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英语的教学不是单纯地采用英文将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机械地复述,而是担负着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在教学当中,除了要讲授中医术语的英译技巧和原则,更是要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术语如阴阳、五行、六淫、脏腑等词语中涉及到的中医文化内涵的源流与发展进行梳理和诠释,以“文化解读中医”,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话语体系意识,从而为更好地宣传一个生动、立体、丰富的中国服务,做好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孔子学院办学功能的逐步深入与多向拓展,以商务、中医等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中医孔子学院的运营是在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总体背景与框架下进行的,同时开展多种中医相关课程教学与文化活动,其中医特色由此得以凸显。着眼于文化的层次性,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中医孔子学院可采取体验—感悟、实证—效果、专业—职业及语言—文化等不同的传播模式,从而更为有效地传播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洪雷  张艳萍 《中医学报》2011,26(11):1310-1312
目的:探索中医孔予学院提升中医文化软实力的方法.方法:分析现阶段中医药软实力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中医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结果及结论:中医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平台,也是加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医孔子学院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增强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中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集中表现为“中医文化失语症”,其中教与学的输入和产出驱动不足是其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在中医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课程《英语畅谈中医文化》中设计“中医文化”产出导向教学模式,依照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开展实践研究,证明应用该模式使中医ESP课程的教与学有效融入了“民族情感”与“国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中医文化产出能力,发挥了外语教学的育人作用,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的专业机构,孔子学院开创了在海外传播中医文化的新途径。考察孔子学院业已开展的中医相关课程教学与文化活动,尤其中医孔子学院的运营实践,研究分析其传播中医文化的现状、不足及其原因,进而探讨相关的策略措施,可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可资参照的工作思路。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发挥多方合力,从而更为有效地传播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6.
当今微博时代下,社会上出现一些机构或个人借助微博平台发布中医产品的营销信息,还有经过认证的中医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盲目地转发错误的中医知识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以理性观点传播中医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即加强网络监管、敢于批评不良风气、持正面态度客观传播中医、适时厘清大众认识误区、参与中医公益事业的传播等,旨在探索中医文化传播的适当方式及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松 《中外医疗》2010,29(30):122-122
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弘扬中医药文化。我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让中医文化教育处处有形。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15,(4):671-674
中医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中医文化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中医文化内涵义入手,分析现代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中医文化教育的现状,分别从中医精神文化、中医行为文化、中医物质文化三方面对如何加强传统中医文化教育,将中医文化内涵融入中医研究生教育进行思考,为更好地促进中医研究生对中医的认识及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开始关注、重视中医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章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研究涉及的理论构建、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中医跨文化传播策略与方案研究进行研究。深入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可以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解,拓宽中医向外传播的渠道,在宏观层面上关系到中医的发展与未来,在微观层面上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程不断加快,中医典籍英译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中医典籍英译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深化。现从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出发,分析罗希文版《金匮要略》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证明运用文本类型理论进行中医典籍翻译的可行性,从而促进中医英译质量的提高以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文化传播应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机遇,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处理中医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即结合大多数译语读者的自身特点和阅读目的,通过改进翻译策略,创新传播方式做到有效传播中医文化,从而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亟需重视大众传播对中医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认同对中医复兴的重要意义、大众传播对中医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指出只要人们的健康需求不减、大众传媒手段持续进步,大众传播对中医文化的社会认同影响必将日益深远.因此,亟需重视大众传播对中医药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针灸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本土化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中医海外传播的特殊案例。刚刚结束的第3届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国际论坛展示了这类西方中医形态的多样性、当代西方居民对中国传统中医解读的资源与逻辑、西方中医研究的社会学意义及中医与中华文化的普世性,为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方式、形态提供了借鉴,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拓了中医研究,为中医院校科研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6):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历来是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窗口,拥有一批全国优秀专家和知名学者。从2005年开始,学校以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核心,开始筹备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2009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正式成立。著名中医医史文献学专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担任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5.
人类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世界医学发展也不例外。在中国医学对西方的翻译传播中,需要充分把握好英语语言方面良好水准,同时也需要译者客观、正确地传达中国医学文化和科技信息。该文借助于一篇海外人士译写中医的网络文献,以若干句子为例,从文化与语言功能的角度对译写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研究译写中的成功之处,发现该文充分实现了在语言方面与文化方面的正面引导功能。作者指出,海外人士在译写中医方面,在客观对待中国医学文化与医学科学技术方面,值得赞赏;同时,译写作品的语言纯正优美,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6.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淌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但对于何谓中医文化,应从何种角度研究中医文化,研究中医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大家还存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从汉语“文化”一词考查,“中医文化”即是中医与传统思想文化的互动影响,这也应是中医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从这一角度研究中医文化对于中医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下从三个方面略陈管见,商之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汲取与利用中医文化的历史传统、仁术思想、和谐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中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情操培育工作,以及中医大学生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专业思想的巩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翻译不仅是两种文字的相互转化,翻译活动所完成的是将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之间阐释和传播。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culturalrum)的两位主要倡导者和推进者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研究进展的启发之下,翻译被提到文化构建的高度。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成为翻译研究的前沿课题,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内涵的处理得当与否决定了翻译的好与坏。中医翻译学术界在操作层面上一直有直译与意译之争,归化与异化之争,说到底不过是对中医传统文化在英译文中是否体现以及体现多少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博大精深、洋洋大观的。大体说来: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国的文学、史学、哲学为基础,以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历代名家中医的文物、中医的历史及其遗迹形成中医药文化。可见中医药文化与整个中医学理论、学派、医德、医风是一体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其具体内容是中医理论、中医临床经验、中医各家的学术思想、伦理、医德、中医药各方面的知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