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肇源县盐碱地种稻,脱盐洗碱,改造盐碱地的3项技术措施,即培育壮秧技术、泡田冲洗技术和本田灌水技术,并对盐碱地种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在RS和GIS的支持下,通过非监督分类以及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定量获取不同时期安达市盐碱化土地的面积,并对安达市盐碱地进行成因分析,发展分析及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安达市土地经改良后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78%、1.24%、2.56%,盐碱地总面积减少了87 830.46hm~2。安达地区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和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相关,盐碱地的发展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经过禁牧及种稻改良等措施,盐碱地总体朝着轻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巴盟河套灌区排干和乌梁素海微咸水种稻洗盐效益显著,是改良开发利用低洼盐碱地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乌梁素海西畔侧渗带,脱贫致富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盐碱地水稻种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有盐碱地1000余万亩。建国以来,随着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提高,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盐碱地种稻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高,这里我们介绍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 育秧期的灌溉要求 盐碱地育秧期灌溉技术的要点是通过灌  相似文献   

5.
梨树县小井种稻兴起于 80年代初期 ,当时正值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生产经营形式的变化 ,使广大农民在追求高产出、高效益上做起了大文章 ,在低洼易涝和盐碱地进行打井种稻 ,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以稻治涝、治碱是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土壤改良措施 ,同时 ,也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鉴于小井种稻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还本期限短的优势 ,在经济杠杆的推动和稻谷市场拉力的作用下 ,加上国家在资金、物资、设备等方面的扶持与优惠 ,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也为我县“七五”期间的水田开发和粮食产…  相似文献   

6.
旱区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研究动态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中,生物措施因其"省水、低投入、环境友好型"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改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研究目前还仅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实验研究,本文详细评述了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机理;论述了盐生植物的分类和改良方式,系统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和植物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等对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响应。系统分析发现生物改良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显著,潜力巨大,同时指出了目前在盐碱地生物改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生植物盐碱地改良的后期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苏打盐碱地改良种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苏打盐碱地存在问题、分布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采用不同处理进行了相应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对于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最优的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分别为:深松振动30 ~ 40cm+0.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 40cm+0.7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 ~ 40cm+1 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试验成果为苏打盐碱地种稻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为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微咸灌溉回归水种稻改良盐碱地,取得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效果,是乌梁素海沿岸侧渗带和低洼碱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还重复利用水资源,减轻了灌区排水负担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保泽 《中国水利》1999,(12):47-47
我国东北地区有盐碱地3000余万亩。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提高,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盐碱地种稻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高。这里我们介绍盐碱地湿润育秧的灌溉技术。 育秧期灌溉(排水)技术 盐碱地育秧期灌溉技术的要点是通过灌溉,调节土壤湿度,满足秧苗的生理生态需水;调节温度,提高积温,同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即将开发建设的松原灌区就在其中,灌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中重度苏打盐碱地。如何改良开发这些中重度苏打盐碱地,是开发建设松原灌区的关键,特别是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上一直存在着见效缓慢、改良困难等问题。本次试验重点针对pH值9以上,ESP在40%以上的重度盐碱地,采取水利、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技术的综合治理措施,力求摸索一套经济实效、易于推广的治理重度盐碱地的技术模式,以便于为松原灌区,乃至于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Galerkin法推导的二维地下水运动有限元方程和溶质运移有限元方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通用计算程序,可用以计算各种边界条件下潜水和承压水水位、等水位线、流线、溶质浓度、浓度等值线及在忽略扩散项时咸淡水界面到达时间等。用数值法对明沟排水和田面保持淹灌水层情况下,冲洗种稻改良盐碱地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现有解析解和实验资料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苏打盐碱地存在问题、分布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采用不同处理进行了相应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对于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最优的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分别为:深松振动30—40cm+0.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40cm+0.7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40cm+1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试验成果为苏打盐碱地种稻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为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改良技术及效果。系统地研究了地埋排水暗管的埋深和间距;选择典型试验区对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改良效果进行了试验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对盐碱地的改良技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小井种稻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侧,盐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3%。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把不毛之地变成粮田,长岭县1988年在盐碱地上打井试种水稻。近几年来,全县盐碱地小井种稻面积发展到4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为了改变盐碱地小井种稻单产低而不稳产的局面,我们经过试验,研究出如下几点盐碱地小井种稻高产稳产技术。1 盐碱地培育壮苗技术 盐碱地盐分含量高,插秧后返青期延长,秧苗成活率低。因此,只有育出壮苗,通过稻苗自身的良好素质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才能缩短返青期,提高插秧的成活率,而且壮苗的本田生长发育潜力也很大,育壮苗插秧,水  相似文献   

17.
种稻改良盐碱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种稻排水洗盐符合改良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水稻耐淹性强、且田间蓄水量大。因此,在地势低洼、水源充足且适于种植水稻的地区,种稻洗盐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北方平原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平原地区,尤指我国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一直以来深受盐碱地的困扰。盐碱土地不仅危害农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甚至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工作原则,综合采用"物理措施、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的治理办法,对松嫩平原盐碱地进行长期改良利用工作。因此,文章根据自身长期从事对松嫩平原盐碱地的改造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展开对北方平原地区盐碱地进行改良利用工作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主要表现在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土壤板结严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盐碱地的改良方式多种多样,多以化学和物理的方式为主,生物改良措施较少,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利津地区的盐碱土为例,开展盐碱地生物改良试验与研究,分析每种生物改良剂的应用效果,选出菊苣为最佳适宜栽植的生物改良剂。  相似文献   

20.
开封市祥符区由于地下水位偏高和地下水排泄不畅,造成大面积的土壤盐碱化,针对盐碱化存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杜良乡为例,分析杜良盐渍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从而提出:以水利明沟排水为主,农业改良措施以及生物改良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对排水系统进行了设计,明确了生物、化学改良的具体措施。可对开封市祥符区的盐碱地治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