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兰开荣  吴筱芬 《海峡药学》2008,20(12):101-10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28例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65例用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1天1次;对照组63例用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1天1次,疗程5~7d,观察两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d、治疗后5d症状改善情况及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口服黄连素治疗小儿室性早搏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黄连素治疗小儿室性早搏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从2002年5月-2009年5月共收治小儿室性早搏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口服黄连素15—20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0.4g/d,分3次口服,对照组1:2服胺碘酮2.5~5mg/(kg·次),3次/d,3d后减为2次/d,7d后改为维持量1次/d口服,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治疗组不艮反应发生率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18,P〈0.05)。结论:口服黄连素对小儿室性早搏疗效和胺碘酮稍差或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小于胺碘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头孢硫脒治疗肠球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单丹丹  高艳鸽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6):384-384,I0001
目的 比较头孢硫脒与氨苄西林治疗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可疑肠球菌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初筛治疗组与初筛对照组,所有的受试者在应用抗生素前均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初筛治疗组应用头孢硫脒100mg/(kg·d),分二次静脉滴注,初筛对照组应用氨苄西林100mg/(kg·d),分二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d。根据病例入选标准及剔除标准,肠球菌培养阳性者为研究病例,分组不变,两组患儿均继续应用原抗感染方案,记录两组患儿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6例,有效率97.2%(35/36),细菌清除率94.4%(34/36),对照组30例,有效率80.0%(24/30),细菌清除率73.3%(22/30),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勒水提取物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月桂酸股动脉注射造成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病理模型组、复方丹参片对照组、罗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参照文献方法制作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游离股动脉,夹闭阻断血流,假手术组注入0.2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注入0.2mL月桂酸,快速医用胶封闭针孔。造模3d后,病理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丹参片组灌胃复方丹参片悬液300rag/(kg·d),罗勒3剂量组灌胃罗勒水提液,剂量分别为75mg/(kg·d)、150mg/(kg·d)、300mg/(kg·d)。连续灌胃21d。观察大鼠的体征变化、病理切片血栓分级、血液流变学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B2,6一K-PGF1。含量。结果罗勒水体物能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数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罗勒组与模型组比较,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明显降低(P〈0.05),但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罗勒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6-K-PGF1α含量明显升高,TXB2、T/1(比值降低(P〈0.01),其治疗作用接近复方丹参片对照组。结论罗勒水提取物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血管的抗血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明  季晓珍  陈敏华 《海峡药学》2008,20(12):102-103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18例,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组(CSII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II组).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三餐前大剂量;MSII组给予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3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索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在治疗1月时,CSII组和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10±3)d和(18±5)d]、胰岛素用量[(0.65±0.18)U/(kg·d)和(0.92±0.25)U/(kg·d)]、低血糖发生率(0.2%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糖尿病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再发性呕吐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常规输液、纠酸、补充电解质、止吐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口服,疗程至少一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泻1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25例急性水样泻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妈咪爱、补液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1.5mg/(kg·d)治疗,3次/d,治疗3d后开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64/68),显著高于对照组77.2%(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3.45±0.68)d,对照组平均住院(4.68±0.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魏金芬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7):I0001-I0002
目的 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50例)和乙组(50例),甲、乙组分别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一日一次,疗程3~5d;静脉滴注红霉素20-35mg/(kg·d),一日二次,疗程7~14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组有效率为9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乙组有效率7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较静脉滴注红霉素有较高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与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将53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炎琥宁,剂量均为10~15 mg/(kg·次),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5 mg/(kg·次)、炎琥宁10~15 mg/(kg·次)静脉滴注,均为1次/d.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及疱疹消失平均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更昔洛韦与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药炎琥宁注射液与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11月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儿,分析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抗病毒治疗及其它治疗的疗效。结果:符合甲型H1N1流感诊断的患儿共47例,男24,女23例,平均7.11岁;47例均有发热,且均为中高热,发生肺炎28例(59.57%);所有患儿均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10mg/(kg·d),〈0.4g/d,1次/d,部分病情较重者加用奥司他韦治疗,并辅以其它口服中成药,合理选用抗生素,结合对症支持治疗;体温恢复至正常平均时间(2.02±0.27)d,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6.49±0.59)d。结论:炎琥宁注射液与奥司他韦用于不同病情甲型H1N1流感患儿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例1患者女,74岁。因腹部外伤于2009—10—07入院。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部腹探查、脾切除术。人手术室时血压110/80mmHg,心率90/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98%。给予咪达唑仑5mg、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6mg、丙泊酚50m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顺利。采用恒速泵输注丙?白酚6mg/(kg·h)、瑞芬太尼0.05μg/(kg·min),辅以吸入异氟醚,  相似文献   

13.
盐酸氨溴索与硫酸镁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硫酸镁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25%硫酸镁0.2—0.3mlM(ks·d),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25%-0.5%浓度输液泵匀速静脉滴注3~5h,1.次/d,连用3—5d,盐酸氨溴索15mg静脉推注,1次/d,疗程7—10d。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息的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4.68±1.07)d、(3.83±1.22)d、(5.81±1.34)d,对照组分别为(6.15±1.36)d、(5.46±1.48)d、(7.05±1.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636、3.9587、3.2085,P均〈0.01),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与硫酸镬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注射用盐酸环维黄杨星D在人体中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色谱条件:KromasilCN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甲酸(80:20:0.4);流速1mL·rain~;柱温:25qC。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SI源;喷雾电压:5.0kV;毛细管温度:350℃;源内碰撞电压:25V。3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单次给药3个剂量,多次给药1个剂量组,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的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2mg组:V1/F-(241.909±91.829)L,CL/F:(52.566±35.007)L·h-1,AUC0—48:(35.358±13.311)μg·h·L-1;4mg组:V1/F:(425.243±167.074)L,CL/F:(68.468±32.36)L·h-1,AUC0~48:(42.316±11.271)μg·h·L-1;6mg组:V1/F:(408.318±218.488)L,CL/F:(70.211±25.616)L·h-1,AUC0-48:(78.896±34.031)μg·h·L-1;多次给药2mg组:V1/F:(66.517±71.233)L,CL/F:(13.925±7.488)L·h-1,AUC0-48:(82.957±25.821)μg·h·L-1。结论:盐酸环维黄杨星D为线性药物,每天给药1次体内未见蓄积,推荐临床在2~6mg范围内按每天1次给药。  相似文献   

15.
万志强  刘志鹏 《江西医药》2008,43(7):711-712
目的比较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利培酮组40例。年龄(28±6)岁.疗程(5.7±1.6)年,氯氮平组40例,年龄(28±7)岁,疗程(5.1±1.6)年,利培酮组服利培酮剂量,初始1-2mg/d,2周内加至6~8mg/d,氯氮平组服氯氮平剂量.初始50~100mg/d,2周内加至300~400mg/d。8周为1个治疗疗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均为90%(P〉0.05)。2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治疗后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喜炎平、思密达、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小儿秋季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并给予思密达;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根据脱水情况不同给予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思密达、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王秀芳 《海峡药学》2011,23(10):169-170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40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mL/(kg·d)mA.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日1次。对照组120例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续3d,治疗组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4个月-2岁6g/(次·d),2—6岁10ug/(次·d),共3d。有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热和皮疹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总有效率治疗组86.79%,对照组6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P〈0.05)。结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思密达和头孢噻肟钠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思密达(1—3g,3次/d)联合头孢噻肟钠(50mg(kg。·次),2次/d),对照组给予思密达(1~3g,3次/d),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68.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两种药物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0例,咪唑安定组200例。异丙酚组:插管前予静脉注射异丙酚1.00~3.00mg/kg,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异丙酚0.50~4.0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5.6)h。咪唑安定组插管前则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0.30mg/kg行镇静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O.04.0.2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8.5±6.4)h。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15±5)s,咪唑安定组为(63.1±10.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4级之间,异丙酚组所需时间为(20±15)min,咪唑安定组所需时间为(30±16)min。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异丙酚组(9.6±6.5)min,咪唑安定组(55±10.7)min,两组比较P〈O.01。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均能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