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轻烃取样方法对其分析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了轻烃顶部气体取样与岩屑加热轻烃气化取样两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对其分析参数产生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轻烃分析结果及应用实践,提出了密封样品加热顶部气体取样是目前最好的取样方法;论述了加热温度以60℃一80℃为宜;阐述了岩屑加热气化取样方法无法解决分析和存放过程中轻烃损失的观点,建议在储集层评价和油层水淹程度评价时使用密闭样品顶部气体加热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2.
轻烃录井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广轻烃录井技术,系统介绍轻烃录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评价油气层的基本原理,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和拉乌尔定律,认为轻烃各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与容器的容积及轻烃的构成无关,不需考虑容器的容积及轻烃组成的差异,这就为在一定温度下采用密闭顶部气体取样法进行轻烃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岩石的分子筛作用及其与孔渗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重点探讨,指出岩石的分子筛效应是轻烃录井技术准确评价油气层的基础。轻烃录井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从钻井液和岩屑两个方面获得油气层的信息,具有抗污染能力强、取样简单、分析参数多的特点,缺陷是不能判别岩性。  相似文献   

3.
将密闭注射器直接连接至装置取样口,通过控制三通阀使轻烃样品压入注射器约0.5 mL,迅速关闭针头控制阀,缓慢松开注射器推杆,使轻烃样品在密闭注射器中自然气化并达到压力平衡,取样后带回实验室立即分析。这种取样方法不需放掉轻烃样品,在检测过程中样品全量检测,保证了轻烃样品的代表性。对两个样品分别进行10次重复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1号轻烃二氧化碳含量最大相对偏差为5.86%;2号轻烃二氧化碳含量最大相对偏差为4.90%。  相似文献   

4.
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具有大气干扰少、分辨率高和信息量大的优点,它是进行油气资源早期评价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文章分析了罐装岩屑轻烃分析技术在我国若干盆地的油气监测、生油层评价及油气源研究方面的应用效果,认为在我国油气勘探中需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为此建议:1) 及时提供分析报告;2) 推行罐装岩屑轻烃分析与研究工作的标准化;3) 在现场推行罐装岩屑轻烃分析与油气显示相结合的储集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轻烃分析技术在勘探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轻烃分析技术从宏观上确定了轻烃组分的分布和体积分数,从微观上以分子级直至官能团来判别储集层性质,具有技术优势。该文重点叙述轻烃分析技术评价油、气、水层的原理,参数选择及取样分析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性、样品加热温度的一致性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决小型液化天然气(LNG)站缺乏有效质检取样技术,现有便携式LNG取样技术缺少取样应用实践,可靠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LNG取样装置和技术,以及取样可靠性验证方法。方法 基于LNG相图控制理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取样装置真空保冷探头和气化器,研制了基于真空保冷技术的便携式LNG取样装置,保障在取样过程中LNG以过冷态进入气化器并完全气化,确保LNG样品的代表性,并研制了基于LNG循环保冷技术的便携式LNG取样装置,通过对比两种取样装置所取样品的组成分析结果,进行了便携式LNG取样技术可靠性研究。结果 在LNG加气站和LNG工厂的示范应用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便携式LNG取样装置11次连续取样获得的样品几乎一致,连续取2次LNG液体样品后组成分析的结果满足GB/T 13610-202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的再现性要求,且通过两种取样方法获得的样品的组成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便携式LNG取样技术可靠。结论 该便携式LNG取样装置和技术取样效果达到了预期,满足了小型LNG场站LNG质量检测取样需求。  相似文献   

7.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气化装置的在线分析系统由于原分析仪系统设计存在不足,使得维护工作量大,测量滞后.针对水煤浆气化装置恶劣的工况环境,通过气体取样和预处理系统的设计,使气化炉中高温、高压、高尘、高湿的混合气体样品自动采样并处理到符合在线分析仪器分析要求的样品气体.对原取样预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细介绍了改造后的取样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录井方法可以用于油气层评价,然而由于其分析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阐述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钻井岩屑和岩心为分析对象,结合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分析样品、密闭液、地层压力、样品的代表性、烃源岩地层和后效气对该项技术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该项技术分析参数、剔除假异常、实现油气显示的准确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牛强 《录井工程》2009,20(1):40-44
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录井方法可以用于油气层评价,然而由于其分析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阐述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钻井岩屑和岩心为分析对象,结合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分析样品、密闭液、地层压力、样品的代表性、烃源岩地层和后效气对该项技术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该项技术分析参数、剔除假异常、实现油气显示的准确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潘玉娇 《石化技术》2015,(2):188-189
本文论述了应用于油气田录井评价的岩屑轻烃分析技术选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体钻井的录井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气体钻井循环系统的流体介质改变——由常规的液态变为气态,致使传统的录井方法无法适应,表现为:①粉尘状岩屑采集困难且样品质量很难满足要求;②因出口样气中粉尘掺混,易产生管路堵塞,影响气测分析结果的精度;③综合录井仪原有的密度、电导率等参数无法监测,切断了地层流体信息识别和井下工况异常的及时报警。针对这些难题,通过现场调研和探索,分别研制出"岩屑自动取样装置"、"气体净化装置"和"气体钻井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气体钻井连续、自动录取岩屑,提高了钻井地质剖面的符合率;实现了样品气的连续、干燥、无尘获取,确保了气测分析精度的需要;在出口管线的适当位置加装湿度和硫化氢等集成传感器,实现了气体钻井出口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工程、地质异常的预警,为安全钻井施工方案的制订提供了依据。该方法与技术经现场多口井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申请了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  相似文献   

12.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法及在沙雅隆起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进后的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收集油气包裹体中气体、轻烃和重质烃组分。液氮快速冷冻法能将样品破碎至单个颗粒矿物,较好地保持了矿物晶型;球磨法打开包裹体,不会导致包裹体成分性质的变化。沙雅隆起9个储层样品游离烃、吸附烃和油气包裹体全组分的制备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包裹体烃中气体和轻烃可大致判断样品的成熟度;3种赋存状态液态烃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沉积环境和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种化工气体取样设备和气体取样方法,取样设备包括取样箱、样品管、取样管、球形阀、针型阀、自吸式三通阀和回收管,本发明采用自吸式三通、针型阀、球形阀、样品管、取样管、回收管、取样箱等组件安装相结合构成一种化工气体取样设备,实现安全、环保、节能、高效、低成本的化工气体取样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岩石热解、轻烃分析、罐顶气分析、热解气相色谱分析等地化录井技术的现状、优势和缺陷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轻烃录井不受样品的影响,对钻井工艺过程限制较少,同时抗污染能力较强,对气层、轻质油层、油层、油水同层及气水同层、水淹层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准确度,具有独特的技术优越性,是解决PDC、油基钻井液条件下油气层识别与评价的有效录井方法。岩屑类的录井方法需要优选,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东昊公司原稳装置进行了塔顶不凝气回收工艺改造.增加吸收塔1座,来自原稳不凝气轻烃回收装置三相分离器的不凝气(20 ℃,0.9 MPa(g))进入吸收塔底部;来自原稳轻烃泵的液态轻烃作为吸收油进入吸收塔顶部,在塔内与自下而上的气体相逆流动,气相中的C2+组分被吸收油吸收.吸收塔顶部出来的气体作为干气产品给加热炉供气,吸收塔底部排出的吸收液经轻烃泵送入原稳轻烃储罐.根据东昊公司原油稳定装置的运行情况,将不凝气回收工艺的处理量定为8 000 m3/d(标),操作弹性60%~110%.改造后的回收工艺既能消除加热炉燃料气带液的安全隐患,又能回收原稳不凝气中所富含的轻烃资源.本次改造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03.4万元,改造后年均生产轻烃1666 t,轻烃价按3194元/吨计算,则年均销售收入为532.12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67年,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油气资源的早期评价工作中,探井录井资料的解释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录井手段又是这一工作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对各种录井资料都不能作出单一的比较直接解释。多年来,石油地质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更为直接有效的录井方法。早在1933年B.A.索科洛夫等人曾提出根据泥浆来进行油气测井,可以取得直接评价探井含油气性的依据,后来又发展了岩屑油气测井及岩心油气测井,70年代发展起来的罐装岩屑样品顶部空间气体的色谱分析,便是泥浆油气测井与岩屑油气测井结合的产物,这一手段的利用使录井资料解释的可靠程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驱油物模试验及原油在水驱过程中组分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是在最新研制的可动胶驱替流程上进行的,该实验模拟江河区注水开发条件,通过321h18min的连续水驱试验,取样32个,对样品进行原油组分、轻烃分析。证实了注水开发油层中原油的一切物理性质变化都是由原油组成变化即质的变化引起的;轻烃组分对水洗敏感,在水洗作用下减小最快,使用苯、甲苯及其同碳数烷烃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判别油层水淹程度;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轻烃分析是评价油层水淹、水洗程度的有效分析方法。该文提供了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层水淹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单石文 《石油化工》2013,42(9):1039
对石英管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用连接双头针的聚四氟乙烯管取样,通过分流气体进样器进样,测定气体中总硫含量的方法;考察了聚四氟乙烯管、硅橡胶管和硅橡胶管长度对试样中硫化物的吸附情况及试样直接进入燃烧段和进入气化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测定了分流气体进样器进样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管对含重组分(C4+以上)较多的液化气试样中的硫化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硅橡胶管越长,吸附作用越强;聚四氟乙烯管对试样中的硫化物吸附作用很弱;试样直接进入燃烧段比进入气化段测得的结果偏高,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均小于3%。该方法可测定不同硫含量的气体试样,避免气体试样在气化段的吸附和积碳,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气体钻井最小注气量的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岩屑在井底被钻头破碎,而未考虑其通过环空向上运移时被二次破碎的情况,但钻头在井底对岩屑的破碎往往不够彻底,很多岩屑必须在井底以及窄环空井段发生撞击和碾磨,经过二次破碎后才能被气体携带出井。岩屑的二次破碎主要发生在钻头、扶正器等环空突然变窄的位置,其二次破碎效率主要与岩屑向上运移的速度和钻具转速有关。通过引入二次破碎因子B,修正了岩屑粒径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现场取样分析,给出了B值的取值范围。以修正后的计算方法为指导,提出了通过提高转盘转速、选择适当的注气量来提高气体携岩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5口井井下油气化探测试结果的归纳分析发现:顶空气轻烃指标在气井、油气显示井中检出率较高,在干井中检出率较低;岩屑酸解吸附烃的参评作用并不突出,只能起辅助作用;异常井段的顶空气轻烷烃比值图显示出该地区的气井有偏干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