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近密斯     
在“欧陆风”横扫的时候再读读密斯,自是别有一番滋味。让我们走近密斯。 纯粹 西格拉姆(Seagram)大厦;她是那么完整,很难加,也很难减;她又是那么干净,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她是那么精致,怎么看都有内容;她又是那么简单,看不出任何“特别”的’手法。 用纯粹,或说纯净,来形容西格拉姆大厦是再好不过了。“当清晰的结构得到精确的表现时,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密斯语)密斯用钢搭起骨架,再贴上玻璃,房子就盖好了。 房子的造型就是一个盒子,而且是很完整的盒子,没有任何的体量穿插组合。盒子的表面是光亮的玻璃,透…  相似文献   

2.
刘文鼎 《建筑创作》2004,(2):122-126
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本单位的网络资源状况。目前的视频会议系统基本上都采用H.320标准或是H.323标准。在确定采用何种标准体系的产品时?都是以纯净的几何体、整合的建筑体量而最终胜出。看来,“纯”与“整”已成为大尺度建筑盛行的一种设计手法。其实,在早期现代主义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先例,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厦、雅马萨齐的世贸中心,都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纯”与“整”可以赋予建筑以很强的力度和美感,产生震撼力,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可以说,概括性与抽象性已成为很重要的一种建筑语汇。朗琴园四期位于整个朗琴园项目用地的最北侧,分为A…  相似文献   

3.
简讯     
美国建筑师协会评选上个世纪最受欢迎的10座建筑在费城举办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年度大会上,与会者投票选出了上个世纪最受欢迎的10座建筑,其中有两位华裔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跻身其中。具体名单如下:1、 考夫曼别墅(falling water),宾西法尼亚州,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37;2、 克莱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纽约,威廉·范·阿伦(William Van Alen),1930;3、 西格拉姆大厦,纽约,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1958;4、 索恩克朗礼拜堂(Thorncrown Chapel),阿肯色州,E. 费依·琼斯(E. Fay Jones),…  相似文献   

4.
地狱厨房新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时堂 《世界建筑》2000,(10):72-74
好半天没见大活儿落成的彼得·埃森曼,1999年秋天着实风光了几天,在加拿大建筑中心操办的有5家单位参加的方案竞赛中得第一,单杀个方案就拿走10万美元,让不少人眼热。竞赛结果跟主办人和评委很有关系,从来如此,主办人蓝伯特是西格拉姆家族的继承人,密斯就是在约翰逊牵红线之下由他们家把他倒到美国的,有西格拉姆大厦为证。这种背景下起来的人,10万美金是小钱,还不够装修一个门厅,之所以热闹,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欧美在20世纪后半叶中,有相当日子没折腾城市了,被世纪中期战后重建的后遗症吓怕了,一直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德国国立魏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密斯来到了美国后,一直关注于寻找建筑中钢与玻璃的潜力。现在机会来了,他和另一位建筑家约翰逊被邀请在纽约曼哈顿的花园大道为生产威士忌的—个资本雄厚的大公司设计一幢39层的办公楼:西格拉姆大厦。这是一座真正的玻璃盒子,绝对对称、方方正正、直上直下,机器一样精确,琥珀色的玻璃使它显得明朗而高贵。这是建筑史上第一座通体玻璃的高层建筑,它富于新时代的气息,坚实地与它身边摩天大楼古典式尖顶和表情丰富的石  相似文献   

6.
密斯·凡·德·罗在范斯沃斯住宅中采用了非常古典的"盒子"体量,并在由此引发"正面性"因素的驱动下的严苛的转角问题.在此后的实践中,从校友楼到克朗楼,再到以西格拉姆大厦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层建筑,"密斯式转角"逐渐成为定式——一种令现代材料逻辑与古典细部特征两全的独特定式.  相似文献   

7.
2000年的建筑     
周康 《南方建筑》1998,(3):48-49
“建筑”这个词总会使人联想起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圣·彼得教堂、约瑟·帕克斯顿(JosephPaxton)的水晶宫以及比较近期的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be)的西格拉姆大厦。①但是,当今建筑的商品化对其发展前景的影响要比设计理论大得多。顾客要求更好、更快、更经济的服务,单纯设计执业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事实上。我们已看到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服务——走向商品化的趋势正在加快,这一趋势基于成本的变化、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更为重要的来自其它非建筑专业人员的挑战。过去七十五年代现代建筑设计实践表明,商品化不见得…  相似文献   

8.
在费城举办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年度大会上,与会者投票选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10座建筑,其中有两位华裔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跻身其中。这10座建筑是:1.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1937年);2.纽约克莱斯勒大楼(1930年);3.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8年);4.阿肯色州索恩克朗礼  相似文献   

9.
一行 《建造师》2008,(10):44-46
起初,很容易将彼得·马瑞诺(Peter Marin)在纽约曼哈顿的办公室与一间艺术画廊相混淆,这位获奖的建筑师选择在这个拥有平滑白色墙壁的工作室里,集中探讨自己毕生最喜欢的十大作品。入选的作品包括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代表未来主义的长翅膀的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Milwaukee Art Museum),位于纽约的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设计的现代主义的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相似文献   

10.
曼哈顿天际线:纽约摩天楼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刚 《世界建筑》1997,(2):22-25
1.纽约,纽约2.酱和信息集聚3.摩天楼的集聚4.金氏纽约景物录5.早期摩天楼与古典语言6.1916年建筑区划法7.休.费瑞斯8.摩天楼时代和三位大师9.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楼10.洛克菲勒中心11;国际式;从利华大厦到世界贸易中心2.西格拉姆大厦13.AT&T大楼前后14.大众媒体时代15.摩天楼进口和出口。  相似文献   

11.
让密斯的均质空间和世界集落同时醒来──原广司的建筑思考吴耀东当今原广司在继承初期现代主义上走得最远,直接向密斯靠拢,这尤其反映在其近期作品大吸新梅田开发大厦(1993年)中。原广司可谓日本先锋派、未来派建筑师,在新梅田大厦建设的同时,他便开始了地球外...  相似文献   

12.
密斯的理论对现代建筑具有划时代的影响,金鹰天地作为当代摩天大楼正是其理论发展和作用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金鹰大厦为例,论述了现代建筑在时代和技术推动下的更新与困境。  相似文献   

13.
密斯的建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堂 《建筑师》2009,(5):22-28
密斯建筑思想的逻辑原点是超验的形式。本文先阐述了密斯的建筑形式的原型和转换机制,指出密斯建筑形式原型是二维的方形,并由此形成他的建筑思想"少就是多"的方法论。其次从两个方面即"少就是多"和"上帝就在细节之中"阐述了密斯的建筑思想。然后论述了密斯建筑思想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相似性,指出了密斯的建筑思想上某些超前性。最后论文把密斯的建筑思想和柯布西耶的思想做了个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画与思——重读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斯·凡·德·罗早期的建筑探索中,留下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表现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密斯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也成为解读密斯建筑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本文以密斯在柏林时期的重要建筑表现作品为线索,分析这些表现画在媒介、内容、技巧和细节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寻找其中透露出的密斯建筑思想的演化轨迹。它使得密斯早期的建筑活动呈现出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为人们理解密斯日后对建筑的不断约减提供了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在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重建1年之后,欧盟委员会和密斯基金会创办了“密斯·凡·德·罗建筑奖”.并于2001年将该奖项首次纳入“当代建筑欧洲联盟奖”,每2年举办一次.本次2005密斯奖为第9届.  相似文献   

16.
画与思——重读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建筑师》2008,(1):36-46
密斯·凡·德·罗早期的建筑探索中,留下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表现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密斯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也成为解读密斯建筑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本文以密斯在柏林时期的重要建筑表现作品为线索.分析这些表现画在媒介、内容、技巧和细节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寻找其中透露出的密斯建筑思想的演化轨迹。它使得密斯早期的建筑活动呈现出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为人们理解密斯日后对建筑的不断约减提供了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燕来 《建筑师》2021,(1):42-50
现代建筑与雕塑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并相互影响.雕塑是密斯?凡?德?罗建筑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本文在回顾密斯建筑设计和雕塑创作互动过程的基础上,从现代艺术的整体特征出发,分析密斯的雕塑观点,探求现代建筑与雕塑的结合与分野.论文认为,在现代艺术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整体背景下,密斯的雕塑观融合了古典情节和现代精神,物体与物像...  相似文献   

18.
马一诺  尹新 《华中建筑》2022,40(3):19-22
密斯·凡·德罗作为当代建筑四巨匠之一,在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总结出了许多设计理念,其中包括著名的"少就是多"建筑设计哲学,以及流动空间这一对建筑空间的重新诠释.其主张在20世纪得到广泛认可.在对密斯经典建筑进行分析时,发现其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存在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该文以巴赛罗那德国馆为例对密斯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密斯逝世40周年,本文简要阐述了密斯的成就及印象,包括密斯的性格,古典的情结,新空间概念,玻璃建筑,住宅官司,建筑哲学思想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批判性建筑——在文化和形式之间”一文提出三点回应:1.批判性建筑的定义是否恰当;2.对密斯建筑的批判性解读是否过度;3.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以密斯作为参照系,对埃森曼的批判性建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