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慢性肾病晚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彩超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5 mg.d-1,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1,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1,三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功能(ALT)、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数目、大小。结果三组治疗前血脂、hs-CRP水平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TC、TG、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B组患者血脂及hs-CRP的变化水平较A、C组明显(P0.01);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但仅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斑块数目无明显改变,B组斑块治疗后较治疗前缩小,A、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可通过调脂、抑制炎症反应等可能机制逆转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并研究瑞舒伐他汀钙片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伴斑块改变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伴有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伴斑块改变和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其中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常规药物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连续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颈动脉斑块数量等。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数量以及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以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瑞舒伐他汀钙片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水平,并且有效延缓和逆转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对于预防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和复发存在有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可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某院内科就诊10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基础治疗及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彩色多普勒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积分变化,肝脏超声影像下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LDL-C、HDL-C、hs-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AST、γ-GT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G、TC、HDL-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肝脏超声的改变:2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肝脏超声分度均有显著差异(Z1=-3.055,P=0.002;Z2=-2.753, P=0.006),而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7,P=0.16)。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入10 mg瑞舒伐他汀钙连续用药6个月,1次/晚。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IL-6水平、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之后,瑞舒伐他汀组的血清hs-CRP、IL-6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炎性因素,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清hs-CRP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hs-CRP及颈动脉IMT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s-CRP及颈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加用瑞舒伐他汀可发挥其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降低颈动脉IMT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艳梅 《中国药业》2011,20(22):37-3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予以安慰剂、辛伐他汀(20 mg/d)和瑞舒伐他汀(10 mg/d)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B组、C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水平(P<0.05);C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B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效果优于辛伐他汀,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利用烟熏及气道灌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COPD组(n=20)、瑞舒伐他汀组(n=20)。瑞舒伐他汀组大鼠5.0 mg·kg-1的瑞舒伐他汀,每日灌胃1次。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以及0.1 s呼气量(FEV0.1)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NF-κB、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TLR4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TLR4 mRNA表达。结果:COPD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5)。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肺泡组织结构正常。COPD组肺泡壁显著变薄,且肺泡出现破裂、融合,肺大疱形成,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瑞舒伐他汀组肺损伤明显轻于COPD组。COPD组IL-6、IL-8与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瑞舒伐他汀组显著低于COPD组(P<0.05)。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黏附分子1、黏蛋白5AC、NF-κB及TLR4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瑞舒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OPD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及TLR4表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性,并降低黏液蛋白的高分泌状态,减轻气道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时斑块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治疗方案的斑块疗效分别为73.33%,46.67%。结论A组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较大,具有抗血管壁炎症作用和降低血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脂水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肖幸  周仑  高翔  张存泰  凃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2):1295-1297, 1306
目的:研究多廿烷醇联合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正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加用多廿烷醇(20 mg·d-1),另一组继续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比较2组的降脂效果、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服药24周时观察组总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LDL-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周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4周内观察组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事件少于对照组;24周内2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差异不显著。结论:多廿烷醇+常规剂量他汀能平稳有效地控制血脂达标,并可安全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学指标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观察组)及癫痫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儿108例,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儿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85,P<0.001);观察组患儿外周血神经肽Y(NPY)(t=5.905,P<0.001)及甘丙肽(GAL)(t=6.399,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AL(r=-0.803,P<0.001)、NPY(r=-0.731,P<0.001)和TNF-α水平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GAL与NPY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2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7.2 ng·L-1为截点值,TNF-α诊断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性为90.38%,特异性为78.57%,曲线下面积为0.90。结论: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外周血NPY、GAL及TNF-α水平升高,TNF-α对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区分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脑损伤患者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肌松与镇静药相同的基础上,F组(n=22)、RF组(n=22)和SF组(n=22)在全麻诱导期分别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于诱导前(t0)、诱导后30 s(t1)和1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10 min(t4)观察3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Qmean、Vmean、PI和RI),同时监测HR和MAP。结果: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3组患者在t1~t4期,Qmean和Vmean均较同组t0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组和RF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SF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和RI均较同组t0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RF组t1~t4Qmean和Vmean较F组降低更明显、PI和RI升高也更明显(均为P<0.05);SF组t1~t2期各参数较F组变化幅度更小(P<0.05),t3~t4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R和MAP方面,F组和SF组患者在t1~t2期均较t0期明显降低(P<0.05);RF组t1~t3期均明显降低(P<0.05),且较F组在t1~t3期降低更明显(P<0.05),其他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患者应用等效浓度的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诱导麻醉时,以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最大,芬太尼次之,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调脂药物的种类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4例,基本用量20 mg·d-1,用药(7.6±1.9)个月;瑞舒伐他汀组83例,基本用量10 mg·d-1,用药(7.9±2.1)个月。分别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末次复查时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周时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时,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8,12周时,两组TG、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LDL-C的降幅和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复查,两组TG、TC及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LDL-C的降幅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共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9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4例(9.1%),瑞舒伐他汀组5例(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于用药2周时表现出较好的调脂疗效,10 mg·d-1瑞舒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优于20 mg·d-1阿托伐他汀,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开颅手术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等3种不同抗癫痫药(AEDs)诱发高氨血症(AHA)的发生率、发作程度,并分析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间在某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的108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n=36)、丙戊酸钠组(n=36)与卡马西平组(n=36)。3组患者术后分别口服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片与卡马西平片进行癫痫预防治疗,在术前,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氨浓度、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评价3组患者术后AHA发生率、血氨浓度、血氨变化趋势及AEDs对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AHA,将患者分为术后AHA组(n=70)与术后血氨正常组(n=38),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患者发生AHA的危险因素。结果: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组与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4(66.7%)例、29(80.6%)例及17(47.2%)例患者发生AHA,丙戊酸组患者AHA发生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χ2=8.669,P=0.003)。丙戊酸钠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氨浓度及术后血氨的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患者(P=0.023,<0.001,0.028)。术后第7天丙戊酸组患者ALT指标显著低于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均P<0.001)。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HA的危险因素包括:较低的年龄(t=2.061,P=0.042)与较高的术前血氨浓度(t=7.986,P<0.001)。AHA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3.788,P<0.001)、直接胆红素(t=3.329,P=0.001)和血清白蛋白(t=11.624,P<0.001)较术前显著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t=4.109,P<0.001)。而衡量急性肝炎的指标丙氨酸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t=0.956,P=0.341)。结论:卡马西平对患者术后血氨浓度影响较小,是开颅手术患者的首选AEDs药物,而丙戊酸钠更适合肝脏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Hcy)作用。方法 9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及服用拜阿司匹林,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C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服药前及服药第4,6,8周分别测定斑块面积及血浆Hcy水平。结果 A组及B组斑块面积及Hcy水平较服药前无明显变化,C组斑块面积及Hcy水平于第6周降低,且第8周低于第6周。结论每日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且此效应与其对颈动脉斑块面积的缩小作用时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线栓法构建66只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2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插线。治疗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治疗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脑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10 d内3组大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 mRNA 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加(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10 d内存活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患者远期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运重建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①和组②。组①: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组②:冠心病二级预防加"普罗布考"抗氧化治疗。观察指标:(1)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后心脏彩超结果;(2)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前,组①和组②的基线资料、SOD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比无差别(P>0.05)。(2)1年以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提示:组①相比于组②发生心脏扩大患者的比率更高(P<0.05);(3)3个月后复查SOD水平,组①与前期对比无差异(P>0.05)。组②与前期对比SOD水平升高(P<0.05)。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数值间线性关系,得出SOD表达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负相关(B=-0.042,P<0.05)。结论:氧化应激是导致心梗后进一步心室重构主要因素之一,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