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丹 《中外建筑》2012,(6):78-79
凯文.林奇在60年代写的《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本文通过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对汉口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汉口特有的一些城市要素,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意象,以及未来武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房硕 《建筑与环境》2007,1(5):140-143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并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本文针对近年来步行商业街发展,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步行商业街氛围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3.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之批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原 《新建筑》2003,(3):70-73
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早已广泛运用于城市设计中,以建构更易识别的环境。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做是对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通过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再解读,不仅指出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而且从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对意象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贵玲  张晓锋 《门窗》2012,(9):296+299
通过对商丘市城市意象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对商丘市的城市意象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关规划措施,以期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意境和内涵——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历史文脉的发展、自然景观资源特点及城市功能结构三方面探讨了徐州城市设计的意境; 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了徐州市中心区现状视觉意象; 据此对徐州市中心区范围内总体空间的格局、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作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6.
兰州主城区城市意象空间和意象元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兰州城市特色,将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意象元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照片辨别以及认知地图对兰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兰州市的公众意象图:以南北向天水路、皋兰路-金昌路-城关黄河大桥-大桥北路,东西向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路等道路及黄河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城市空间意象图.功能分区、行政区划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总体城市意象空间结构,黄河.白塔山和五泉山却起到了边缘要素的功能.总的来看兰州市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群体意象即"公众意象".  相似文献   

7.
王思荀  翟辉  迟辛安 《华中建筑》2012,30(4):163-165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城市的意象》一书中提出了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这5个城市意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并以此为重点对几个城市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文正是以这种分析方法为基础对云南剑川沙溪古镇的聚落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这5个要素如何在人们心中勾勒出沙溪独特的聚落意象,并指出这五要素在沙溪古镇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城市设计,尤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并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了武汉市的现状视觉意象,结合武汉市景观资源,对武汉市总体城市景观体系进行了初步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渌璐 《南方建筑》2006,7(8):26-30
本文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基础,重新释义了城市地标;并以城市地标与城市意象构成要素的关系处理为切入点,探讨对于城市地标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磊青 《新建筑》2012,(1):114-117
通过对中国城市意象研究文献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城市意象研究主要的三大主题:第一类是基于林奇认知地图五大要素的揭示城市意象元素及城市结构的研究;第二类是以挖掘地方特色为目标的城市意象研究;第三类通过城市意象研究试图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评估;分别对这三种研究取向进行分析,阐释其存在的两种研究范式:解释性研究和诊断性研究,并对城市意象研究目标、方法等进行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明市徐碧新城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解构为新城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来讨论城市意象在中等城市新城区建设设计中的意义、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彭华  张强  代敏 《建筑与环境》2007,1(4):97-99
循化县城新区景观系统存在特色缺乏、建设混乱、整体定位不明确,对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利用不足,缺乏核心和不可感知等问题。本文将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入手,重构其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我国传统商业街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对襄樊市旧城区的改造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杨芊芊  林旻 《山西建筑》2011,37(15):6-7
针对《城市意象》一书进行了批判分析,指出了凯文.林奇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中的不足,同时肯定了林奇对城市意象研究的科学性及哲学高度,总结归纳了城市意象研究思路的启迪思想,对今后学术研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的少数民族小城镇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的民族可意象性不强,缺乏浓郁的民族特色.利用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理论,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小城镇的意象要素类型及内容,指出了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广西少数民族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广西少数民族城镇的城市意象塑造提出相...  相似文献   

16.
试论城市设计的易识别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蓁  朱小雷 《华中建筑》1999,17(2):108-112
在分析城市设计及其易识别性内涵基础上,利用格式塔心理学和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结合实例探讨了城市设计中建构易识别特征的设计思路。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指出易识别性对城市设计中帮助人们找到环境认同感和归宿感、建构城市特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晨宇  李广慧 《工业建筑》2013,43(5):157-161
节点作为描述空间的词汇用于城市研究,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凯文.林奇作为城市意象五要素之一提出。自此,人们对节点的理解,呈现多样性。在对城市节点的系统化研究极其匮乏的现实条件下,对城市节点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其空间范畴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当前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节点的诸多现状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院象山新校区可以被看作一个具有连贯的可意象性的城市。参照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考察三个城市的研究方法,对象山校区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空间可读性进行评价,并预测和验证其中的群体意象。同时反思林奇理论在城市空间设计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城市设计的著名学者凯文.林奇的生平和思想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其著作《城市意象》城市设计理论的内容,分析了其理论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指出努力的进行意象创新是提升人们感觉品质最为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古村落看作由古人创作而由后人接受的一种社会存在,那么就必然在主客体之间存在心灵交流的意象建构过程。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乡村的延伸,相对古村意象,城市意象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该文借鉴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在古人与后人作为创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中试图探索古村落的意象建构过程,为古村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