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乡铁路食品从业人员应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方法选择辖区内食品从业人员中乙肝两对半检测各项指标全为阴性者960人,按0、1、6免疫程序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后1年、4年分别采集接种对象手指末稍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结果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安全可靠,能够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结论基因工程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较好,但其免疫的持久性仍待进一步研究,可考虑在免疫后4年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使用多种乙肝疫苗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取得良好收益.在国家尚无统一的加强免疫程序情况下,选用何种剂量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已成为困扰基层疾控人员的一大难题.为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评价加强免疫的免疫持久性,笔者选用国内广泛使用的2种乙肝疫苗,对婴儿期已完成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进行加强免疫,通过开展随访研究,为国家制定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探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为制定非新生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年采集有明确乙肝疫苗免疫史、不同免疫程序的1~15岁人群血清444份,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分析比较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和持久性;同时与1992年乙肝疫苗免疫前的本底资料相比较。结果2005年各年龄组儿童HBsAg携带率较1992年均有显著下降;免疫后5年抗-HBs保护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其中抗-HBs阳性率下降至1992年自然感染水平;免疫5年后行加强免疫,抗-HBs保护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加强免疫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后间隔5年行加强免疫使免疫持久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随着免疫年限延长,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均逐年下降,但大量研究证实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对于阻断乙肝病毒(HBV)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乙肝疫苗在人群中的免疫持久性,及加强免疫针次和剂量的必要性,为了评价不同针次和剂量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我们于2002年对大兴区435名3~12岁儿童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和血清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近期与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产乙肝血源疫苗10μg剂量,按0,1,6月程序免疫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8月龄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其HBVM均为阴性),初免后抗体阳性率为90%以上,而母亲未作HBsAg检测的新生儿,抗体阳性率在86%左右,略低于前者。追踪观察,抗体维持时间较长,新生儿免疫后5年仍有70%以上的阳性率,表明国产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源性与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成人按"0-1-3月""0-1-6月"和"0-1-12月"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为制定成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16~49岁人群,按照自愿原则,分3种免疫程序接种10μg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和1年后定量检测抗-HBs,评价不同免疫程序接种后的抗-HBs阳转率、抗体浓度水平。[结果]共682人完成全程免疫并采集双份免疫后血样。全程免疫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99.85%,免疫1年后阳转率为70.23%,免疫年龄越低,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几何平均滴度越高。[结论]成年人接种1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目标人群依从性更好,免疫效果更持久。建议成年人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以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学生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择取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社区某高等院校2012-2014年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后显示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3 000人次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均占据1 500人次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小剂量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实验组给予大剂量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分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接种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其中实验组接种1个月、2个月、12个月的阳性率分别为93.47%、91.13%和88.87%。结论给予大剂量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8.
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南通市卫生防疫站陈九祥许开琴许滋宁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国产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1~4]。我市于1990年开始全面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993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血源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其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国产 5 μg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对高校学生的免疫效果 ,为推广接种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追踪观察 395 6例研究对象免疫效果。结果 免疫接种后第 3年 ,研究对象乙肝表面抗体 (抗 -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新生 (P <0 .0 0 5 )。 5 μg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 0、1、6月方案接种后第 3年 ,抗 -HBs阳性率为 33.80 %。抗 -HBs高校学生接种 1针乙肝疫苗 3年后有近 11%的人阴转。免疫接种后第 3年女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生 (P <0 .0 0 5 )。结论 高校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对于预防乙肝有积极意义。适当加大酵母基因乙肝疫苗免疫剂量 ,可提高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追踪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一般人群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初始免疫应答和免疫持久性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初始免疫应答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婴幼儿出生及时全程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五年内抗体阳性率无显性差(P>0.05)。结论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以婴幼儿最好,其次为中、小学生,成年人免疫应答较差。婴幼儿全程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后一年抗体阳性率及GMT迅速下降,到第二年下降到低水平,5年内维持在一个较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0年来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成果的回顾,综合论述这方面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自1994~2004年国内期刊文献中发表的乙肝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的文章。结果对乙肝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较多的是针对新生儿婴幼儿、小年龄组儿童、学生、成人、孕妇、无弱应答人群等人群;根据乙肝疫苗的不同时期的产品,研究血源性、基因重组疫苗的效果及二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对乙肝疫苗的不同剂量、不同接种程序进行研究并做效果比较。结论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乙肝疫苗对于降低乙肝发病率,提供保护性抗体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新生儿、婴幼儿等小年龄组人群,但成人保护效果不同研究差别较大。多数学者认为10μg剂量免疫效果优于5μg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抗体逐渐减少,提出应加强免疫。弱应答的研究提出与遗传有关的论点。在乙肝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因素方面,提出首针接种时间、母亲抗原情况等影响因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多为血清学方面,乙肝疫苗对于乙肝发病率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今后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国产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YDV)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 (PDV)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持久性 ,从YDV上市后不久 ,即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 ,按照常规免疫的程序和剂量 ,建立了接种YDV和PDV两种疫苗的研究队列 ,并对两个队列进行了长达 8年的跟踪研究 ( 1994~ 2 0 0 2年 )。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保护水平及抗体持久性进行了血清学研究和比较 ,结果表明 :在接种疫苗 8年后 ,两种疫苗的有效保护水平大致相近 ,平均抗体滴度都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虽然P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2 6mIU/ml,Y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19mIU/ml,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5 14 ,P <0 0 0 1)。但YDV的免疫剂量为 5 μg/ml/人 ,而PDV的免疫剂量却为10 μg/ml/人 ,是YDV的 2倍。提示YDV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持久性至少可维持 8年 ,PDV至少可维持 9年。如能适当增加YDV的免疫剂量 ,可能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2003-2004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月、1月、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6 a,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 a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我县自2000年起以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取代血源乙肝疫苗(PDV)对全县新生儿及儿童进行乙肝预防接种。为了解YDV免疫后的免疫效果、免疫持久性及何时需加强免疫,本研究对2159名儿童YDV免疫后不同年龄段的乙肝表面抗体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及保护效果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对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5μg/剂)的免疫效果、免疫持久性及保护效果进行了观察。应用0、1、2免疫程序免疫了613名6~9岁的小学生,分别接种了刀批YDV,全程免疫后1个月,其血清抗-HBs阳转率为96%~100%,总阳转率为99%.YDV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表明,每剂5μgYDV和10μg血源乙肝疫苗(PDV)免疫后2年,其抗-HBs≥10mIU/ml者均在91%以上,两者无显著差异。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效果,用5μgYDV免疫65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用0、1、6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7个月(12月龄)在石家庄和横县两地区的保护率分别为%%及92%。由此表明:YDV免疫原性良好,可完全取代血源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有部分无应答者,影响了免疫效果。为探索强化免疫方案,对5 3例无应答者采用乙肝疫苗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 2 )联合免疫方法,观察其免疫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免疫对象和方法 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均为自愿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成人。经乙肝病毒(HBV)二对半检测阴性,曾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每次10 μg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未阳转者5 3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18人。年龄18~5 2岁,平均2 8 5岁。5 3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按0、1、2、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应用于成人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研究的结论,对应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0μg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的成人,于全程免疫后1年、2年检测抗-HBs,并以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免疫对象作为对照予以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全程免疫后1年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7.1%、85.06亳国际单位/亳升(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73.2%、32.94mIU/ml和65.8%、30.74mIU/ml。全程免疫后2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9%、52.23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69.6%、22.17mIU/ml和63.6%、22.02mIU/ml。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明显优于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应用于成人后,抗-HBs阳性率和GMC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建议优先使用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以来,我县对新生儿推行乙肝疫苗接种,其免疫接种的保护效果直接关系到免疫策略的推行.为观察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我们对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于接种后1、2 a检测抗-HBs、HBsAg、抗-HBc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6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不同种类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1996~1997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1、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队列进行追踪观察6年,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免疫初期(1~3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χ2=6.150~11.57,P<0.05),观察期间未发现HBsAg阳性者。免疫初期两种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免疫后抗体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第6年随访了79名儿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4名(占5.06%)。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中期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年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幼儿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幼儿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效果观察广州铁路中心卫生防疫站(510010)陈家伟庄秀英曲慧敏开展接种乙肝疫苗长期随访有利于正确评估疫苗免疫效果及考虑加强免疫接种的合适时机。为了解儿童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86年10月始对管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