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学者对英汉时空特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表面上看,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引致,深层次剖析却发现是因为英汉时空特质自身是一个连续统所致。具体来看,英语在词语层面凸显出“时间性”特质,到词组、句子和语篇层面,空间性则逐渐加强,在多义句、语篇层面主要反映出空间性;汉语在词语层面凸显出“空间性”特质,到词组、句子和语篇层面,时间性则逐渐加强,在多义句、语篇层面主要反映出时间性。厘清英汉时空特质连续统有助于准确预见EFL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选择学习的重难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二语习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被看作是本真操心的意义并为空间性奠基,似乎空间、空间性不如时间、时间性那么“源始”。但海德格尔却同时又向我们指出,说空间性基于时间性或时间性较空间性具有优先地位,仅在对此在时间性结构的准备性分析工作中暂先有意义,以后仍要将两者的关系明确“平等化”。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问题逐渐从侧重于对此在日常生存论层面的空间性研究过渡到对空间存在本身的研究,这种过渡自然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起来, 在《时间与存在》中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为“时间-空间”,认为只有在这种源始的时间-空间的敞开状态中,物与此在本身的存在、“本有”才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3.
评价意义普遍存在于各类语篇中.不同语篇的评价性手段在多样性和数量上形成显著差异.动词的语法多样性特征是语篇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对动词发展过程及其语法特征的考察,得出动词表达评价意义有三个理据:态度性动词、语法隐喻和标记性理论.同时,动词是一种特别的评价性手段,具有隐喻性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被看作是本真操心的意义并为空间性奠基.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问题逐渐从侧重于对此在日常生存论层面的空间性研究过渡到对空间存在本身的研究,这种过渡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了起来,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之为"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5.
除汉语外,我国境内的藏缅语、苗瑶语、壮侗语等很多汉藏语系语言的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多种重叠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根据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汉藏语可分为"多量义优势型语言"和"少量义优势型语言"。不同语言的动词重叠式有不同的形式—意义匹配格局。汉语和亲属语言有相同的动词重叠形式,汉语属于"少量义优势型语言"。  相似文献   

6.
词汇在语言中居中心地位,是语言基础的基础。语音是依附于词汇的,是以词音的物质形式表现存在的。语法是词的语法形态变化和词的构句组合规则的抽象概括的总和。没有词汇,就没有语法规则。如果没有词汇,语音、语法都会失去所依附的主体,成为空洞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句式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标。以往很多语法研究者从句法意义、语义意义、语用表达、语气和固定词语等角度来命名和归类不同的句式,这些研究只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对句式的一种概括和综合。在凝固的句式中,句式具有四个语义特征:(1)构句成分组成的某种句法语义结构;(2)构句成分的排列次序和句中动词的意义表达;(3)句中副词和某些虚词的衔接意义表达;(4)句中语用成分的意义表达。句式及其构句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力。同时,句式意义的实现都要经过句式的语义角色与句式动词论元成分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融合过程中,动词论元成分会出现合并(merge)、删减(cut)、遮蔽(shade)、增添(contribute)等情况。从现代汉语歧义句的表达来看,句式意义实现的机制是基于各种模块的典型句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套合,形成表意更为丰富的句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是”在上古语,言环境中是一个组合能力很强的词。它不仅和实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组合;而且也常和虚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语)组合,作句中成分,达到构句目的,或者表达一定的关系。是研究古汉语语法、阅读古代作品应加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交际中 ,人们经常在句子层面上用动词等语法手段使语言含蓄委婉。由于这种方法比较隐晦 ,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英语动词表达委婉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动词表达的隐性委婉语与显性委婉语有一些共同特征。研究动词表达的委婉语对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室内设计中玻璃艺术的表现语言,探讨了玻璃语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认为玻璃语言因其时间性和空间性,丰富了室内空间与环境设计语言,改变了室内空间形态,提升了室内设计语言的文化品格,使其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认知英语非限定动词的基本型、发展型和变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非限定动词没有时态限定的语法标记,但动词的时间性仍完整无缺.英语非限定动词的语法标记反映出与之相关的归约化的时段概念.英语非限定动词的发展型和变异型既是有标记的语法现象,同时也是语用现象.文中研究英语非限定动词能体现时间概念的语法标记,旨在说明:英语非限定动词语法标记是含有述谓时间关系对其进行的语义语用镜像映射的语言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与听觉的、线性的、时间性的西方屈折语相比,汉语是一种视觉的、多维的、空间性的语言,而汉语及其语法的空间性就是造就千古奇文《璇玑图》的玄机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通过形态表现的语法形式总是代表一定的语法意义,而语法意义的存在是任何动词形态表征的根据。人们在语法研究中可以透过动词形态标志来辨析并认证句子结构的形成扩展变化;措重语式和语义统一规律据以建立一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系统亦即一般所谓的语言句型。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时间、处所名词能否作主语的问题时间、处所名词能否充当主语,一向就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也是语法教学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北京口语文法》(李荣编译)认为,在句首的时间词、处所词一律是主语。《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则认为,在一般的动词谓语句里,动词前头的时间词都是修饰语,句  相似文献   

15.
法语作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罗曼语言之一,最突出的特点集中表现于名词有性、数的变化,动词有丰富、严谨的语式和时态用法。从性、数、格及时(态)、体、语式几大方面对这一语言进行狭义上定义的语法范畴论述,有助于学习者对该语言语法体系的概略了解。  相似文献   

16.
英语的构句以动词为核心,研究动词的语法意义对英语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英语动词易混淆的静态和动态涵义,即表达状态和动作含义的动词的基本语法特征加以比较,以期对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进行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景颇语语法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亲属 语言的相互比较中分析研究景颇语动词的语法特 点。重点放在共时特征上,对历时特征也做些可能的 探索。 一 首先分析一下景颇语动词的基本特点,包括它 们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等。我们力图从 整个语法系统,动词与其它词类的关系,以及音与义 的关系中考察动词的特点。 1.景颇语动词词根大多是单音节的,最基本的 动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是单音节的。这就是说,单 音节性是景颇语动词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傣泐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是跨境亲属语言。但傣泐语、泰语的三事事件编码手段不同。基于三事事件的研究框架对傣泐语、泰语动词39个进行分析。绘制语义图发现傣泐语、泰语对三事事件概念空间分割方式不同,傣泐语倾向采用语法化程度低的VT-h13(给)-R连动式表达策略,而泰语更多采用语法化程度较高的VT-kεε(于)-R、VT-caak(从)-R前置词构式和更高的双宾构式。傣泐语的三事事件表达为更加典型的东南亚SVO分析型语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英语词汇构句特点及表述方式同汉语词汇构句特点及专述方式进行了比较探讨,指出,由于两种语言表述功能上的差异,有些英语表达方式,在汉语中是缺项,即没有对应项;而汉语中的词形缺少变化,因此动词用得比较多,这些动调很多则对应于英语中的介词。研究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各自的特点及表述方式,对于高质量地从事中英文对译,确切而地道地表达思想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