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林 《中外医疗》2011,30(9):190-192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局麻药、阿片类)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腰麻,Subarachnoidblock)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Epiduralblock)[1]。大量临床研究已表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另外,硬膜外阻滞还可用于术后镇痛,是目前胸、腹部手术术后和分娩镇痛的主要镇痛方法;但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及技术操作也会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2]。在此将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的意外及并发症作一讨论,以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麻醉风险并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韦明选 《吉林医学》2013,(27):5552-5553
目的:对比研究剖宫产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于术后6 h、12 h的安静状态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均不需要辅助药物就能顺利完成手术,且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Ⅰ级38例,Ⅱ级20例,Ⅲ级2例,硬膜外麻醉组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1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临床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姚金良  胡彩霞 《医学综述》2008,14(5):799-800,F000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及下腹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行下肢及下腹手术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三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起效快,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及下腹手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欲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 6 8例 ,ASAI-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4例。两组都选择L2~ 3 做穿刺点 ,皆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I组蛛网膜下腔负荷剂量为 0 .1%布比卡因 5ml,Ⅱ组蛛网膜下腔负荷剂量为 0 .5 %布比卡因 2ml,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腔再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两组术后接镇痛泵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术中平面扩散范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改良Bromage评分 ,MBS)、血压及心律下降程度、术中辅助用镇静镇痛药情况。结果 :与Ⅱ组相比 ,I组MBS评分较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病人术中辅助用药剂量相当 ;给药 5min血压的下降程度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具有局麻药用量少 ,麻醉效果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老年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程晓云 《实用医技杂志》2013,(11):1216-1217
<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创伤较小,术中术后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BPH)常用的手术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因其阻滞完全,可随时追加麻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患者术中清醒,手术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出现紧张后易出现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术中麻醉阻滞不全时常  相似文献   

6.
郭楠 《吉林医学》2012,33(18):383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组,观察两组在镇痛效果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时间及术后6 h、12 h咳嗽及按腹压疼痛VAS评分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均显著优于硬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产妇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银星  潘晓霞 《吉林医学》2013,34(2):298-299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使用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阑尾手术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迅速普及,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已成为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TKR术中选用何种麻醉为佳?目前这个问题存在很多争论。1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两者联合麻醉,均可应用于TKR。这种麻醉方法可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不必进行气管插管,或可给予少量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避免其不适感,术后可直接回病房,不必进入麻醉复苏室。目前讨论最多的是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的硬膜外镇痛。椎管内麻醉可使阻滞区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减少TKR术中和术后的出血,从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混合痔切除术可在局麻下完成,但局麻下患者的舒适性差,且影响手术操作和术后效果.低位椎管内麻醉可以满足混合痔切除术的要求,患者舒适度高,麻醉医生可以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者硬膜外阻滞.关于这两种麻醉方式在混合痔手术中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而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用于腰麻血压波动较少、年龄范围广.本研究拟对使用罗哌卡因进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用于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潘进喆 《吉林医学》2010,(33):5974-5974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手术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的230例产妇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麻醉平面、术后阻滞平面消退、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术后疼痛开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用药到开始手术时间、手术操作引起疼痛的病例数、术后恶心、呕吐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连续硬膜外阻滞简单、起效快、术中舒适、术后镇痛良好,是较理想的产科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龚建  汤安俊  郭莉  吴文玉 《吉林医学》2012,33(30):6528-6528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的可靠麻醉方法,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选取20例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及20例进行单纯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等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人数等。结果: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心率、呼吸等较单纯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患者稳定,能够有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人数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更加有效的确保手术的正常进展,尤其对老、幼患者,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有差别的选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于晓云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90-1292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多,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而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联合麻醉集中各自的优点而避免了这两者的缺点。笔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寒战反应是围术期椎管内麻醉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剖宫产手术中较为明显,寒战在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后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达65%,这无疑会令心肺负担已超负荷的产妇雪上加霜~([1])。本研究旨在观察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  相似文献   

14.
胡明成 《吉林医学》2013,34(23):4685-4686
目的:探讨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很好,而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学》2019,40(2):156-160
目的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后PCE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术后均连接PCEA,PCEA采用相同配方,总剂量为150 ml,术后两组均连接PCEA,总剂量控制在150 ml,镇痛药均为0.75%罗哌卡因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12 ml,芬太尼0.4 mg。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2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72 h(T6)的活动和静息VAS情况和Blous次数,比较两组产妇的下床时间、肠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静息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T4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Blous次数高于硬膜外组,T3、T4、T5Blous次数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下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肠排气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泌乳时间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瘙痒发生率、腰痛发生率均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两种椎管内麻醉,在术后应用PCEA均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后产妇泌乳和肠排气恢复较早,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的临床现状,提出可行的预防方案.方法对600例患者详实记录术前情况、麻醉操作过程,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对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600例患者椎管内麻醉的神经并发症主要是暂时性神经根激惹(TNS),其发生率为18.3‰;主要危险因素是术后应用PCEA镇痛,其优势比(OR)为5.514(95%CI为1.447~%21.017%).结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腰硬联合阻滞可引起相关并发症,对术后应用PCEA镇痛可能导致的神经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崔建中  王伟  方志兵  吴建 《吉林医学》2011,32(15):2970-297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效果。方法:选取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其中9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组),9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较硬膜外麻醉作用更迅速、阻滞更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相对较小,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骨科手术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 80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年龄65岁以上,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40)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B组n=40),对A组、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24h和48h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OCD发生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全麻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均下降,变化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和48h各时段MMSE评分全麻组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OCD发生数量全麻组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了减轻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POCD发生几率,椎管内麻醉相比全麻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自2006年以来,我科针对剖宫产术随机选择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麻醉)作比较,现就这二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