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蜇人工养殖业是进入新世纪后发展起来的,2001年,辽宁东港市开始进行海蜇人工育苗及港湾养殖试验,仅十年时间,海蜇已成为海水池塘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海蜇养殖业发展成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振兴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全市海蜇养殖面积已达6000公顷,产量1万吨,产值1亿元;2010年,海蜇养殖面积6235公顷,产量15136吨,产值15508万元。但在养殖面积及总产量都大幅度提高的大好形势背后却隐含着危机,本文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科技人员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价格上涨迅猛,出口效益高,因而池塘养殖和近海增殖发展迅速,2005年山东省海蜇养殖迅速发展到2667 hm~2(4万亩),2006年海蜇增殖1亿尾。由于许多养殖业户和有关人员对海蜇、面蜇、沙蜇区分不了,造成概念上的不清,在此做一介绍,以利于海蜇增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海水池塘人工养殖海蜇的可行性,2003年4~7月,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象山县鹤翔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蜇人工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野 《内陆水产》2014,(9):74-76
海蜇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1999年,辽宁省锦州市娘娘宫乡的一个虾场,进行海蜇土池养殖,首次获得成功。东港市的海蜇养殖起步于2002年,利洋药店于2011年在菩萨庙市场开接触海蜇养殖,当地海蜇养殖起步较早,产量,效益较周边其它地区也要好些。海蜇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围网养殖和室内工厂化养殖。但在东港市主要为池塘养殖。以小岛农场、盐厂为例介绍一下池塘养殖的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5.
一、海蜇池塘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近两年,辽宁省海蜇全人工苗种育苗技术的研究、水质中理化因子对海蜇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外界因子突变对海蜇性早熟的影响研究、以及不同生物饵料对海蜇生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等科研课题相继取得重大突破,1999年海蜇虾池养殖试验也获得了成功,从此,我省海蜇池塘养殖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2003年全省海蜇养殖规模达到9600公顷,生产鲜蜇710万千克,面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93郾3%和139%;海蜇育苗达到20000米3水体,比上年增长400%,培育海蜇苗种上亿头。目前海蜇池塘养殖成为我省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的同时,我…  相似文献   

6.
3 海蜇的人工养殖。早在八十年代初,国内已进行海蜇的人工育苗及放流的报道,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意识所限,以及技术方面的欠缺等等原因,海蜇没有能够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近几年,辽宁锦州、营口等地,出现个别养殖户利用天然纳潮进来的海蜇苗种进行人工养殖,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亩盈利均在千元以上。2000年,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在辽宁省水产研究所海蜇专家陈介康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海蜇的人工育苗及养殖进行的探索和研究,首次取得了大规模培育海蜇人工育苗的技术突破。2001年培育幼蜇150万片,供应养殖面积2.8万多亩,但是由于养殖技术上的原因,养殖成功率仅在10%左右,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成功的养殖户其利润都非常可观,亩盈利都在千元以上。在2000年的基础上,2002年,光合公司成功培育幼蜇1500万片,供应养殖面积50多万亩,并在养殖技术上也加大了科技投入,从而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使养殖成功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出口效益高,价格上涨迅猛,因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2002年山东省海蜇养殖面积达667hm^2(万亩),2003年迅速发展到2667hm^2(4万亩)。由于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成功率只在30%左右,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池塘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的绝产或赔本,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我省海蜇池塘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海蜇池塘养殖现状辽宁省海蜇池塘养殖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当时锦州娘娘宫乡的一个虾场,在粗放养虾过程中,养虾池自然纳潮进入了海蜇,同时在沿岸人为抓了一部分海蜇入池,当年14hm2虾池收获海蜇6000~7000kg,开了养虾池塘成功养殖海蜇的先河。由于海蜇的人工育苗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已成熟,近年来人们面临着海蜇自然资源量正逐渐的衰退,海蜇价格的不断攀升,人工苗种、池塘养殖海蜇已成为市场的选择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近两年海蜇池塘养殖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2年全省海蜇养殖面积已达5000hm2左右,海蜇育苗水体3000~4000m3,种苗…  相似文献   

9.
徐汉连 《水产养殖》2007,28(3):22-23
海蜇是我国沿海分布数量较多的根口类大型食用水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价值高,同时海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人工放流等增殖措施,但由于海洋污染加剧,捕捞过度等原因,自然资源锐减,发展海蜇的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笔者在大洼县荣兴镇海丰水产有限公司利用6.67hm^2(100亩)的池塘,进行了海蜇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单茬海蜇养殖亩产150kg,养殖规格超过3.5kg,每667m^1收入1500元的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出口效益高,价格上涨迅猛,因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2002年山东省海蜇养殖面积达667 hm2(万亩),2003年迅速发展到2667 hm2(4万亩)。由于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成功率只在30%左右,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池塘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的绝产或赔本,造成损失。因此,海蜇人工养殖需要技术支撑与技术普及。近几年笔者对海蜇人工养殖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在此做一总结,以推动全省海蜇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广成  王权 《齐鲁渔业》2003,20(9):11-11
海蜇因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由于受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限制,室外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且因海蜇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养殖时间仅限于夏秋季,货源短缺,价格过高。而利用蔬菜大棚养殖海蜇,可一年四季进行生产,使鲜活成蜇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又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生活史搞清楚以来,对海蜇人工育苗、增殖放流作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世纪初针对池塘养殖结构的变化,海蜇池塘养殖被我所作为主要应用研究成果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2 0 0 3年我省海蜇池塘养殖面积已达80 0 0hm2 ,产量上千万公斤,产值上亿元。但是海蜇池塘养殖的发展并不平衡,有许多养殖方面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从2 0 0 2年来看全省海蜇养殖成功率不是很高,养殖成功户约占全省的30 % ,面积约占5 0 % ,因此海蜇池塘养殖需要技术支撑与技术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笔者对海蜇人工养殖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研究,就海蜇养殖应注意的五个技术环节,愿和同行及养殖户共同探讨,在此做一总结,以推动海蜇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业户的青睐。但是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苗种放养成活率低,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此,2003年春季笔者在龙口市海蜇育苗中,进行了海蜇与鱼类网箱混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安国 《中国水产》2012,(12):67-68
海蜇是一种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从北部的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水域都有海蜇分布.海蜇的营养十分丰富,还含有很多铁、钙、磷和大量维生素.海蜇通常加工成海蜇皮和海蜇头,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海蜇养殖业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在辽宁丹东、锦州等沿海地区海蜇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2008年~2010年,笔者与丹东海蜇养殖户一起在锦州大有农场利用改造的虾池进行海蜇养殖,养殖效果较好,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海蜇属腔肠动物门,以前主要靠海洋捕捞获得。近年来自然海蜇产量下降,蜇价上扬,群众自发开展海蜇养殖,开始是纳潮纳入自然蜇苗养殖,以后又利用人工育苗进行全人工养殖。2002年,辽宁、山东、江苏都有相当面积池塘养殖海蜇。但海蜇养殖是新生事物,养殖技术尚未发展完备,所以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养殖池塘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也有些养殖者盲目跟进,养  相似文献   

18.
海蜇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在养殖模式上以池塘养殖居多,存在着规模不大、产量不高等问题。为探讨养殖新模式,青岛市城阳区于2009年在胶州湾内进行了3.33hm^2浅海围网养殖海蜇试验。6月初放苗,7月下旬开始收获,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姚志通 《河北渔业》2007,(11):51-53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同时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如何简便有效地处理养殖废水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构建、分类、废水处理机理及其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育苗设施开展海蜇人工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成  王权 《齐鲁渔业》2002,19(11):14-14
海蜇在生物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在天然海蜇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潍坊市水产研究所于2001~2002年2年间,对海蜇采取捕捞前期自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的办法,利用海水育苗结束后闲置的育苗设施进行人工养殖探索,并取得成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 养殖设施、设备的选择 大中型海水育苗室、沉淀池、水质调配池及必需的水泵、小型增氧机、换水管、水温计、盐度计、手抄网等配套设备。2科学管理措施2.1 水质调控 海蜇对水温、盐度、溶解氧、氨氮等理化因子要求不高,可粗养粗放,不需使用抗生素和采取增氧措施,但对水环境剧变极其敏感,容易造成碎死,在室外养殖池中常因一夜暴雨或温度剧升造成绝产或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