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西藏医药学中最珍贵的药材之一。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黄芩素苷、黄岑苷、黄岑苷元、汉黄素等黄酮类生理活性物质以及大量的邻苯二酚、淀粉等有机物质。黄芩已经过多年临床及药理研究,苏联卫生部药理委员会已批准黄芩酊剂作为降压药用于治疗各  相似文献   

2.
中药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扬文  陈忻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75-376,F00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以往研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以及提取的活性部位的药理活性多有关注,主要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对肝脏、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等方面。现对近5年国内外黄芩药理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1引言 黄芩是唇形科(1abiate)植物草黄芩(Scutellaria b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黄芩中含量较高,约占黄芩中总黄酮的76.49%,黄芩苷含量最高。药理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根的甲醇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黄芩素和黄芩甙抗炎活性,及其对齿龈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效应。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在1μg/ml时对LPS诱导的IL-1β产生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50%),相当于泼尼松龙的作用。而且,尽管汉黄芩素对LTB_4合成的作用属于边缘性的,但黄酮类化合物对IL-β诱导的  相似文献   

5.
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东  徐丹洋  孔祥鹏  李芳  丁安伟 《中草药》2012,43(12):2333-2336
目的 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对体外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通过测定黄酮类成分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量(FIB)的影响研究其体外凝血活性.结果 从黄芩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韧黄芩素-Ⅰ (4)、黄芩黄酮-Ⅱ (5)、5,7,2′,5′-四羟基-8,6′-二甲基黄酮(6)、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8)、黄芩苷(9)、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1)、木蝴蝶素A-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2).所有化合物均对FIB没有影响,部分化合物能显著缩短TT、PT,同时能显著延长APTT.结论 化合物11和12为新化合物.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对凝血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对凝血系统的不同作用体现在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  相似文献   

6.
黄芩抗氧化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芩(Scutellaria radix)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体外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从黄芩中分离鉴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汉黄芩素,黄芩苷元,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和5,7,2,′6′-四羟基黄酮,其中黄芩苷元(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50%时的浓度(IC50)为19μmol/L。结论黄芩苷元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是黄芩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芩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清热燥湿之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索、黄芩酮等成分。黄芩的现代药理研究颇为活跃.为其新用途的拓展不断提供新的佐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爱国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19-120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开发黄芩,深入研究黄芩的化学成分并寻找其药理活性成分,从而有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认识和新的药效功能的开发,本文采用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近年来黄芩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以期对黄芩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孔慧  倪键  刘瑾  余超 《中成药》2004,26(2):156-157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主要成分之一黄芩苷具有抗炎症、抗变态态反应、抗菌、利尿,利胆、解热、镇静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甘草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为甘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广泛药理活性备受关注.文章对异甘草素国内外药理活性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异甘草素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并能扩张动脉,对心脏和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酶水解法提取分离黄芩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黄芩是常用中药之一,黄芩素(baicalein)为其中的一种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菌、抗过敏等作用。在有些药理作用上优于黄芩甙,如黄芩素具有很强的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由于黄芩素在中药黄芩中含量较少,直接提取分离,收率很低。本文介绍一种新方法,酶水解法。仪器:751-G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  相似文献   

12.
作者研究了在欧洲气候条件下栽培的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根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了它们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该植物根的干粉用甲醇提取,蒸干溶剂,提取物溶于水,依次用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HPLC 分析显示所有部位中的主要成分均为黄芩苷元葡糖苷酸苷(BG),从氯仿部位还分得千层纸黄素、汉黄芩素(W)。  相似文献   

13.
黄芩及其提取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对细菌性痢痰的治疗作用是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在药理学上的体现之一.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以及单一活性成分中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都具有显著的燥湿止痢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何日明  孙惠力  杨曙东 《新中医》2014,46(1):184-187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常见并发症之一,美国及西欧等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已上升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首位病因。目前,我国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因此,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防治DN的药物意义深远。黄芩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等。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氧化应激、抗肿瘤、抗血栓形成和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元等多种生物学作用[1]。研究表明黄芩素对DN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汉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单体之一,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近年来针对汉黄芩素的抗癌药理作用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涉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仍较少,其抗癌活性的分子靶点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汉黄芩素治疗结直肠癌的特征靶点和分子通路,结果表明Wnt/β-catenin是汉黄芩素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通路。以此为基础,开展汉黄芩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的机制研究。药理研究显示,汉黄芩素能够显著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P0.001),且在12.5~50μmol·L~(-1)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规律。流式细胞术结果揭示汉黄芩素能够将细胞有效阻滞于G_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此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汉黄芩素对Wnt/β-catenin通路4个特征蛋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CTNNB1(β-catenin),BIRC5(survivin),GSK3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BAX呈现上调趋势(P0.05)。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流式细胞术与Western blot试验揭示汉黄芩素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征蛋白表达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CTNNB1(β-catenin),BIRC5(survivin),GSK3B,BAX是其潜在靶点。该研究阐释汉黄芩素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及特征靶点,希望能够为抗结肠癌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有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北、山东,有的地区以其根当黄芩入药。本文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主要报导从甘肃黄芩中分离鉴定的新化合物甘肃黄芩素1(rehderianin Ⅰ)。其他6个结晶确定为已知化合物、即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千层纸素—A(oroxylin-A)、粘毛黄芩素Ⅲ(ViscidulinⅢ,该化合物系首次从粘毛黄芩中提出,故仍以此定名)。  相似文献   

17.
黄酮物质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是药用植物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及其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是一类重要的黄酮,它们可以诱导多种癌细胞系的凋亡,同时具有抗氧化、抗病毒和肝脏保护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黄芩属植物黄酮生物合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析了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该文综述了黄芩属植物黄酮的生物合成、环境因子和诱导子对黄酮合成的调控,以及黄酮合成的代谢工程。  相似文献   

18.
黄芩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含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黄酮Ⅰ、黄芩黄酮Ⅱ、木蝴蝶素A及β-谷甾醇、黄芩酶等。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为黄芩中公认的活性成分。黄芩苷在冷水中易被酶水解为黄芩苷而失去活性,故黄芩应入沸水提取,使酶失去活性而黄芩苷不被水解破坏。水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和黄芩苷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考察,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细胞信号通路活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抗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糖脂代谢、抑制血管活性物质高表达等多方面机制,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因此,黄芩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值得广泛重视和进一步推广应用。然而黄芩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其一:目前,主要以药理实验研究为主,而且以黄芩有效单体成分的研究为主,且缺乏多角度多靶点的对比研究,其量效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其不良反应还有待系统评价;其二:黄芩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缺乏系统的评价,以黄芩为君药或以黄芩单独入药的临床研究鲜有报道,如何判断其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其三:黄芩中的单体有效成分主要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含黄芩素等,何种单体起主要作用有待进行对比验证;其四:黄芩中有效单体成分的含量与饮片的产地、等级相关,临床选用何种黄芩饮片效果更佳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五:以黄芩为君药的中药制剂或黄芩单体有效成分制剂有待进一步开发和临床推广应用,而其剂量和安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苦,可泻火安胎,在疾病治疗中被广泛用于临床[1].研究得知,黄芩提取物是由黄芩干燥根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醇化精制后制备而成,是黄芩经过化学提取后得到的混合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提取物的主要化学组分,但是黄酮类化合物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是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4种活性物质[2].另外,在黄芩的不同组织提取物中所含的主要活性物质也不尽相同.黄芩主要的组织结构可分为花、叶、茎、根4个部分,黄芩花提取物中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但黄芩素含量较高;黄芩叶、茎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高;而黄芩根提取物所含的活性成分较均衡,其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4种成分均含有,且相互协同,共同发挥作用[3].由于黄芩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且不同部位所含成分不一,因此在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方面也出现了诸多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