显微外科技术发展情况,我们在23例成人上肢研究了正中神经内部结构。其中20 例用醋酸溶液滴浸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3例作断面对照观察。重点记录运动束或束组的局部定位。一、观察测量了正中神经干的形态、大小、束数,绘制了正中神经干断面的局部定位图。二、正中神经干及其内部束组在前臂及上臂均有一定程度的扭转,都是由下向上呈外旋性移动。三、鱼际肌枝发出平面在桡骨茎突下方40.1毫米,从桡侧前方入神经干后,沿桡侧上行,至前臂下部转至后外方。以后逐渐混合,混合后在前臂中部占居后方,至肘窝以上占居中央部分,最后多数加入内侧头。四、前臂浅组屈肌有关肌枝,进入神经干内分居前后两部。在上臂神经干的前后两部,仍然是以运动纤维为主的混合束组。五、讨论了显微外科神经束膜吻合法与神经干内部结构局部定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显微外科技术发展情况,我们在23例成人上肢研究了正中神经内部结构。其中20例用醋酸溶液滴浸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3例作断面对照观察。重点记录运动束或束组的局部定位。一、观察测量了正中神经干的形态、大小、束数,绘制了正中神经干断面的局部定位图。二、正中神经干及其内部束组在前臂及上臂均有一定程度的扭转,都是由下向上呈外旋性移动。三、鱼际肌枝发出平面在桡骨茎突下方40.1mm,从桡侧前方入神经干后,沿桡侧上行,至前臂下部转至后外方。以后逐渐混合,混合后在前臂中部占居后方,到肘窝以上占居中央部分,最后多数加入内侧头。四、前臂浅组屈肌有关肌枝,进入神经干内分居前后两部。在上臂神经干的前后两部,仍然是以运动纤维为主的混合束组。五、讨论了显微外科神经束膜吻合法与神经干内部结构局部定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尺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23例成人的尺神经内部结构。其中20例用醋酸溶液滴浸,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3例作断面对照观察。根据显微外科技术的需要,对尺神经干内主要束组作了局部解剖学定位研究。 1.观察测量了尺神经干的位置、形态、粗细、束数,绘制了尺神经干断面的局部定位图。 2.在前臂的下端和掌部,尺神经深股居后象限,浅股居前象限。尺神经手背皮枝束组由前臂中下到中上部,居神经干的内侧。尺神经前臂肌枝,在肘关节附近居神经干的后外端。 3.讨论了显微外科神经束膜缝合术与尺神经主要束组的关系。分析了尺神经易受压损伤的局部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5.
尺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3例成人的尺神经内部结构。其中20例用醋酸溶液滴浸,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3例作断面对照观察。根据显微外科技术的需要,对尺神经干内主要束组作了局部解剖学定位研究。一、观察测量了尺神经干的位置、形态、大小、束数,绘制了尺神经干断面的局部定位图。二、在前臂的下端和掌部,尺神经深股居后象限,浅股居前象限。尺神经手背皮支束组由前臂中下到中上部,居神经千的内侧。尺神经前臂肌支,在肘关节附近居神经干的后外端。三、讨论了显微外科神经束膜缝合术与尺神经主要束组的关系。分析了尺神经易受压损伤的局部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6.
橈神经功能束定位的组化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侧成人桡神经进行了研究,材料从死后3小时内的尸体上获得。在切片上重点观察了桡神经在臂部的六个断面神经束和束组的性质、数量、大小和分布,并对结缔组织和神经束的面积及其比例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据此提出,在桡神损伤中,应根据损伤部位的解剖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功能束定位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为臂丛损伤后正中神经及其手内在肌支的定位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较新鲜的上肢标本上 ,按照自然分束、醋酸浸滴法逆行显微解剖分离各功能束组 ,分段观察手内肌束组在神经干中的走行分布方位和与其他功能束的交错混合情况。结果 :(1)正中神经鱼际肌支 83 %自神经干掌桡侧汇入 ,至 5 /16平面 86%的鱼际肌支已分散到神经干截面积的 1/2以上。 (2 )正中神经鱼际肌支汇入神经干平面距尺桡骨茎突连线之间距离为 5 .3± 0 .7cm。结论 :.臂丛损伤修复正中神经手内在肌支时 ,以选择在前臂远端 (或以远 )直接修复为宜。  相似文献   

8.
尺神经功能束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内部神经纤维束 (组 )的定位、走形与毗邻关系 ,对于周围神经干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纤维束组的准确对接是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尺神经为研究对象 ,取成年男性新鲜尸体尺神经 ,每隔 1.5cm取其断面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每层断面作染色处理 ,并将拍摄到的各层断面的序列图像输入计算机 ,在OpenGL支持下 ,采用基于轮廓的表面重建技术实现了各个功能束组及外膜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结果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反映神经干内部各个功能束组的整体情况 ,并且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其作任意三维旋转与虚拟切割 ,从任意角度来观察尺神经干内部各个功能束组的走形、走向和分布结构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工作中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35侧经腋动脉灌注带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供给桡神经的微血管构筑、营养动脉的外径、神经外膜、神经束组间、神经束间以及神经束内血管层动脉内径,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内不同水平的血管内径和血管网的分布及吻合情况,显微镜下进行追踪观察并用测微尺计测。结果镜下所见的血管内径相差较大,在臂部桡神经束组间血管层中,上、中、下各1/3段动脉平均内径(μm)分别为31.03±1.26,29.88±1.60和35.70±1.87。中、下1/3段动脉平均内经相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t=1.43,P>0.05)。在臂部桡神经外膜血管层中,以中、下1/3段动脉内径较大,与上1/3段动脉平均内经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2.67,P<0.01)。结论在光镜下,桡神经微血管构筑可分4层,各层血管内径在神经的不同部位可发生一定的变化,血管集中区域的动脉外径较大时,它所在部位的外膜、束组间、束间甚至束内的血管内径都有增大的趋势。桡神经纵切片中,外膜血管网密度高于束内血管网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腿段胫神经束组及其血供,为小腿段胫神经损伤修复或游离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①成人小腿标本26侧,分离胫神经主干及主要肌支,观察和测定各支横径、长度、起始位置、神经束无损伤分离长度。② 4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分别行动脉乳胶及墨汁灌注并制作透明标本,观察胫神经营养动脉。③ 4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上,死亡4 h内取下胫神经及分支并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胫神经感觉束、运动束分布。 结果 胫神经主要肌支均在小腿8/8~6/8段分出,5/8~1/8段无重要肌支发出;胫神经干中内侧束组、外侧束组自然分束的距离长,平均为(361.4±7.1) mm;胫神经营养动脉丰富,胫后动脉与胫神经全程伴行,为其主要营养动脉;7/8~5/8段主要来自腓动脉,5/8~1/8段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胫神经内、外侧束组有相对独立的、完善的血供系统。 结论 胫神经上述解剖学特点为小腿部胫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一定解剖学依据。小腿5/8~1/8段胫神经束组具有独立和完善血供系统,内外侧束组无损伤分离长度长,具备了带血供游离移植的供体神经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肌皮神经功能束在臂丛内各段的定位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波  于彦铮 《解剖学报》1992,23(1):7-10
采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分离的方法,研究了22例成人肌皮神经的内部结构,及其纤维束组在臂丛内不同断面的定位。结果表明,在肌皮神经的远侧端断面,肌支束与皮支束分界明确,肌支束位于前外象限:在其近侧端断面,以混合束为主,肌支束或以肌支束为主的混合束位于前外象限,在锁骨下1cm、锁骨上1cm、1.5cm处断面,肌皮神经束组位于前上外象限;在上干断面,位于前份。肌皮神经纤维来自C_5、 C_6和C_7,神经根,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1.6%,64.6%和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起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组织学观察神经束性质,体视显微镜下神经纤维计数.结果: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桡神经发出的的2~4支肌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各肌支与腋神经前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长头及内、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结论:腋神经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以桡侧副动脉和桡侧返动脉为动脉蒂的双轴点桡神经浅支折叠移位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解剖 2 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 ,观测桡神经浅支的血供 ,分别对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作不同横断面切片 ,观测神经纤维数 ;测量腕部桡神经浅支与尺神经手背支和正中神经间的距离。结果 :①桡侧副动脉终支与桡侧返动脉升支恒定地存在网状血管吻合。桡侧副动脉走行中发 (2 .7± 1.2 )支 ,桡侧返动脉呈扇形发 (3 .7± 1.9)支的滋养动脉分布于桡神经浅支外膜。②桡神经浅支自然分束可达肱骨内、外髁连线 (又称Huelter′s线 )上 (5 .3± 1.2 )cm ,强行分离长度为(2 .5± 1.1)cm ,可切取长度超过 2 4cm。③桡神经浅支平均神经束数与上臀正中神经之比为 1∶3 .14 ;与上臂尺神经之比为 1∶2 .42。④桡神经浅支在腕部至尺神经手背支的距离为 (3 .4± 1.2 )cm ,至正中神经的距离为 (5 .6± 1.3 )cm。结论 :桡神经浅支具有双重血供来源。本术式既可治疗上肢长段神经缺损 ,亦可恢复供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桡神经浅支皮下段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桡神经浅支皮下段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42例,解剖观察桡神经浅支的走行及分支分布特点。结果桡神经浅支距桡骨茎突(8.33±1.16)cm处自肱桡肌深层浅出,沿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之间于皮下前行,在桡骨茎突近端(4.58±1.06)cm处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在桡骨茎突掌侧面前行至拇指桡背侧成为拇指的感觉神经,内侧支则在桡骨茎突的近侧段绕向背侧,于桡骨茎突远侧(1.32±0.26)cm处在1、2掌骨中段水平分为第1、2掌背皮神经,进而成为手背桡侧半的感觉神经。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和肱桡肌的夹角为(20.7±3.16)°,桡神经浅支分为内、外两侧支间的夹角为(18.0±4.4)°,桡骨茎突水平内、外侧支的间距为(1.4±0.23)cm。结论(1)根据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特点,在不同的损伤平面进行修复,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手部的感觉;(2)在应用含有桡神经浅支的皮瓣修复创面时,尽可能以神经为轴线,将神经置于皮瓣中央位置,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和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桡神经肱骨肌管段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桡神经在肱骨肌管内血供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3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的成人上肢新鲜标本进行巨微解剖,观测桡神经营养血管在肱骨肌管内段的走行、分布及其发出点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和到达神经外膜的长度.结果:桡神经在肱骨肌管段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前外侧的桡侧副动脉和后内侧的中副动脉.桡侧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9.67±0.52)cm处发出分支,行于桡神经的背侧,到神经外膜长(1.26±0.17)cm.中副动脉在距肱骨外上髁(16.52±0.65)cm处发出第1分支,到神经外膜长(1.52±0.21)cm;在距肱骨外上髁(13.47±0.62)cm处发出第2分支,到神经外膜长(0.56±0.16)cm.两支均行于桡神经的腹侧,各营养支均有吻合.结论:桡神经在肱骨肌管段营养血管丰富且相互吻合.肱骨肌管中上段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后内侧的中副动脉分支,下段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前外侧的桡副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16.
桡神经浅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出处、分支处的位置和距桡骨茎突的距离,结果表明:83.3%的桡神经浅支在前臂中下1/3处浅出,临床上对桡神经浅支卡压症采取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松解时,应在桡骨茎突近侧8.8±1.2cm,肱骨外上髁最突出点与桡骨茎突连线内侧0.4±0.3cm处进行为宜。为临床探讨桡神经浅支卡压症的病因和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局部解剖学特征是肱骨中、下段骨折常并发桡神经损伤的固有因素 ,同时也是治疗肱骨骨折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解剖学因素。目前主要围绕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 ,人们不断进行各种改良手术方式的探索。同时 ,进一步研究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及其分支分布情况及走行 ,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肱骨中段折,易操作桡神经,明确桡神经沟在肱骨干上的走行,对骨折时神经损伤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60例肱骨上桡神经沟的测量,能进一步明确桡神经沟在肱骨上走位位置,为临床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1 规范解剖学名词,准确释解解剖学概念,统一认识无疑有益于解剖学的教学工作和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97年第3期刊登杜頲“对腋窝一词之我见”一文,纠正腋窝概念之混乱,本人愿藉此文与解剖学者进一步商榷,以达成共识.2 “腋区”是局部解剖学中上肢的分区之一,包括臂上部与胸外侧部之间的所有软组织,并非杜文引用系统解剖学所描述的“锥体形腔隙”.“腋窝”是“腋区”的别称,为颈部、胸部与上肢连结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彰某些局部解剖学教科书将“腋窝”仅铨释为“腋区皮肤形成的凹陷”,显然有失偏颇.3 杜文强调废弃“腋腔”概念,理由是因为解剖学中无“肘腔”、“腘腔”的称谓.我认为不应如此类比.“腋窝”(腋区)去除皮肤、浅筋膜,由腋腔(顶、底及前、后、内、外四壁)及腋腔内容物(神经、血管、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共同组成.“肘窝”为隶属于肘前区的一个局部解剖学记载,是由内侧旋前圆肌和外侧肱桡肌围成的凹陷,系肱二头肌内、外侧肌间沟向下的延续,肘前区除肘窝内容结构外,尚有浅静脉、浅淋巴结、桡神经、桡侧副动、静脉及前臂屈肌的始端.“腘窝”为隶属于膝后区的一个局部解剖学记载,膝后区除腘窝内容结构外,尚有皮下的股后皮神经、隐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常用神经嫁接术之神经根、主要神经干的干内神经显微解剖,确定神经束或束组的解剖定位及走行规律,为选择嫁接神经切口位置、切开深度、范围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依据该解剖学规律标定切口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8具,16侧,分离出主要神经,进行测量对照及术中验证,按照腕表表针刻度法进行标记,确认不同平面神经束或神经纤维分布位点。结果:主要神经根、干内神经束解剖位置具有规律性,如无明显变异,可根据各神经不同平面神经束、纤维分布定位,确定切开受体神经的位点。根据神经嫁接术中电刺激及术后效果评估反证显示,按该方法选择定位可达到70%~80%的准确率。结论;通过神经干内显微解剖,确定受体神经楔形切口嫁接位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