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2例拟行单侧TKA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肢股神经置管成功后,观察组注入0.5%罗哌卡因15~2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0.75μg/kg,对照组仅给予0.5%罗哌卡因15~20 ml,然后接0.2%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PCA)泵连续股神经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的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24 h内VAS评分、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能增加TKA术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取45例择期开腹行胃部分切除或胆囊切除术的病人,ASAⅠ~Ⅲ级,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n=15),术后Ⅰ、Ⅱ、Ⅲ组分别用0.3、0.4、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行PCEA,并分别于术后4、8、16、24、48 h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以及VAS评分、镇痛药液用量、PCA按压次数、镇静及副作用,计算PCA按压次数比值。结果术后48 h内,三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镇静良好、副作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发生率低,VAS评分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PCA按压次数Ⅱ组少于Ⅰ组(P<0.05),Ⅲ组少于Ⅰ、Ⅱ组(P<0.05),镇痛药用量Ⅲ组少于Ⅰ、Ⅱ组。结论 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开腹手术后病人的PCEA镇痛效果最好,并不增加用药量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即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Ⅰ组)、静脉自控镇痛组(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Ⅲ组).Ⅰ组、Ⅱ组静脉镇痛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00 μg,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静脉泵入;Ⅲ组为吗啡2 mg,0.894%罗哌卡因20 ml,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2 ml/h,PCA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Ⅲ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Ⅲ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1).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2组,各33例:A组(0.125%罗哌卡因100ml,内含芬太尼4μg/ml、昂丹司琼5mg),B组(0.125%布比卡因100ml,内含芬太尼4μg/ml、昂丹司琼5mg)。对比术后镇痛效果并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90rain、术后1、2、3天分别抽血测定血糖、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结果:A、B组镇痛效果均满意。综合镇痛质量A组优于B组,两组于切皮后90min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术毕60min均达高峰,术后24~48h虽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血胰岛素及肾上腺素水平两组术后无明显升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PCEA可良好镇痛,能有效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术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腰联合麻醉下下肢手术病人100例,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A组:250 mg罗哌卡因;B组:2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C组: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D组:250 mg罗哌卡因+100μg舒芬太尼。每组均加入托烷司琼4 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记录4组患者术后8、24、36、48 h各时相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8、24、36、48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1),但其中A组VAS评分又显著高于B组(P<0.05);D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B组、C组。而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较好术后的镇痛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混合液为: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及探讨最佳的PCEA治疗组方。方法:90例行PURP患者随即均分为3组,术后A组给予口服曲马多镇痛,B(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C(盐酸戊乙奎醚、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组给予PCEA。分别于术后6、12、24、36、48h各时点观察并记录镇痛、膀胱痉挛次数、出血量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C组镇痛效果良好而A组较差,C组膀胱痉挛次数及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而B组则明显少于A组。结论:PCEA可有效缓解TURP术后膀胱痉挛,减少创面出血,而盐酸戊乙奎醚、丁丙诺啡和罗哌卡因组方效果最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杨皎 《西南军医》2011,13(2):241-242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隙间断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间断硬外镇痛组(A组),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组PCEA(B组),非镇痛组(C组),每组100例。A、B两组采用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ugl/ml芬太尼行硬外镇痛,A组行间断硬外给药,B组行PCEA。C组不给镇痛药物。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宫缩情况,同时观察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B两组与C组相比较在镇痛后的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隙间断给药行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付建楠  齐艳芳  陈宇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0,31(11):983-98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静脉镇痛在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01至2020-04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SAPB联合静脉镇痛组(RD组)、罗哌卡因SAPB联合静脉镇痛组(R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C组),每组50例。手术结束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穿刺,RD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0.5 μg/kg)20 ml,R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并对比三组术后2、 6、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D组和R组术后2、6、12及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组术后2、6、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三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组和R组2、6、12 h的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组术后2、6、12及24 h 的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RD组和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kg右美托咪啶SAP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各自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60例择期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病人。随机分R、B两组各30例。术中均采取L2-3硬膜外阻滞麻醉,给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对半混合液,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两组均给负荷量罗利对半混合液5ml。背景输入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PCA药液R组0.15%罗哌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B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SpO2、疼痛评分(VAS)、恶心、呕吐及下肢麻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无差异(P〉0.05),下肢麻木的发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PCEA不但与布比卡因有相同的疗效,而且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0.
徐红 《武警医学》2017,28(7):698-70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和双氯芬酸钠塞肛两种止痛方法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12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0例,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镇痛处理。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用双氯芬酸钠塞肛,分别于术前,术后12、24、48 h测定两组舒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和血浆中的泌乳素水平,通过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两组产妇产后的初乳开始时间、24 h哺乳次数并观察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泌乳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泌乳素分别为(249.32±9.65)mmol/L、(278.33±12.56)mmol/L和(290.29±10.2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4±11.34)mmol/L、(224.89±12.34)mmol/L和(236.43±10.09)mmol/L(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明显增加产妇泌乳素的分泌,有利于产后早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0名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患者给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患者给布托啡诺和罗哌卡因。术毕给予混合液5ml作为预充量,出手术室后4,8,12,24,48h观察患者。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副反应如瘙痒症、恶心、呕吐和嗜睡。结果F组有5名患者、B组无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且F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较B组为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好,瘙痒症和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患者60例,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舒芬太尼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舒芬太尼0.5μg/ml+0.125%布比卡因,总量100ml;Ⅱ组:舒芬太尼0.75μg/ml+0.125%布比卡因,总量100ml。预充混合液5ml,背景输注量3ml/h,PCEA量2ml,锁定时间20min。分别记录术后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下肢运动情况(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下肢运动情况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0.75μg/ml复合0.125%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术后镇痛,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ESP)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胸外科2018-05至2019-05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2~78岁,BMI 20.3~24.5 kg/m2,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组和PCEA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常规诱导、维持。ESP组在T5水平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超声确定竖脊肌平面后给予 0.5% 罗哌卡因 0.5 ml/kg, PCEA组于术前行硬膜外阻滞,给予试验剂量后,术中不予连续硬膜外阻滞,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硬膜外吗啡负荷量,手术结束前行PCEA。记录患者术后1、4、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舒适度(BC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头晕、咳嗽无力、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SP组术后1、4、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及BC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与 PCE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8 h VSA评分增高,BC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术后24~48 h追加曲马多患者增多,与 PC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发生头晕、咳嗽无力、胸闷不良反应和头痛等并发症,明显少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ESP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PCEA的比较分析。方法:108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0.15%布比卡因组;B组0.12%罗哌卡因组;C组0.2%罗哌卡因组。麻醉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接近结束时连接PCEA泵。记录术后4.8、12、24、48h的镇痛效果。结果:VAS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mmage评分A组高于B,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组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早,B组(0.12%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术后患者为有效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15.
季蒙  王焱林  王庆利  陈敏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63-1066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超前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实验组(P组),每组23例,两组的麻醉方法相同,其中C组患者予以术后硬膜外镇痛,而P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超前镇痛.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相关生化指标、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术后2h和12 h的COR、ACTH、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C组较P组升高更显著(P<0.05);术后2h和12h,P组的IL-2均较同时段的C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2 h两组的IL-10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P组升高更显著(P<0.05).(2)术后0~2h内,P组的VAS疼痛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其他时间段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的HR、R、MAP以及SpO2在术后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胃癌围术期患者,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超前镇痛不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可有效抑制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 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最小,副作用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时三种等效剂量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芬太尼、哌替定 )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腹部或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成年患者 90例 ,术后用硬膜外自控药镇痛泵治疗。按镇痛药将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30例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用药配制 ,Ⅰ组 :0 .12 5 %布比卡因 80ml+芬太尼 0 .1mg ,Ⅱ组 :0 .12 5 %布比卡因 80ml+吗啡 10mg ,Ⅲ组 :0 12 5 %布比卡因 80ml+哌替啶 10 0mg ,患者感到手术创口疼痛时自行揿压PCEA泵的自控按钮 ,每次向硬膜外腔注入镇痛药液最大限量 2ml,锁定时间 2 0min。结果 显示 48h镇痛药液累积用量Ⅰ组、Ⅲ组是Ⅱ组的 3倍 ,Ⅱ组镇痛效果达优者比Ⅲ组多。镇痛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脉率和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都保持在 95 %以上 ,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它两组 ,只有Ⅱ组出现皮肤搔痒 ;Ⅰ、Ⅱ、Ⅲ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 40 % ,5 0 6 % ,40 3%。结论 用低浓度布比卡因和麻醉性镇痛药复合液行PCEA ,能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 ,吗啡镇痛复合液镇痛效果最好 ,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