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著我国最早的一部阐述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斯书的问世,为祖国医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伤寒论》中辨证用药,到处都贯串了唯物辩证的思想。兹仅就对麻黄汤证及其两个变证之辨证论治的研究认识,叙述如下,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以条文形式阐述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因其理法方药已较完善,理论连系实际,为历代医家所必读,为现今中医院校的必修课之一.因此,探讨《伤寒论》的教学方法,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伤寒论》的学术探讨有所裨益.本文仅就《伤寒论》教学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课堂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辨证论治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各科的辨证思维,其证其方一直作为临床医学的典型范例。《伤寒论》既是学习中医理论到临床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必修课。具有普及与提高双重意义。如何做好《伤寒论》的课堂教学及传授好学习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笔者不揣鄙陋,谈谈自己体会,希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兼论杂病的辨证论治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千百年来有效地指导着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施治,并为后世温病学、方剂学的发展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被后世称为方书之鼻祖。清代雍正曾把它定为医人进修三书(《伤寒论》、《类经》、《本草纲目》)之一。但因该书文字古朴,言简义赅,寓意深奥,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针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一体的理论及方证体系,个体化诊疗体系,辨证论治的核心要素,以及辨证与论治的具体内容等。同时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特色,主要有理法方药连贯、一致,丝丝入扣,方剂配伍严密精炼,方剂使用灵活,注重方药剂量、煎法、服法等。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专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在《伤寒论》理论教学中,如何突出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张仲景的临床思维方式,是《伤寒论》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初步提出《伤寒论》辨证思路教学8法,以...  相似文献   

10.
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一部医学经典,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长期以来为历代医家所珍视,成为学习中医必读之书。《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只有掌握《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方法,才能见病知源,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如何学好《伤寒论》呢?古今医家大多认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始祖和基本法则,它既是外感疾病转变规律和论治的依据。亦可用于其他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在老年病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理论基础,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医学著作,每篇篇名均冠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以病为纲,以证为目,先辨病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在临床辨证论治中灵活运用了"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治疗法则,为后世医家诊疗疾病的典范。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它通过六经辨证的体系以及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对临床各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伤寒杂病论》的398条原文中,并非只着眼于理法方药,其中与针灸有关的论述共35条,而太阳篇占21条、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黄帝内经》,在其所著《伤寒论》一书中太阳病辨证论治始终顾护中土,保养胃气,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煎服方法及病后调护,时时以顾护脾胃为要,贯穿于其理法方药的全过程,为后世医家对于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调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在太阳病辨证论治中始终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一部主要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古典著作,它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论述详尽,尤以在辨证论治上有独特见解,它的问世不仅为外感病提供了辨证方法,而且也为内、妇等科提供了辨证的一般规律,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探讨《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方面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是有一定意义的。下面仅就个人管见说说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为中医理法方药之基础、真谛。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方法虽多,但均为施治处方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临床有效率。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外感发热病症,探讨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为中医药辨证用药提供更具体的逻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用药规律探讨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100029)主题词《伤寒论》,治则,中药配伍《伤寒论》创六经辨证,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首次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因证立法,以法统方,所载112方与《金匮》所载之方被后世尊为经方,...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它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一步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讲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此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伤寒论》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学习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进行临床辨证分析的能力。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授理法方药体系的同时还注意发掘原著中辨证论治思维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学生走上临床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1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激发学生探求的自主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被动地学习,根本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思维。《伤寒论》本身就是一部临床经验的总结性医著,学生应当学会独立地运用中医基…  相似文献   

20.
<正>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理论的精华,它既是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原则,又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治病必先辨证,只有认准证,才能理法明、方药对、疗效高。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它反映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规律。不论是脏腑辨证,六经辨证,还是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都是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