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和棉纤维的混纺形式以及两者的性能差异,使得混纺织物分离回收较为困难。采用水热法分离回收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研究了水热温度、反应时间、盐酸质量分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对水热反应后产物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1%、水热温度140℃、反应时间2.5 h的条件下,涤棉织物分离效果最好。回收的棉纤维产物为固态纤维素或低聚糖;涤纶物化性能无明显损失,且回收率可达90%以上。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经水热反应后分离回收产物的附加价值较高,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以双组分涤/棉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水热降解,根据纤维素和聚酯不同的水热反应特性,研究涤/棉共存的水热反应体系中棉纤维和涤纶的水热降解行为。研究发现,涤纶和棉纤维具有不同的水热行为。在水热条件下,棉纤维发生部分水解,生成纤维素粉末及可溶糖,而涤纶保持水热稳定,可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良好分离。其中,在水热温度170℃,反应时间3 h,固液比1∶20条件下,涤纶的回收率达98.84%,葡萄糖的产率为15.57%,棉纤维的残留率约为66.47%。根据双组分涤/棉混纺织物的水解特性,综合分析回收利用的潜在价值,水热分离涤/棉混纺织物后,可使其实现高附加值回收。  相似文献   

3.
将废旧棉纤维和对苯二甲酸(TPA)在水热条件下以一定质量比进行碳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X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TPA对废旧棉纤维物化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棉纤维碳化产物形貌为具有无定形碳结构的不规则颗粒或棒状,且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随着TPA含量的增加,棒状产物增多,而TPA仅有少量发生降解或接枝到棉纤维碳产物的表面,其余可回收再利用。研究表明,水热条件下TPA虽未直接参与棉纤维的碳化过程,但TPA的存在使得碳化产物形貌多呈带有沟槽的棒状形态,与纯棉纤维碳化产物相比,粒径增大且C/O质量比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废旧棉纤维为碳源,在亚临界水中制备了形貌结构良好的碳微球,主要探讨了不同初始pH值对棉纤维水热碳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亚临界水可破坏棉纤维的晶体结构,使棉纤维碳化形成石墨化程度较低的碳材料,且在碱性、中性和酸性环境下,棉纤维都可脱水碳化,H~+对棉纤维的脱水碳化影响较弱;pH值对碳化产物的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pH值为3.5时可得到粒径均匀的球形碳材料,含碳量达74.99%。液相产物分析表明,pH值越小,棉纤维水热反应过程中葡萄糖的收率越大,产物形貌结构也越好;pH值较高时,葡萄糖的收率较低,产物中难以出现球状结构物质。H~+对碳化产物的含碳量以及热值的提高有益。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废旧棉纤维的高值化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氧水-尿素活化氧化体系对PVA进行降解,并对涤棉织物进行轧蒸退浆处理,探讨了双氧水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对PVA降解率、降解产物黏度的影响以及双氧水用量、汽蒸时间对退浆后织物上PVA降解率和织物白度、毛效、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1g/LPVA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双氧水20mL/L,双氧水与尿素的质量比0.6,降解温度90℃,降解时间20min,pH值5;轧蒸退浆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双氧水60mL/L,汽蒸时间30min;经优化工艺退浆后织物上PVA降解率达96%,织物白度和毛效有所提高,强力损伤不大。  相似文献   

6.
分散染料与反应性染料染涤棉织物时,涤棉织物中棉组份的不断被分散染料沾色,会降低所获得色泽的质量。在染色过程中,涤棉织物上含有的分散染料,分成为织物表面沾色、棉纤维吸附和涤纶上固色的三部份。它们的量由染料从织物上解吸动力学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涤纶和棉纤维染色性能上的巨大差异,将其交织物按照白坯织物生产方式加工,然后在后处理时用不同染料对其进行染色,获得的织物不仅外观质量良好、色泽鲜亮,而且可降低加工成本。详述了涤棉嵌条织物的设计,主要包括白坯织物的结构参数设计及上机工艺计算、嵌条的搭配、花型的设计和织物染色工艺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接枝一磷酸腺苷单体(AMP-m-GMA)对不同比例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手段表征和分析阻燃整理前后涤纶、纯棉和涤棉混纺织物的化学结构、热性能以及表面形貌,并测试阻燃整理前后织物的燃烧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相较于涤纶,AMP-m-GMA阻燃单体的接枝和交联更多地发生在棉纤维表面,棉纤维含量高的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更易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5,(11)
涤棉混纺织物因其燃烧时的"灯芯效应"而容易燃烧,阻燃整理难度较大。以疏水性磷氮硅阻燃剂PNSI、水性聚氨酯等为原料制备了阻燃涂层剂,对涤棉进行涂层整理,研究了整理工艺和阻燃织物的热分解、阻燃、耐水洗和硬度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磷氮硅阻燃涂层的涤棉混纺织物其LOI值可高达32%,经涂层阻燃整理后,织物的热降解速率降低了7.8%/min,热危害减小了74%,明火点燃后可离火自熄,阻燃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涤棉混纺织物经减减量整理后具有持久的丝绸般轻、薄、软、滑效果,为了使产品更接近丝绸织物的手感,还必须辅以一定的后整理,但是减量后的织物由于纱支变细,拈度降低,纤维之间的微隙增大,抱合力减小,故相应地在缝纫性及服用性方面带来一些缺陷,这些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整理手段也可适当解决,本文就下列几个问题作了一系例的探索。 一、涤棉减量织物的起毛 涤棉混纺织物经碱减量整理后,由于纤维变细,拈度降低,纱支疏松,交织点处空隙增大,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容易起毛。并发现,织物中棉纤维含量越高,起毛现象也越严重;织物中的涤纶长丝,在减量过于剧烈时,也会引起纤维断裂加剧起毛现象。  相似文献   

11.
《印染》2021,(10)
采用磷酸水热法降解纤维素纤维,并运用于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组分与纤维素组分的分离。研究了磷酸浓度、水热处理条件对纤维素纤维降解的影响,并使用SEM、FT-IR、XRD和热重分析对水热反应前后纤维素及涤纶纤维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得到涤棉混纺织物的分离回收工艺参数为磷酸质量分数4%、水热处理温度140℃、水热处理时间3 h。研究表明,该方法将纤维素纤维降解为30~80μm的棒状Ⅰ型纤维素粉末,回收率高达91.67%,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能有所提高;而涤纶仍以表面光滑的纤维形态存在,回收率为96.63%,其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均无变化,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比例涤棉混纺织物,就是涤的比例低于50%(包括50%),而相应地棉纤维的比例增加,这样对染整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类织物既保持新棉混纺织物的风格。又充分体现棉纤维的特性,经染整加工后色泽较纯棉鲜艳、手感挺滑柔软、价格又较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我厂生产用低比例织物来自清江棉纺织厂等生产的坯布,如普梳涤棉(50/50)半卡和纱卡,普梳涤棉(40/60)半卡,精梳涤棉(50/50)细布及涤棉(40/60)细布等新品种。本文主要针对这些低比例涤棉混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的主要工艺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回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的溶解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含棉成分,论文采用四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活化并在四种活化方法中寻找最适合的活化方法,其原则是应尽量减少对涤纶各方面的影响和增加棉纤维素的溶解度。通过研究四种活化方法对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的质量、拉伸性能、化学结构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超声波对涤纶各方面的的影响较小,可用于活化废旧涤棉混纺织物;然后研究此两种活化方法对棉纤维素结构和溶解性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超声波活化方法最适合用来活化废旧涤棉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14.
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是促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根本。本文从纺织品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着手,综述了近年来废旧涤棉类纺织品再利用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后得出:涤棉类织物再利用技术发展较快;物理法从简单的机械利用向物理熔融和溶解多元化方向发展;化学法从传统的造纸或降解向生物质材料应用方向发展;生物酶解技术也得到了关注。另外,涤棉混纺织物从只利用涤纶或棉纤维的单一模式向综合利用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融入到废旧涤棉织物再利用技术上来。目前,一些研究方法虽已初步应用,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再利用情况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5.
2.混纺织物的丝光丝光混纺织物时,最主要的问题是只丝光其中的棉纤维,而对其它混纺纤维的影响应控制在最小限度。(1)涤棉混纺织物的丝光——棉纤维与涤纶不同:棉纤维对水敏感,而涤纶纤维则否。涤纶纤维只有在碱浓度高、温度高、时间长的情况下才敏感。幸而棉纤维的最大丝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20,(9)
以最为常见的黄色高可视警示服为例,采用分散荧光黄10G和涂料荧光黄对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二浴法染色,讨论了分散染料质量分数、涂料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及染浴pH值对染色织物K/S值及荧光性能的影响。优化的染色工艺为:采用分散荧光黄10G和涂料荧光黄对涤棉混纺织物染色,分散荧光黄染料质量分数3%(omf),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25 min,染浴pH值4;荧光涂料黄质量浓度5 g/L,染色温度65℃,染色时间30 min。染色后涤棉混纺织物的亮度系数β和色度x-y值均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色牢度达到4级。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7,(2)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多巴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以壳聚糖(CH)和植酸钠(PA)作为组装液,极限氧指数(LOI值)作为因素筛选指标,分别考察组装时间、组装液质量分数、组装液pH值和组装层数等对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层各次组装沉积时间15 min,第一层后每次组装沉积时间5 min,壳聚糖质量分数1%,植酸钠质量分数1.5%,壳聚糖溶液pH值为5,植酸钠溶液pH值为2,组装15个正负离子交替沉积(即为15层)后,T/C(65/35)织物可获得较好的阻燃效果,LOI值为28.7%。  相似文献   

18.
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成熟度的工艺试验,认为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对纺纱工艺、成纱质量及织物的染色性能都会有很大影响.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在纺纱工艺中易清除杂质,不易产生棉结和索丝;成熟度中等的棉纤维细度较细,成纱强度高;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加工成织物后,耐磨性好,织物染色均匀.  相似文献   

19.
王浩  林红  陈宇岳 《纺织学报》2008,29(8):18-22
 采用氢氧化钠对棉纤维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选择性氧化,可以有效提高氧化棉纤维的醛基生成量。对比研究经高碘酸盐选择性氧化后碱预处理棉纤维与普通棉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经碱预处理后棉纤维化学组成无变化,但当碱液质量分数增加到25%,其晶形结构从纤维素Ⅰ逐渐转化为纤维素Ⅱ,且结晶度不断下降,使棉纤维对高碘酸盐的可及度和反应性大大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经碱预处理的氧化棉纤维醛基吸收峰强度大于未预处理的氧化棉纤维。在8和32 g/L高碘酸钠氧化条件下,氧化棉纤维醛基含量随碱液质量分数增加均不断提高,而其结晶度不断下降,但当碱液浓度和氧化剂质量分数较高时,氧化过程中棉纤维的醛基增加量和降解程度都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涤棉烂花织物的设计经验;谈了所用涤棉纱的不同纺纱方法、原纱结构、棉纤维包覆量、混和比、捻度,以及织物风格、组织和紧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