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传统民居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关于民居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已经保存下来的民居怎么继续保护好?二是已经破坏的民居该如何整治?三是传统民居的精华如何在新的民居中得以传承?第一,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我们应该保护什么?一是保护传统民居的风貌。二是保护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包括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祭祀等等。三是保护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对所有遗产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保护就是其价值的保护。至  相似文献   

2.
自国家颁布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以来,各地普遍掀起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热潮。但其保护利用成效并不彰显,传统村落的“物质性衰败”与“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多数传统村落面临实施评估缺乏与建管不力的挑战。在综合分析规划实施与管理评估特征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由保护利用实施成效、保护措施与监管构成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与管理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期为传统村落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与利用主要是对少数民族村落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有价值的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也越显紧迫。由于每个村落的民族特色民居情况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保护:博物馆式保护对象:传统历史民居保存较好,新老建筑协调的村落。保护方式: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理巍山琢木郞村是云南著名的刺绣名村和彝族打歌之乡,传统村落风貌保存较为完好。文章通过对琢木郎村落和民居的调研,从琢木郎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类型、材质、装饰部位、题材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琢木郎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史诗般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村落日渐凋零,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的境遇。在此形势下,既要适应社会变迁的基本趋势,又需及时对传统村落遗迹进行保存、抢救和记录,已成为社会各界努力的方向。当下,对传统村落展开研究与保护迫在眉睫且意义凸显。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完成保护发展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6.
孙颖  陈朝乐 《城市住宅》2021,28(3):61-65
传统民居作为北京市级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快速城镇化出现大量闲置现象.长时间闲置的传统民居加速建筑的损坏,进而破坏村落的传统风貌.结合北京市级传统村落的保护评价监测工作,对29个北京市级传统村落进行闲置传统民居调研,总结现状问题,探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政策与利用模式建议,进而推进传统村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州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记忆和再现功能,提出在传统民居大量消失的背景下,收集、保存传统民居建筑构件是保护传统民居的补救措施,具有保存城市记忆的功能,各地应重视传统建筑构件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下,村落受到外界的干扰较少,可以沿着稳定的轨迹发展演变,乡土特色得到较好的保存。随着城市化对乡村的影响日益加深,传统村落的生存发展受到挑战,村落的空间结构肌理面临破坏解体的危险,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正在逐渐丢失。本文以元阳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的传统村落阿者科村为例,分析面临的问题,并从村落的环境整治、传统民居的修缮、村落社区组建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村落更新与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历史文物及传统村落文化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加强了对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形式:"寨"。通过对人和寨进行大量文献搜索和调研统计,并对村落选址、民居建筑进行测绘分析与比较,总结出人和寨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我国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6,(2)
近30年来,山东民居建设材料和工艺不断更新,大部分工匠已经不再从事传统建造工作。而随着传统建筑技艺的失传,传统的建房工具也大都消失。目前山东各地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工作正在紧张的地进行中,传统建造技术及工具的缺失使传统村落的修复面临困境,因此对照国外先进的修复理念,反恩传统建造工具传承与利用应是当下山东传统村落保护与修复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江文婷  胡振宇 《住宅科技》2011,31(10):42-45
通过对浙江温州永嘉县楠溪江中游的古村落民居生态适应性的研究,重新总结了传统村落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理念和技术经验,阐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对当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仿效传统民居的当代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楠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09,27(5):57-59
基于在云南省泸西县部分村镇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统一拟新建民居设计工作的实践,该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民居单体设计中沿袭传统民居特色并改善居住环境,提出农村新民居的建设要全面提取多民族地区民族共融的聚居文化特色,同时应分析不同村落村民的具体心理需求;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各村农民建房能力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几个传统乡土聚落的实例追踪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近十年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民居景观的总体布局、居住单元、附属空间和建筑材料的变迁历史与趋势,并将其与同时期发生的保护行为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传统乡土聚落的民居景观变迁在不同村寨中均表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方向,由于受关注程度和保护级别的差异,村寨之间存在时差先后的分布特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保护关注程度会推进民居建筑的现代性变迁,而旅游介入因子的强弱会影响民居景观变迁的方向;民居建筑的各种变化趋势与村寨的传统性延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保护级别较低的村寨的民居景观的变迁容易发生突变,而保护级别较高的村寨民居景观变迁会呈现出村寨内部范围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台风是浙东南地区传统民居之大敌。为了应对这一特殊的气候灾害,该地域的传统民居营建注重宏观环境的藏风、微观手段的避风、具体措施的抗风。其独特的营建技艺体现了地域性传统建筑高超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建筑是村镇风貌的精华,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对其辐射的小城镇自然环境、建筑遗产及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文章以传统民居的物质要素和文化要素保护研究为前提,在对上海市川沙镇"内史第"传统民居建筑风貌保护与更新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传统民居风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兼顾传统村镇不同的遗产存留状况和价值特点;大量试评,兼顾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传统村镇的价值特点;保持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兼容和对接;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条件。本文认为,《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填补了我国传统村镇,特别是未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村镇的价值评价空白,在未来可作为行业标准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村镇的保护价值评价,使保护工作走向“普适路线”,有助于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工作,推动各类别传统村镇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路在何方——“空巢”古村落保护的困境与策略性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成 《南方建筑》2009,(4):21-24
尽管传统村镇历史保护与社区维系已得到从政府到学界的重视与普遍关注,但依然有较多未纳入历史文化村镇的古村落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以人去房空或留守老人为特征的“空巢”古村落成为当前历史文化聚落发展演变的一个显著特征。保护主体的缺位,维修资金的短缺直接加速了古村落的衰败进程,加上古村落管理面临的尴尬,“空巢”古村落正岌岌可危,处境堪忧。而传统的以物质形态及技术取向为主的古村镇保护规划,对此通常于济无补。文章在深度剖析“空巢”古村落保护困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位及资源特色的四种“空巢”古村落类型,提出了四种策略性的保护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居形式的传统村落及其整体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传统村落的形态和景观特征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剖析,阐述了传统村落作为人居形式的空间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社会意义.借鉴欧洲建筑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及政策要点,论述了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核心理念,围绕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与整体性保护策略,从人居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复兴等角度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闽西客家民居基本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闽西客家民居实例分析入手,以其文化为依托,研究闽西客家民居以“中庭型”四合两堂为原型,逐渐演化成“九厅十八井”堂屋式建筑的过程,并分析空间构图中心及其在构造上的独特做法,揭示其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一脉相承,及与自然环境、风水观念的协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集中呈现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量古村落正伴随着空心化、环境恶化以及人为破坏而走向破败。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契机,我们小组成员选择韶关仁化石塘古村作为研究对象,在探讨结合地方文化与实际、多方参与的古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途径方面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