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西岩性类油藏富集区,但受多物源体系和地层厚度变化快等因素影响,地层单元划分界限不统一,储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楚。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等资料,以不同级次湖泛面为等时界面,将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同时绘制了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图。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发育西部和北部两个物源影响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类型主要为低水位期的连续型水下分流河道、高水位期的断续型水下分流河道和连片一坨状席状砂;葡萄花油层平面上受双物源和湖岸线距离影响,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特征,垂向上受高频基准面升降影响,发育早期快速水退、中期振荡式升降、晚期缓慢水进、末期快速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包括葡萄花油层和其上覆萨葡夹层)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姚一段地层分属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揭示了储层的分布模式,即3个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早期是储层主要发育区,解决了以往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纯旋回对比的多种划分方案之间的争议,搞清了该划分模式与大庆油田开发系统传统油层组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应用,对于该层位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萨、葡特低渗透油层(未划储油层)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特低渗透油层地质特征和物性特征,并分析了影响油层物理性质诸因素,为今后指导未划储油层的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瑾 《国外测井技术》2007,22(6):34-36,39
本文以在地质大队和研究院调研的大庆长垣地区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依据,阐述了喇、萨、杏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尤其是剩余油在薄、厚油层中的分布比例,得出目前喇萨杏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主力厚油层的结论,并对今后剩余油评价测试新技术的开发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中的特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研究为例,系统论述了松辽湖盆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空间分布类型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类储层的沉积成因和井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储量大,占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总地质储量的比例接近一半,具有厚度薄、渗透率低、连通性差、非均质性严重等地质特点.为了使化学驱实现高、低渗透油层同步驱替,达到储层均衡受效的目的,开展了室内平面模型驱替实验,对比了三类油层不同开采模式下提高采收率效果,优选出分期化学驱开采模式并应用于现场,一期优先对有效厚...  相似文献   

7.
大庆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寻找更多的后备资源量,在研究了大庆长垣构造演化、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对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成藏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油岩、古构造和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长垣喇-萨-杏-太构造、高台子构造和葡西南构造的扶杨油层油气主要来自西侧的齐家—古龙凹陷,太南、葡萄花和敖包塔构造的扶杨油层油气来自西侧的齐家—古龙凹陷及三肇凹陷两个方向。杏树岗至葡北是近期提交储量的优选区,预计可提交预测储量约1.3×10~8t,长垣北部喇嘛甸、萨尔图地区西侧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按点、线、面的对比流程,编制出10条骨架对比剖面和166条辅助地层对比剖面,建立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统一的层序对比格架。新建立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层序级次清晰、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未动用储量全面投入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文龙  丛琳 《石油学报》2021,42(11):1477-1485
大庆长垣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组(萨葡高油层组)发育倾斜油水界面,前人研究成果无法解释长垣北翼油水界面加深和长垣东、西两翼油水界面海拔差异等现象,制约了油藏增储挖潜。油水界面受油水密度差、界面张力、毛细管半径和遮挡条件、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以界定油底、水顶为目标,通过系统分析萨葡高含油组合的油气成藏过程,明确了水动力作用、后期构造变动和储层物性变化等因素导致大庆长垣东北部油水界面降低,局部发育的断层及隔层对油水界面也具一定影响。以叠前地震资料为基础,提出油水界面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通过分析油水密度差来确定油水界面,该方法深化了油藏边部倾斜油水界面储层认识,适用于油藏边部、井资料缺失地区的地质研究。以倾斜油水界面认识和油水界面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为指导,优选萨尔图北部构造东北侧和长垣北部过渡带三、四条带葡萄花一油层为有利挖潜区,提高了大庆长垣萨葡高油层组的增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划分标准不统一,导致稳定沉积区内小层划分对比结果差异较大,给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以松辽盆地北部太东-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结合标志层对比下的多级旋回分级控制原则,提出了“层序等时格架-旋回分级控制”联合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统一了太东-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小层划分对比标准,建立了统一的小层划分对比方案,为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