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皮肝穿刺置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肝脓肿高明魏寿传朱成森(广饶县人民医院外科,257300)关键词肝脓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利用自行设计的双腔套管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持续抗生素冲洗引流,治疗肝脓肿21例,全部治愈。1临床资料1.1本组21例,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的体温平均恢复时间为(1.7±0.6)d,平均住院时间为(10.7±3.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2±0.8)、17.5±3.6)d](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7例(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不仅优于脓肿切开引流术,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效果,并且针对该技术操作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采用经腹腔镜穿刺器(Trcar)置双套管引流治疗的17例腹腔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进而探讨经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应用。结果本次回顾的1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治疗时间为(7.23±2.6)d。抽取患者的脓肿液进行检查,大肠杆菌感染率(35.29%)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17.6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23.54%)、变形杆菌感染率(11.76%)及其他细菌感染率(11.7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具有颇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效果,并且针对该技术操作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采用经腹腔镜穿刺器(Trcar)置双套管引流治疗的17例腹腔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进而探讨经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的临床应用。结果本次回顾的1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治疗时间为(7.23±2.6)d。抽取患者的脓肿液进行检查,大肠杆菌感染率(35.29%)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17.6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23.54%)、变形杆菌感染率(11.76%)及其他细菌感染率(11.7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用于腹腔脓肿具有颇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9例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配合抗菌药物治疗,严密观察每日引流量,必要时经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并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果 9例患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脓腔迅速缩小闭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经应用抗菌药物及适当镇痛后疼痛逐渐缓解。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肝脓肿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应用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0例,其中,单发脓肿24例(80.00%),2个以上多发脓肿6例(20.00%)。脓肿部位发生在肝右叶20例(66.67%),肝左叶6例(20.00%),左右肝叶4例(13.33%)。结果:患者在抽吸、置管后平均3d体温恢复正常且症状消失,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结论: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肝脓肿引流方法,医疗费用低,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腹腔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疗效、体温、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对照组体温、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效果确切,能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肝脓肿病人通过进行B超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30例病人共进行36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安全、并发症低的优点,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0年3月~2007年3月期间,对42例肝脓肿病人予以B超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本组42例病人共进行56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结论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低,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1例肝脓肿病人均经临床、影像学(B超或CT)和细菌培养确诊,行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脓肿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24例,肝2叶8例。31例为单个脓肿,10例为多发脓肿。结果36例1次置管引流成功,5例经2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平均引流时间为(18.5±5.3)d。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出现穿刺脓液外漏经超声引导右膈下置管引流治愈。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联合切开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深部脓肿与单一方式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将 48 例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深部脓肿的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引流组(穿刺组)、手术切开引流组( 切开组)以及穿刺联合切开引流组(联合组),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脓肿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采用穿刺引流联合切开引流患者术后较另外两组患者术后脓腔愈合时间更短,术后1年复发率较穿刺组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较切开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深部脓肿,将脓肿穿刺引流后再行切开引流效果优于两种中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用于更好的治疗深部脓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思华龙引流管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消化道瘘患者应用思华龙引流管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4例。在冲洗引流后2个月后瘘口仍未闭合,腹腔炎症消退后行二次手术痊愈2例。治愈时间16天~3个月,中位时间36天。痊愈后随访未见消化道瘘复发、吻合口狭窄及腹腔残余脓肿。结论:使用思华龙引流管冲洗引流是消化道瘘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清除腹腔渗液,降低腹腔炎症反应,缩短消化道瘘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16-1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和省立金山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共15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引流+抗生素组(引流组)和单纯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愈率、有效率等。结果引流组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中转手术3例,对照组中转手术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性休克、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 年1 月- 2012 年12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110 例(156 个病灶) 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10 例(156 个病灶)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86 例在穿刺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超声检查肝内脓腔消失,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痊愈率达到78.2%(86/110)。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5/110)。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针(PTC)抽吸与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就诊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用PTC针行单纯抽吸术,B组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引流术。观察2组一次性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减弱时间、脓肿腔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随访有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B组20例患者治愈,有效率为100%;A组13例患者一次穿刺治愈,有效率为65%,4例2~5 d后行第2次穿刺后治愈,其余3例在2次穿刺后仍有较大脓腔,行置管引流术后治愈。2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减弱时间、脓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0.6) d、(2.5±0.6) d、(12.5±3.5) d、(15.6±4.0) d,均长于B组的(2.0±0.5) d、(1.2±0.5) d、(7.2±2.0) d、(10.3±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8/2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5)。 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经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管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在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中的作用。方法对运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与悉心护理。结果在周密细致的护理下,经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3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注意对引流管的保护,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相比,CT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BLA)的2种置管引流方法(连续灌注和单纯引流)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连续灌注引流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70例DBL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连续灌注(连续灌注组,85例)和单纯引流(单纯引流组,85例)2种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探讨连续灌注组介入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及计算系数,并由此构建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预测模型。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拔管时间为(21.1±12.4)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9.1±14.9)d(P<0.05);连续灌注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2±6.6)d,明显短于单纯引流组的(27.8±8.0)d(P<0.05)。连续灌注组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合并胆道结石、血浆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BMI)(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唯一影响因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P<0.05)。LASSO回归构建预测模型:术后拔管时间=0.06×白细胞-0.72×血浆白蛋白+1.99×多房+6.86×胆道结石+ 0.94×BMI;术后住院时间=0.21×甘油三酯+1.79×感染性休克。结论:对于DBLA,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连续灌注引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引流术;超声图像特征为脓肿含气、脓肿多房,患者合并胆道结石、低蛋白血症或高BMI均将延长术后拔管时间;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将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定位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接受CT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脓肿19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15例,胰周及腹膜后积液18例。分析治疗结果及穿刺相关问题。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引流,穿刺引流后患者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3例引流后效果不佳行急诊外科手术,49例引流成功患者避免了手术或急诊手术治疗,成功率94.2%(49/52)。其中2例因引流管堵塞而更换引流管重新置管,1例引流45天后出现腹壁肌肉间隙脓肿,1例胆囊穿刺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其余48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刺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猪尾巴导管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急性梗阻性胆囊炎、胰周及腹膜后局限性积液、积脓,操作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单独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替代外科引流或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B超引导下、应用经皮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穿刺套管治疗腹腔脓肿52例。男48例,女4例,平均年龄43岁。结果 52例,106个病灶,治疗196次、平均每例治疗2.6次,引流平均30d。治愈51例(98%),无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是一种微创、经济、理想的腹腔脓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SAP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病人均给予SAP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穿刺术,观察组行腹腔穿刺术联合应用血必净。比较2组病人入院时和入院第3、5、7天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肝素结合蛋白(HB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CT严重程度指数(CTSI),以及2组入住E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WBC计数、CRP、SAA、HB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CT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2组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升高(P < 0.05),随后在第5、7天降低(P < 0.05),但观察组在第3天,除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CRP、SAA、HBP、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CTSI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第5、7天上述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E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结论SAP病人在早期应用腹腔穿刺引流术联合血必净有助于减轻病人炎症反应,改善预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