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纳豆芽胞杆菌高抑菌活性的最佳发酵条件,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分别考察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盐度、碳源、氮源及纳豆菌发酵粗提液浓度等因素对两种指示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和粗提液浓度的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先增后减;培养温度为37℃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圈最大,42℃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盐度为1%时,粗提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碳源为牛肉膏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圈最大,碳源为乳糖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氮源为蛋白胨时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氮源为硫酸铵时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正交法考察纳豆菌抑菌物质粗提液抑制两株指示菌的最优条件为培养时间36 h,粗提液浓度为100%,培养基盐度为1.5%。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微量热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与DNA的亲合作用,作出其热谱图,得出各种浓度下茶多酚的抑菌情况和DNA亲合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20 g/ml时,茶多酚对产气杆菌的作用十分显著。3.3 mg茶多酚与12.6 mg DNA相互作用的亲合热效应为-0.003J。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与茶黄酮的抗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玲  李纯 《福建茶叶》1991,(2):40-43
应用琼脂扩散法测定GTP、GTF、GTE与黄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炭疽杆菌的抑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2%浓度的GTP、GTF、GTE抗菌效果均强于50%黄岑(P<0.01),平均抑菌圈直径以GTP、GTF最大,分别达22.83mm和23.00mm;GTE次之17.63mm;黄芩最小仅为15.36mm。其中GTP、GTF抗菌效果强于GTE(P<0.01),且抗菌谱较GTE广。而GTF抗菌效果与GTP相似(P<0.05)。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从脱脂豆粕中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腊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增李氏菌、白色念珠菌、梨头霉菌和米曲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细菌浓度(MIC)分别为0.03%、0.09%、0.02%、0.03%、0.03%、0.05%、0.05%、0.05%和0.05%,但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无抑制作用.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将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进行酶解,并将酶解后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游离型的苷元.游离型苷元和结合型糖苷的抑菌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是其游离型的苷元.其热稳定性好,经121℃、30min湿热灭菌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董金甫  李瑶卿 《茶叶》1992,18(3):46-49
以浙江农大茶学系提供的茶多酚为材料,采用滤纸圆片和牛津杯法进行抑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铜绿色假单孢杆菌、伤寒沙门氏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等7种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最后还提出了开发茶多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鹧鸪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在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基础上,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法和还原力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酚提取物的抑菌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的得率分别为(10.31±0.42)%、(9.79±0.38)%、(10.88±0.52)%;含量分别为(44.72±2.26)%、(39.54± 1.78)%、(47.07±2.52)%。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鹧鸪茶多酚(CF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34±0.0002)mg/mL;热水浸提的鹧鸪茶多酚(WFC)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0.066±0.004)、(0.069±0.004)、(0.127± 0.009)mg/mL。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中WFC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依次为(12.34±1.01)、(12.16±0.95)、(2.12±0.15)、(6.12±0.36)mm,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依次为3.13、3.13、12.50、6.25 mg/mL。综合考虑,鹧鸪茶多酚提取采用热水浸提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 《人参研究》2009,21(4):38-39
目的:青蒿中有多种药用成分,其中的青蒿素具有抗菌、抗寄生虫、解热及促进免疫等作用。且毒性极低,无副作用,青蒿素是最重要生理活性之一。所以研究青蒿素的抗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恒温搅拌法提取出青蒿素的样品,然后选用两种典型细菌菌株通过滤纸片法对青蒿素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论:青蒿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逐渐增大抑菌作用也随之加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倍比稀释法,评价了槟榔青果的乙醇提取物对猪鸡养殖中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鸡金黄色葡萄球菌、猪大肠埃希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31.25、31.25、62.5、62.5 g/L,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62.5、62.5、125、125 g/L。  相似文献   

9.
薜荔抑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纸片法对薜荔的水提液和乙醇提取进行抑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八叠球菌等5种试验菌中,薜荔的水提液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范围7-10.5mm;乙醇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显著,抑菌圈直径范园11-20mm,而薜荔乙醇水提取液对啤酒酵母、桔青莓、黑曲霉等真菌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米曲霉为指示菌,对从南海海域中捕捞的华贵栉孔扇贝肠道中分离到的9株乳酸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排酸、排过氧化氢,以及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酶解实验,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产细菌素的乳酸菌ZH-54.结合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以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ZH-54为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其16S rRNA在GeneBank的登录号为JX258806.  相似文献   

11.
对黑豆皮花青素不同提取方法,传统有机溶剂法、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法的提取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20.50%。并采用滤纸片法对3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花青素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水浸提法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种细菌的抑菌圈均最大,抑菌效果最好。另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水浸提法所得的花青素抑菌率进行比较发现,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抑菌效果逐渐增强。当花青素在浓度为0.3 g·m L-1时,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细菌的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79.75%、74.50%和81.60%。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工业大麻叶生理活性功能,研究工业大麻叶抑菌物质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采用牛津杯法结合微量二倍稀释法比较工业大麻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以抑菌效果最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浸提工业大麻叶抑菌物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4∶1(m L/g),乙醇浓度88%,超声温度29℃,超声时间20 min,在该条件下,工业大麻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9. 65±0. 20) mm,与理论最优值19. 68 mm接近。该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工业大麻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的超声提取,可为工业大麻叶的高效利用及新型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份茯砖茶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96、2002及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分别测定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eoccthehemolyt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llbtilis)、志贺氏杆菌(Shigella)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9及2002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对志贺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0.40mm±0.87mm及18.10mm±0.91mm;1996年生产的茯砖茶水提取物仅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2009年生产的茯砖茶的抑菌效果最好,1996年生产的茯砖茶的抑菌效果最差。茯砖茶的保存时间越长,其抑菌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3种姜科植物(砂仁、草豆蔻和高良姜)乙醇提取物对5种鸡、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姜科植物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鸡和猪大肠杆菌、鸡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15.6、62.5 mg/mL。说明3种姜科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鸡、猪5种常见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杀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CS16抑菌活性与胞外产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枯草芽孢杆菌CS16菌株的抑菌活性,对其胞外代谢物活性与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开发有效的生防菌剂.结果表明:CS16菌株对多株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病原细菌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CS16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509.58 U/mL、7 198.71 U/mL和1 853.68 U/mL;其发酵液经酸沉淀所得粗提物可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0.062 5 mg/mL;利用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正相硅胶柱分离纯化获得较纯的抑菌物质,经薄层层析和HPLC定性分析,初步认为其胞外抑菌物质中含有Iturin A.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罗布麻茎叶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定性分析了脱胶后的罗布麻纤维对上述类型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罗布麻茎叶粗提物对黄曲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稍差,其中,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对黄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5 mg/mL,而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15 mg/mL;定性分析发现,经脱胶后的罗布麻纤维仍对细菌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霉菌类的黄曲霉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土传病害,由致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为筛选得到可较好抑制马铃薯疮痂病菌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通过室内平板抑菌试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利用邻接法建立基于gyrB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进行种类分子鉴定。试验检测了13株芽孢杆菌对S. scabies HP4抑制作用,5株芽孢杆菌菌株BEV2、BAM7、GF3、BPU6和BMO8对S. scabies HP4抑菌圈直径均大于9.0 mm。系统发育树鉴定BEV2和GF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AM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PU6为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BMO8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 mojavensis)。检测4种芽孢杆菌及其组合对3种致病链霉菌及其组合抑菌活性,其中BEV2+BAM7对致病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至少达到(29.5±2.7)mm,当多种致病链霉菌同时出现时仍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表明BEV2+BAM7对多种马铃薯疮痂病菌有稳定防...  相似文献   

18.
一株大豆内生拮抗细菌XZ-2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豆植株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命名为XZ-2。抑菌活性测定显示XZ-2对甘薯黑斑病菌、大蒜叶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直径均在20 mm以上。采用分光光度法绘制了XZ-2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该菌株在LB液体摇培12 h时基本达到对数生长期,该生长曲线的绘制为后期XZ-2的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奠定了基础。通过PCR扩增16Sr DNA片段并采用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保鲜剂茶多酚对大黄鱼进行浸泡处理,研究了大黄鱼在冰藏保鲜过程中品质及微生物的变化。通过测定感官评分值、菌落总数、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评价大黄鱼在冰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同时采用16 S r DNA克隆文库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大黄鱼在冰藏条件下的腐败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冰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的菌落总数、p H值、TVB-N值、TBA值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分值优于对照组,大黄鱼在冰藏条件下货架期由12~16 d延长至20~24 d,茶多酚处理组保鲜效果较好。新鲜大黄鱼细菌种类比较丰富,达15种类型,而腐败后细菌种类明显减少,在腐败末期,对照组(20 d)的细菌种类有8种,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为主要腐败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3.7%和39.6%。而茶多酚处理组(24 d)细菌种类较对照组更少,其腐败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细菌总量的76.8%。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分离提纯而出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学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强效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抑制作用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中日用化工、食品、医疗等领域。茶多酚抗菌作用为许多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茶多酚抗菌作用及抗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