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骨密度骨代谢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59例骨质疏松(OP)患者及97例年龄、体重指数、身高等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测量正位第二至第四腰椎(L2~4)、左侧股骨近端(Neek、Ward三角、Troch)的骨密度(BMD);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尿Ⅰ型胶原降解产物(CTX)、肌酐(Cr)浓度.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正位L2~4、Nee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血中ALP、BGP、 TRA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5、P<0.05);尿中CTX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各部位BMD改变不同,其骨改变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转化率增加;TRAP、CTX 、BGP、ALP是反映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密度( BMD )及血清瘦素( LP )、碱性磷酸酶( ALP )、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FT)对其肢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NFT治疗。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6个月后的BM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肢BMD、对照组健肢与患肢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FT能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代谢指标,增加偏瘫肢体BMD;NFT对防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质疏松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醋酸甲孕酮(MPA)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15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3组MPA组48例,每日口服MPA 10mg;结合雌激素(CE)组40例,每日口服CE 0.625mg+MPA 2~4mg;对照组27例,不服用女性激素.3组妇女每日均口服钙尔奇D 600mg,观察6月.用药前后分别检测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吡啶酚/肌酐(Pyr/Cr)、尿钙/肌酐(Ca/Cr)比值. 结果用药后MPA组及CE组骨密度值均稍增加,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差异,血尿生化指标MPA组BGP水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升高无显著性差异,尿Ca/Cr、Pyr/Cr比值变化不明显,CE组ALP、BGP均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Ca/Cr,Pyr/Cr比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BGP、Pyr/Cr均升高(P<0.05). 结论对绝经早期妇女MPA和CE增加BMD;CE抑制骨吸收,MPA促进骨形成代谢;单纯应用钙剂不能抑制绝经后骨转换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7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入院患者,年龄61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60岁,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取血清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s IL-6)、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指标,同时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研究对象BMD随年龄增加逐年下降。IL-6在BMD正常人群中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均有随年龄增加和BMD值降低而上升的趋势,和BMD呈明显负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BGP和AKP含量明显高于BMD正常的健康人,血钙、血磷水平各组变化不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MD逐年下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6R明显升高,并促进骨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ADP)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112例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60例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对照组)的血清APP、血清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25羟基维他命D(25-OH-VD)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检查部位BM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血清ADP、BGP、B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RACP-5b和25-OH-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ADP与BGP、BAP呈显著正相关(r=0.658,0.573,均P0.01),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476,-0.391,P0.01,P0.05)。绝经后健康老年妇女的血清ADP与髋部BMD、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r=-0.327,-0.425,均P0.05)。结论血清ADP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反映骨代谢状态的新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3例Graves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Ca、P水平、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PTH)、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CTP)及1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1CP)、BMD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3例Graves病患者中,甲亢患者并发骨量减少者35例(81.40%),并发骨质疏松者32例(74.42%)。观察组治疗前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T3、FT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Ca、P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BGP、ALP、1CTP及P1C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的BGP、ALP、1CTP及P1C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PT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粗隆的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粗隆的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2L4、Ward三角及股骨粗隆的BMD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亢时各骨代谢指标均发生变化,易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等症状。对于甲亢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可优先针对甲亢,而后补充钙剂,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冬泳对中老年人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14名55~65岁的中老年人采用超声BMD测定仪测定跟骨的宽带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定量超声指数(QOI)和BMD;采用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Ca)、磷(P)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同时采用S200型酶标仪测定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含量。结果冬泳组男性的BUA、SOS、QUI和BMD均值高于对照组(P0.01);冬泳组和对照组ALP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Ca、BGP、TRACP 5b均值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长期参与冬泳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骨代谢能力,对男性骨密度改善程度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硬化蛋白与骨代谢的机制。方法将16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患者,n=79),健康对照组(医院健康体检参与者,n=84);通过标准实验室方法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肌酐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骨硬化蛋白和血清ALP蛋白的表达;通过试剂盒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RCR)检测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量。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后,血液透析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后血液透析组骨硬化蛋白和血清ALP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血液透析前,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正相关,血液透析后,血液透析组骨代谢标志物ALP、TRAP 5b、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CTX)和PTH含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白细胞介素(IL)-6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前,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透析通过调节IL-6和TNF-α,增加尿素氮清除率,影响血清ALP、骨硬化蛋白与骨代谢标志物含量。  相似文献   

9.
氟骨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骨钙素和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饮水型氟骨症患者骨密度 (BMD)与血清骨钙素 (BGP)和生化指标的改变 ,以及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选取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者 6 8例 ,采用单光子骨矿物仪测量 BMD,放射免疫法测血清BGP,生化检查血清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KP)及尿 Ca、尿 P、羟脯氨酸 (Hop)、肌酐 (Cr)。结果 氟骨症组的 BMD低于对照组 (P<0 .0 1) ,血清 BGP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反映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 AKP和尿Hop/ Cr值显著升高 (P<0 .0 1) ,血清 Ca、P降低 (P<0 .0 5 )。骨密度与血清 BGP、AKP、Hop/ Cr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 Ca呈正相关。结论 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联合测定 ,对氟骨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均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 (AS)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3 0例AS患者及对照组 2 0例 ,用双能X线吸收法 (DEXA)测定腰椎、股骨颈骨密度 (BMD)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骨碱性磷酸酶 (BAP)及尿脱氧吡啶胶原交联 (D Pyr)。结果 AS早期腰椎及股骨颈BMD均较对照组低 ,而晚期椎体周围软组织骨化使腰椎BMD增加 ,但股骨颈BMD仍低于对照组。 3 0例AS中共有 6例骨质疏松 ,10例骨量减少。AS的股骨颈BMD与病程、ESR、CRP、X线分期呈负性相关 ,绝经前女性BMD变化不如男性明显 ,HLA B2 7阳性与阴性患者BMD无明显差异。AS骨质疏松组 ,骨形成的指标BGP、BA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骨吸收的指标D Pyr明显增高。结论 AS继发全身性骨质疏松并不少见 ,其发生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标、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AS骨质疏松主要与骨吸收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 phosphatase,BAL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男45例,女45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病人作为试验组,选取90例(男45例,女45例)老年骨质疏松未合并骨折病人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GP、BALP及TRACP-5b水平的测定并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人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BGP、BALP、TRACP-5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BMD与骨代谢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D与BGP、BALP、TRACP-5b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BMD与血清BGP、BALP、TRACP-5b水平呈负相关。这些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易骨折的病人,同时可尽早干预骨折后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从而防止骨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中老年人不同部位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β-ALP)、骨钙素(BGP)、血清Ⅰ型胶原蛋白末端(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为骨质疏松骨折提供准确的预警值。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患者85例,其中骨质疏松非骨折患者2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性骨折65例纳入骨折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27例纳入正常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水平观测指标水平差异确定各检测指标在骨质疏松发生中的特异性。同时将骨折组各项指标值80%中间截断区的中点设定为各部位发生骨折的预警阈值。结果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腰椎(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TROCH)、桡骨远端(RADIUS)的BMD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BG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BMD预警值:桡骨为(0.267±0.111)g/cm~2;股骨颈为(0.570±0.119)g/cm~2;腰椎为(0.714±0.107)g/cm~2。其他骨生化指标预警值:BGP为(5.75±5.43)ng/ml、CTX为(0.47±0.39)ng/ml、B-ALP为(34.05±13.33)U/L。结论检测中老年人BMD及ALP、BGP、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反映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状况,预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骨代谢改变机制。方法 测定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病人和6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病人以及与其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60例健康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羟脯氨酸(HOP)、尿脱氧吡啶啉(DPd)和骨密度(BMD)。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病人组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BGP明显下降、尿HOP、DPd明显升高,BMD下降加快。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的骨密度下降,合并慢性并发症病人比无并发症病人BMD下降为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雌激素(E)加间断孕激素(P)对双侧卵巢切除(OVX)大鼠模型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5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7只。①假手术(Sham)组、②卵巢切除(OVX)组、③卵巢切除 雌激素(OVX E)组、④卵巢切除 孕激素(OVX P)组、⑤卵巢切除 雌激素 孕激素(OVX E P)组。实验10w后处死大鼠,测定股骨重量、骨密度(BMD),检测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钙、磷,同时检测尿钙、羟脯氨酸(HOP)及肌酐(Cr)等指标。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和OVX P组体重增加、股骨重量和BMD减少(P<0.05),血清BGP、ALP及尿钙、HOP及Cr升高,而OVX E组、OVX E P组股骨重量和BMD、血清BGP、ALP及尿钙、HOP及Cr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用孕激素不能阻止OVX导致的骨吸收及骨量丢失;雌激素 间断孕激素能阻止OVX导致的骨吸收及骨量丢失;孕激素的间断加入没有影响雌激素对OVX大鼠骨代谢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黑升麻应用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勃龙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勃龙,黑升麻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黑升麻治疗,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骨密度(BMD),雌二醇和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在BMD、雌二醇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两组间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和黑升麻均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在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的BMD,雌二醇和骨代谢指标改善程度上,黑升麻治疗组不劣于替勃龙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期间于我院治疗骨质疏松骨的患者及正常患者各6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实验组,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空腹采血处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BGP(骨钙素)、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BMD(骨密度)。结果实验组患者BGP(骨钙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与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成负相关,对照组患者BMD(骨密度)与CTX(Ⅰ型胶原C端肽)成负相关,其余部分比较均无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BMD(骨密度)测定可以全面的对骨转换率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然其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重叠性,无法精细化的的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与分型,但可以提高治疗结果观察的准确性,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清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昭宽 《山东医药》2005,45(22):14-15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测定74例T2DM患者及46例年龄、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6水平、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尿羟脯氨酸CHOP),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BGP、BMD水平T2DM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TRAP、尿HOP、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与BM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骨密度降低,其原因与IL-6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老年男性各年龄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及血、尿中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 ,观察其与年龄的关系 ,探讨以上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量 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前臂骨密度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 (Ca)、肌酐 (Cr) ;采用放免法测定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将年龄 60~ 95岁的老年男性 97例分为 60~ 69岁、 70~ 79岁和 80岁以上三组并与 60岁以下男性进行比较。再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比较其测定值。结果 老年男性骨密度及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其中 ,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 ,明显下降 (P<0 . 0 5)。结论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属于低转换型 ,骨转换指标随增龄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甲状腺激素与骨代谢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甲状腺激素(TH)水平对老年人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老人4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健康老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及甲亢老人28例作为甲亢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甲状腺片10mg,连服6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检测FT3、FT4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尿羟脯氨酸/肌酐(Hop/Cr)。结果 甲亢对照组血清Ca、ALP、BGP及Hop/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治疗组经小剂量TH治疗后,可使血清TH水平升高,但骨代谢指标Ca、ALP、BGP及Hop/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治疗组经小剂量TH治疗后,可使血清TH水平升高,但骨代谢指标Ca、ALP、BGP及Hop/Cr改变不显著,与FT3、FT4水平呈零相关。结论 过量TH(如甲亢)可使骨代谢指标升高,而小剂量TH的补充治疗可升高血清中TH水平,但对骨代谢指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165只,3月龄,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55只,适应性培养1 w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d~(-1),3次/w,持续12 w,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2 w后行手术造成大鼠左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治疗组给予复古方药液10 ml/kg灌胃,1次/d,持续8 w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测量12、20 w末时大鼠骨密度、血清Ca、P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骨钙素(BGP)活性。结果实验12 w末,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大鼠GIOP模型构建成功。20 w末,模型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12 w末,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20 w末,模型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结论中药复骨方能够提高GIOP骨折大鼠骨密度,升高GIOP骨折大鼠血清中Ca、P含量,提高ALP、BGP活性,改善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