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四逆散加味治疗疣状胃炎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逆散加味治疗疣状胃炎53例耒阳市人民医院(421800)陈南主题词四逆散/治疗应用,疣状胃炎/中医药疗法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世糜烂性胃炎。有关治疗报道较少。笔者于1990~1994年共收治53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
张健 《陕西中医》2012,33(11):1483-1484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类中药治疗疣状胃炎作用。方法:治疗组采用四逆散合消疣汤加减,药物组成(醋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制刺猬皮、制象皮、生薏苡仁、制马钱子等),对照组口服西药(阿莫西林、果胶铋、甲硝唑)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疣状物消除及HP消除方面,两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本方具有抗肿瘤、抗HP感染、抗胃溃疡增加免疫力及消疣状胃炎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以扶正祛瘀法为原则,口服中药(太子参、炒白术、茯苓、清半夏、陈皮、白芍等);治疗组予以奥美拉唑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香砂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志 《陕西中医》2000,21(1):9-9
以补气生津,和胃消胀之法,自拟香砂益胃汤(木香、砂仁、沙参、麦冬、白芍等)治疗疣状胃炎82例,总有效率95.1%,提示本方特别对胃阴亏虚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清热解毒为主(金银花、党参、制南星、泽兰叶、连翘等)辨证加减治疗疣状胃炎101例,总有效率96.04%。提示本方有消肿祛疣、调节免疫、促进糜烂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6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晓平 《陕西中医》2005,26(9):906-907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理气类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疣汤(太子参、黄芪、白芍、三七粉、佛手、郁金、吴萸等)。治疗本病64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有益气健脾,清热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抗幽门螺杆菌联合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旧称为痘疹性胃炎等。该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目前认为疣状胃炎有癌变的倾向,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2002年1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抗H.pylori联合热极治疗疣状胃炎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慈贝调胃汤治疗气滞痰瘀型疣状胃炎30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杜晓泉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5,26(9):902-903
目的:观察化痰、理气、散结类中药配伍治疗气滞痰瘀型疣状胃炎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口服慈贝调胃汤药物组成(川贝母、僵蚕、郁金、陈皮、柴胡等),而对照组口服西药(阿莫西林,果胶铋),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疣状物消除及HP清除,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具有抗肿瘤、抗胃溃疡、增强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尹丽菊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69-1970
目的观察胃镜下电凝术配合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胃镜电凝术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及果胶铋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胃内疣状结节消失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胃镜下电凝术配合中药治疗疣状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庞状胃炎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将其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它常与慢性浅表或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病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目前,疣状胃炎的胃镜检出率为1.0%~2.4%,其发病率2.07%~16.4%[1]。现代医学对疣状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于2004年2月~2010年10月采用自拟清疣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疣状胃炎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戴高中 《中医杂志》2006,47(2):88-90
疣状胃炎(VG)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内镜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这是最早关于疣状胃炎的报道。其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mm,高约2~3mm,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  相似文献   

13.
苏林 《光明中医》2011,26(11):2301-2301
自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以自拟"胃疣汤"与电子胃镜下APC术联合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2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1990年悉尼会议又将其定义为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60例采用化瘀解毒汤为主治疗,2日1剂。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化瘀解毒扬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疣状胃炎(VG)是由Moutler和Comer于1947年报道的一种内镜下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胄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方法:将184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照组仅用制酸治疗。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疣状胃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治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希霞 《天津中医药》2012,29(4):405-405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疮状胃炎,胃镜下主要表现为出现胃黏膜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癃起,中心有糜烂,以胃窦部多见。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目前西医学对此病尚无持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研究认为疣状胃炎的基本病机为久病正气亏虚,易形成气虚血瘀,导致脉络瘀阻。探讨疣状胃炎从瘀血论治的理论依据,根据瘀血形成理论及其致病特点与疣状胃炎的关系,从瘀血论治疣状胃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疣状胃炎患者,在实施胃镜下电凝+中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疣状胃炎患者12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胃炎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D1组(观察组60例)与D2组(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全部选择胃镜下电凝+中药治疗的方法给予治疗。其中D1组胃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D2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D1组与D2组胃炎患者分别完成护理后,临床护理效果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疣状结节病灶消除的概率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明显(P<0.05)。在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方面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评分方面,D1组优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疣状胃炎患者,选择胃镜下电凝+中药治疗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在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疣状胃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其中7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的同时,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数疣状胃炎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镜微波消除疣状隆起同时给与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