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5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血糖支持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血糖监测方案选择、持续动态血糖监测,液体输注管理,升糖药物应用及观察,饮食支持。经治疗和护理,5例患儿住院7~13 d, 4例血糖控制平稳出院,1例血糖控制欠佳,家长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2.
总结8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胰岛素泵使用前全面评估患儿及家庭环境,做好充分沟通,减轻使用胰岛素泵的顾虑,使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输注管路和合理的植入部位,设置胰岛素基础率,做好胰岛素泵的固定和佩戴,以及安全管理等,期间做好饮食护理和血糖监测,指导家长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出院后做好随访管理。经过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8例患儿血糖控制平稳,家长均具备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住院7~12 d后出院。随访6~12个月,总体血糖控制良好,8例患儿每月均有1次低血糖事件发生,其中1例出现意外拔管1次,未发生堵管及酮症酸中毒事件,患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同年龄段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劳-蒙-毕综合征(Laurence-Moon-Biedl syndrome)伴2型糖尿病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血糖及使用胰岛素、加强饮食管理、合理运动、心理支持、安全护理、健康教育.该惠儿住院期间配合治疗,家长学会正确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住院9d后患儿血糖控制后平稳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于本科出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教育和出院健康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由糖尿病专科护士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无出现并发症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能合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糖、能掌握胰岛素正确的注射方式、知晓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及酮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微信教育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的干预,可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朱艳清 《全科护理》2013,(29):2724-2725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9例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分析讨论,29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仅1例出现伤口裂开,二期缝合。认为对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病人,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规范专业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神经内一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管理;将神经内二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信息化血糖管理。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次数、出院前1 d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日及培训前后护士专科技能考核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次数、出院前1 d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培训后,护士专科技能考核优于培训前(P0.01)。结论:对神经内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信息化血糖管理,能降低患者的高、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血糖达标率,改善神经内科患者血糖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智能血糖管理软件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出院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1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使用智能血糖管理软件进行血糖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监测。2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常规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均下降,研究组出院后自我管理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血糖管理软件能部分替代医护人员,维持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效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病分层管理理论奠基式授权管理-专业护理合理分配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例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于出院后接受每个月1次的延续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慢病分层管理理论奠基式授权管理-专业护理合理分配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自我效能[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MSES)]、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实验组SDSCA和DM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慢病分层管理理论奠基式授权管理-专业护理合理分配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者施加干预,可提高该类病例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血糖监控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晓光 《护理与康复》2007,6(10):677-678
总结11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血糖监控的护理.通过手术前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联合供给及护理,重视胰岛素合理使用和血糖的有效监测,加强病情观察,1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严格饮食管理、正确合理用药、密切监测血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该患儿住院期间能配合治疗,住院28d后病情好转、血糖控制平稳出院。  相似文献   

11.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长期血糖控制2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以往住院的4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达标(空腹≤7.0mmol/L餐后2h≤7.0mmol/L)出院,其中28例选择单纯饮食控制及合理运动控制血糖,随访3a,观察血糖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机APP对出院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卒中单元就诊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实验组患者出院后运用本院自主研发的手机APP进行健康教育及血糖管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及门诊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及血糖管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效能情况及实验组患者使用手机APP的活跃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130例患者中使用手机APP活跃用户有116例(89.23%),非活跃用户有14例(10.77%)。结论手机APP可以有效提高出院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有效控制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8例胃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使用全自动注药泵控制血糖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对胃癌围手术期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连续式静脉输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密切观察本组8例患者术前术后血糖变化、低血糖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1例出现相对低血糖,1例出现低血糖,1例发生堵管报警,经积极处理后,无不良事件发生,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全自动注药泵的应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尤其是适用于未使用胰岛素泵的非内分泌科使用,利于外科病区围术期患者的快速康复和快速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协作性门诊对出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试验组采用血糖监测信息系统联合协作性门诊管理为患者提供为期一年的健康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1年再入院率、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再入院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2%(P<0.05)。试验组出院后1年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监测信息系统及协作性门诊的联合应用,能够降低出院糖尿病患者的再入院率,有效巩固治疗效果、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自我健康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有不健康行为的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自我健康管理计划实施护理,并于出院3个月后对其进行电话指导.观察患者在不良行为方式产生的变化,比较计划前、出院前及出院3个月后血糖达标率、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与计划前、出院前比较出院3个月后良好达标22例,中等达标20例,总达标率72.41%,各阶段血糖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计划前、出院前比较出院3个月后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测定、遵医嘱服药、坚持运动规律饮食、情绪控制、足部保护、禁酒禁烟、体重保持、自我健康评价、胰岛素使用行为改变的10项内容各阶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将自我健康管理计划纳入糖尿病教育中对促进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莫建娣  徐亚青  姬琳   《护理与康复》2018,17(4):99-101
总结1例老年胰岛素抗药性患者使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做好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护理,加强低血糖管理、压疮及感染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患者血糖逐渐平稳,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对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血糖管理,观察组采用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干预后采用住院期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总达标率、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案执行的准确率、围手术期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率以及患者入院、出院时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率、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案执行的准确率、糖尿病专科护士会诊率及出院时糖尿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信息化血糖管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提高围手术期患者血糖达标率,提高住院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监测的规范执行率,增加患者住院期糖尿病专科护理会诊率,提高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保障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规范使用、临床主要治疗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出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出院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笔规范使用掌握情况、临床主要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知道胰岛素笔与胰岛素笔芯匹配使用等胰岛素笔使用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糖形态管理对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至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利用血糖形态管理"五步法"对患者实施管理,出院后定期短信及电话回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及行为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及解决高、低血糖问题的技能。结果:120例患者完成了随访,患者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88%,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01),行为目标达成率约80%,更多的患者获得了解决高、低血糖问题的技能。结论:血糖形态管理可以改变基础胰岛素治疗自我管理行为,帮助患者获得解决高、低血糖问题的技能;可能对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但仍需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话督导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居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初次注射胰岛素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于血糖控制平稳出院前统一由专人培训至能独立掌握胰岛素注射操作方法、部位选择、胰岛素保管等技能.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督导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完成标准治疗疗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只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