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区域,造就了大面积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沼泽广布的平原湿地生态景观。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行政范围和管理条件、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因素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等诸多因素,在继承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模式,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湿地分层保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是我省重要的内陆河流域。流域由南到北分别为祁连山、走廊平原和沙漠、戈壁等地貌单元,形成内陆河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3.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属典型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但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却造就了西北干旱区独特的张掖湿地。2008年7月,中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被列为张掖市十大工程建设的第一大工程。3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张掖市湿地生态建设依托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张掖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性,要在保护与建设中彰显其特色,并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嫩江流域受损湿地的现状,根据嫩江流域典型的3种不同湿地类型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嫩江流域不同湿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嫩江流域湿地典型植被分布规律、嫩江流域湿地退耕还湿与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等,通过试验研究解决了嫩江流域湿地退化、湿地修复重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结合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用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等3种不同的节水材料,在山滩旱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找出了提高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办法,为干旱山区实施生态节水工程、巩固造林成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功能,结合福建省的山地森林,与流域淡水及湿地中的水源水质的密切关系,提出: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以及流域内的淡水和湿地;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防范森林退化、破坏,以及流域内的淡水与湿地的破坏与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河流、湖泊、水库等湿地和大量冰川,与森林、草原共同构成了巨大的复合生态系统,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及黄河主要支流大通河、庄浪河的发源地,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保护区内分布有冰川1219条,冰川面积485.39平方千米,冰储量158.1亿立方米,分别占祁连山北坡内陆河流域冰川条数、面积、冰储量总数的55.57%、36.36%、25.67%。保护区湿地总面积20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8.
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黑河湿地资源弥足珍贵,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亟待保护的现实,基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水平,提出了分布区类型、特有种、保护物种、物种多度、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湿地面积、湿地类型、保护地类型、人类威胁十项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黑河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的指标体系、方法和标准,为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是在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有关荒漠化防治研究的机构之一。主要任务是面向甘肃及西北干旱区,以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干旱区环境演变、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与机理,开展风沙危害治理、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保育与恢复重建研究,为干旱区农、林、牧业的可持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处于我国东部平原与西部山地丘陵、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中既有峡谷地貌,也有广阔滩涂,为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图中的王官湿地是保护区典型的季节性滩涂淹没农耕区,这里也是天鹅越冬地,蓄水时形成的133公顷沼泽湿地,成为白天鹅在三门峡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摄影/张明云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湿地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典型的内陆河流域湿地,针对张掖市湿地资源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张掖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现状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价值提出了具体开发和治理措施,在保护好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资源开发,从而达到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源涵养服务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水文生态效应。在水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区,因为水在该区域生态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源涵养服务水文过程、水源涵养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以及水源涵养服务在干旱、半干旱区的研究进展,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边界范围,根据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义和森林水文作用过程,选取土地覆盖类型、郁闭度、坡度、坡向作为分析指标,提出了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实体边界和水文功能边界的划分方法。以资江流域为案例,划分出了资江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实体边界和水文功能边界。研究结果能为流域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河西内陆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控制水资源的开采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2)要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要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荒漠化问题,二者互为前提。(3)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原则应该就地挖潜、就地消化,而不应该将人口和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压力向外转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活的根本出路在于挖掘科技与管理的潜力。(4)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第一层面的工作是首先将一部分对于生态资源的压力转移到依靠非生态资源方面去;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制定荒漠化综合防治总目标和流域配水方案及用水限额方案;第三个层面的工作是寻求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出路即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益的途径;第四层面的工作是在内陆河流域全面实施荒漠化综合防治方案。第五层面的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的集约经营。(5)以生态环境建设控制指标为下限约束条件、以最小成本为投资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模型;以生态资源保护指标为上限约束条件、以最大产值为效益目标,以资源开发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既可以有效防治荒漠化,又能在保护生态资源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6)生态经济优化模型适宜采用经济担保的方式建立若干个推广示范农户先行示范;农户普遍接受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是实行用水限额管理的前提;用水限额可按注册耕地面积或人口分配管理。(7)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尤其是近50a来荒漠化过程的加剧,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将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划分为社会性人为因素和纯人为因素具有管理学意义;纯人为因素主要是管理机关和管理部门在管理方面的不作为行为;要实现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性,就必须把严格管理贯穿于荒漠化防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7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2020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实践活动在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本次活动以"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为主题。哈巴湖管理局地处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过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干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农区向牧区过渡的交错地带,属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荒漠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为重点保护对象,总面积8.4万公顷。自2000年以来,通过实施天然林资  相似文献   

16.
结合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取水平阶、鱼鳞坑、开沟和穴状等4种整地方式,在山滩旱地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了适于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不同整地技术。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可节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海南岛三大典型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耕地等类型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水域类型面积呈增长趋势,南渡江流域建设用地类型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流域。(2)在类型层次上,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景观斑块异质性强,斑块离散程度增大,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趋于复杂化;在景观层次上,流域内景观具有破碎度高、异质性强、连通性下降、景观均衡分布、优势度降低的变化特征,其中南渡江流域景观变化更为显著。(3)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数量、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综合分析了海南岛三大流域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海南岛典型流域的后续水土治理、景观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北京北运河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规划方案,将北运河流域湿地规划为湿地保护小区、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及开放式郊野湿地休闲区等3种类型。针对北运河流域不同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采取包括湿地地形重塑、湿地水分联通、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岸带护坡、围栏设施建设、污水及垃圾治理等相应的北运河流域湿地治理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8-23
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以河流湿地修复促进城市再生的热潮,但局部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治效果和后续维持。以济南小清河流域为例,提出以流域为尺度,从单项治理向湿地生态整体优化转变,通过水脉、绿脉和文脉的三脉贯通与河流的横向、纵向、竖向及时序的四维共建措施,以保护与恢复小清河流域湿地的水源涵养、滞蓄洪水、水质净化、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游憩等生态功能,构建生命健康的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流域湿地与城市发展公正、高效、和谐的生态共生。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梯田是人工湿地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人们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农业系统类型来对待,并未重视其生态、景观、文化价值。加榜梯田湿地是由山、水、林、田、寨共同构建的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结合的复合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文章通过对贵州加榜梯田湿地在保护与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