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住院患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为我院儿科患者的规范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1日到3月31日住院患儿病例600例,逐一阅读药品包装所附药品说明书, 判断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纳入住院病例600例,分析用药医嘱3769条,涉及药品157种。按病例数、用药医嘱、药物品种计,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分别为93.2%、31.8%和 30.6%。各类型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超适用人群(66.0%)、超适应证(25.6%)、超给药途径(22.6%)、超给药剂量(11.1%);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医嘱占据第一位的药物为心血管系统药(26.5%),其次为呼吸系统类药物(21.6%)。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规范,保障患儿用药安全,规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7-12月儿科门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判断其用药是否超说明书,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患儿年龄段及药品种类分布情况。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 200张,含3 285条用药医嘱。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比例为29.42%,超说明书用药医嘱比例为18.60%。超说明用药类型主要是无儿童用药信息(45.17%)和超适应证用药(24.39%)。超说明书用药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32.25%)和学龄前期(21.27%),药物类别以呼吸系统用药(27.17%)、中成药(24.01%)和抗感染药(22.92%)为主。结论:儿科门诊超说明用药较普遍,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医院应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监管,以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调查某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门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儿科药学服务。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儿科门诊处方,对患儿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进行记录,根据药品说明书判断是否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结果:共抽取儿科处方2 407张,含4 354条用药医嘱。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58.83%,42.88%,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34.63%)、超适应证(27.44%)、超剂量(11.65%)和超给药频次(10.29%)4种。各年龄段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存在差异,青少年(12~18岁)发生率最高。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前3位分别是抗微生物药物(38.62%)、呼吸系统用药(23.85%)和中成药(15.37%)。结论:该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普遍,多种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较缺乏,儿童用药安全难以保障,亟需临床药师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合理用药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规范儿童超说明书用药、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从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1 279份儿科住院病历中抽取104份(8.13%),收集患儿的基本信息,审核病历中的用药医嘱,依据药品说明书及药学知识判断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4份病历共包含用药医嘱1 739 条,涉及18类81种药品,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医嘱412条(23.69%),涉及药品类别主要为抗病毒药、维生素和矿物质、呼吸系统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前3 位依次为超剂量(33.98%)、超适应人群(25.24%)、超适应年龄(19.42%)。结论:我院儿科住院医嘱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应逐步完善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监管,以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促进我国儿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数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及住院一年内的用药医嘱,依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对比判断存在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对具体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患儿不同年龄段及各类药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处方2 400张、住院病历864份,按用药医嘱条数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40.84%、46.94%;按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不同,主要集中在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及超适应证方面,发生率合计高达90%以上,该院超说明书用药主要发生在婴儿、幼儿及儿童年龄段;医师职称越高,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可能越高;儿科使用中成药比率最高,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在各类药品中都普遍存在。结论: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临床医师应当慎重考虑“超说明书用药”,加强自身素养,做好患儿知情同意,与临床药师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全力配合,一方面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另一方面避免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12月儿科专科门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以及超说明书用药与年龄、科室、药品种类的关系。结果:共抽取2 366张处方,分析用药医嘱7 060条。按处方数目、用药医嘱条数、药品种类统计,超说明书用药统计结果分别为1 835张(77.56%)、3 651条(51.71%)和338种(80.48%)。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是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34.76%)和超适应证(27.57%);年龄段主要在新生儿期(56.94%)和学龄前期(54.11%);科室主要在心血管科(68.97%)和肾内科(53.58%);药品种类主要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用药(97.66%)以及心血管系统用药(93.01%)。结论:我院儿科专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需要进一步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促进儿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7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危险因素,为规范儿科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儿科门诊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分析用药医嘱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整理归纳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的种类、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不同种类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同时,分析超说明书用药与患儿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和药品信息(基本药物、OTC分类)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640张儿科门诊处方,涉及用药医嘱4435条,其中药品种类155种。按处方、用药医嘱和药品种类分类,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依次为35.55%、46.76%、91.61%。超说明书用药在以下3种临床用药中较为常见:(1)药品说明书未涉及儿童用药信息(34.28%);(2)给药频次不合理(28.45%);(3)剂量超标(16.42%)。超说明书用药居前2位的年龄段分别为青少年(50.00%)和婴幼儿(47.64%)。超说明书用药居前3位药品种类分别为呼吸系统药物(33.50%)、中成药(18.74%)、全身用抗感染药物(17.95%)。全院门诊性别及各年龄段患儿超说明书用药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基本药物和OTC存在较高的超说明书用药风险。结论:2017年我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发生较为普遍,需进一步宣教临床医师合理使用儿童药物,规避患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儿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现状的抽样调查,对比门诊与住院患儿用药特点与差异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以期促进儿科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某院儿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门诊处方2400张和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儿科住院电子病历1600份,采用DDDs排序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与住院患儿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剂型以及药品种类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给药途径门诊患儿以口服为主,住院患儿以静脉滴注为主;部分呼吸系统药物用药剂量过大,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起点选择较高,使用率、联合用药率也较高。结论:虽然该院儿科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调查结果显示静脉给药方式在儿童用药中已逐步成为主流,为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或联用)以及儿童用药剂量科学规范化值得重视与研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2):4476-4479
目的:为促进儿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儿科门诊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对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患儿不同年龄段及各类药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儿科门诊处方2 400张,分析处方用药记录5 115条,涉及用药品种171种。按照处方数、用药记录数和用药品种数分别计算,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59.08%、40.87%、80.70%。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超给药频次(43.03%)、超给药剂量(29.55%)、超适应证(18.83%)。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居前2位的年龄段为:婴儿(67.58%)、青少年(63.10%%)。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居前4位的药物种类为:外用药(55.56%)、神经系统用药(54.12%)、呼吸系统用药(48.95%)、营养类药物(48.09%)。结论:儿科门诊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冯秋荣  李必坚  刘静 《中南药学》2013,(11):860-862
目的对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处方进行抽查分析,以探讨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儿科门诊和住院处方,按照年龄分为2组,婴幼儿组(〈3岁组)和儿童组(≥3岁组),利用大医通软件"处方审核与点评系统"筛选所有处方,将超说明书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2 103张,含用药记录5 987条,超说明书用药记录2 033条,发生率33.96%;其中,容易发生超说明书用药的是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和超年龄用药。婴幼儿组和儿童组在超说明书用药发生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婴幼儿组发生比例高于儿童组;对所有涉及药物进行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的是抗变态反应药(49.55%),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44.75%),再次为外用药物(44.09%);在2 103张处方中,联合用药处方共2 097张(99.71%);婴幼儿组易出现超说明书用药的为抗变态反应药(50.32%)、外用药(45.21%)和消化系统用药(43.25%),儿童组易出现超说明书用药的为抗变态反应药(49.01%)、消化系统用药(45.28%)和中成药(43.69%)。2组患儿具体用药种类上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用药风险高,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用药时应注意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对婴幼儿用药和联合用药应谨慎,尽量减少超说明书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儿科抗癫痫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门诊癫痫患儿病例,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判断使用抗癫痫药的处方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各品种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超说明书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93例癫痫患儿,其中使用抗癫痫药治疗的有166例,共使用抗癫痫药249例次。3种主要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别为超年龄给药(85例次,占34.1%)、超单药/添加给药(49例次,占19.7%)和超发作类型给药(41例次,占16.5%)。抗癫痫药各品种中,超年龄给药占比较高的药品为托吡酯片(78.4%,40/51)和左乙拉西坦片(58.8%,30/51),超剂量给药占比最高的为左乙拉西坦片(9.8%,5/51),超频次给药占比最高的药品为氯硝西泮片(13.6%,3/22),超发作类型给药占比最高的药品为左乙拉西坦片(51.0%,26/51),超单药/添加给药占比最高的药品为左乙拉西坦片(62.7%,32/51)。结论: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在儿科门诊普遍存在,尤其以超年龄使用最为突出,主要涉及的药品为左乙拉西坦片剂和托吡酯片;年龄、是否为基础用药影响儿科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儿科门诊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规范临床医师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儿科门诊处方进行分析。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整理出有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按照患儿年龄、性别以及医生职称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共收集到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儿科的处方6 528张,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28.68%,超说明书主要类型为超适应证和超年龄。超说明书用药比例排前3位的是吗替麦考酚酯胶囊(26.01%)、硼酸粉(16.08%)、他克莫司胶囊(15.97%)。结论:某院儿科门诊肾病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医院需尽快出台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对符合用药合理性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对不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干预制止,以此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超说明用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用药风险因素,为降低用药风险以及促进医院优化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等数分配法随机抽取新生儿科病例及其医嘱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且分析患儿基本信息和超说明书发生率、用药类型、使用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8年该院新生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人次发生率为98.13%、医嘱发生率为65.48%,每位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品种数(11.9±1.5)个。超说明书发生率较高的主要为造影剂类药物(100.00%)、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96.03%)、呼吸系统用药(95.38%)。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通常包含未提及新生儿用法(61.89%)、超适应证给药(15.83%)以及超剂量范围(8.66%)。超说明书用药导致药品不良/事件为55.56%。结论该院新生儿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高,涉及品种广泛。医院应该完善超说明书用药备案管理机制,做好患者知情同意工作,保障超说明书用药风险应急措施和日常监控。  相似文献   

14.
我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点评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念英 《中国药房》2011,(13):1238-1240
目的:通过对我院病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展开点评,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随机抽取2010年5-9月儿科、妇科、产科的出院病历每月30份,制定并填写表格,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概况、不合理用药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病历150份,有112份使用了抗菌药物,其平均使用率为74.67%,占总药品费用的29.39%,合理用药率为80.67%;5-9月合理用药率分别为66.67%、73.33%、80.00%、90.00%、93.33%;不合理用药表现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药物之间配伍不宜、无指征用药、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等。结论:点评能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至2012年儿科住院病历14880份,对病历医嘱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型及例数。结果:在14880份出院病历中,不合理用药例数达1260例,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病历所占比例最大,达47.0%。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是造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2009年至2012年出院病历不合理用药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总用药率分别为8.5%、12.3%。结论: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体现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尤其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ICU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以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ICU 2019年住院患者医嘱,统计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品种及类型,探析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结果:共纳入患者219例,用药医嘱9962条,其中超说明书用药215例(98.17%);超说明书用药医嘱1031条(10.35%),其中以盐酸氨溴索粉针(19.79%)、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9.30%)、注射用胸腺法新(14.65%)占比最高。在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中,以溶媒选择不适宜(42.29%)及超剂量使用(25.51%)占比最高。分析认为,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占比为62.17%,需结合临床动态干预的超说明书用药占比为27.84%,无循证医学证据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超说明书用药占比为9.99%。结论:ICU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应加强相关用药教育,并积极推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的建设,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