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5例COPD合并PTE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的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不能解释;动脉血气分析均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正常或偏低。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心脏彩超估测肺动脉压均大于40mmHg;5例均有D-二聚体不同程度提高,但〈500ug/L,只有1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当出现用AEGOPD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动脉血二氧化碳下降,或经抗炎平喘肺内体征明显好转,但呼吸困难不能减轻等是COPD合并PTE的重要线索,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7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症状,均存在肺部湿啰音;胸部X线片及血气分析显示,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8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35 mm 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20 mm Hg,CT检查显示双肺叶下可见片状阴影。超声检测显示,患者肺动脉血栓形成,均伴有血压升高、右心扩大以及室壁肥厚现象;血生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增高,乳酸脱氢酶增高。护理后,观察组呼吸、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史册 《中原医刊》2009,(18):26-27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营养指标、呼吸功能、动脉血气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雾化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雾化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2ml,2次/d。结果: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血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治疗组PaO2、PaCO2及FEV1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呼吸困难分值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喘可治雾化吸入局部给药方式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5年确诊的17例COPD合并PTE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都有肺动脉增粗,12例右室增大,17例患者的PTE均被漏诊。17例患者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后咯血、呼吸困难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肺动脉直径缩小。COPD合并PTE的临床表现与COPD重叠,隐匿而不典型,伴有肺动脉高压时再栓塞的机会较大,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有一部分是由PTE所致,积极治疗部分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死亡患者进行的尸检中,发现约有90%的病例合并肺小动脉栓塞。我们应用自拟保肺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探讨保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4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近期手术史、长期卧床、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敏感度达92%~100%,结合超声心动图、CT肺血管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等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肺血栓塞症筛选检查,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和甲泼尼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分级及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分级和临床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66例的循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唱荣艳  周晓兰  周花 《医学争鸣》2007,28(13):1192-1192
1 临床资料 2005-07/2007-03我科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6(男40,女26)例,年龄65~82岁.全部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并有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痰量增加或出现脓性痰和喘息加重.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低氧血症患者心肌酶活性异常。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低氧血症患者进行了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在我国有报道肺心病患者肺小动脉血栓的发生率可达45%,提示肺动脉血栓,特别是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极为突出和常见的病理改变,向临床提出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概念。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我们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加用了低分子肝素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旨在探讨其对血气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史册 《中原医刊》2009,(9):54-5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将 5 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5例 ,在进行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的同时 ,分别予持续静脉滴注可拉明及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 4h。观察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结果。结果 经可拉明治疗 4h后 ,患者血 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使用Bi PAP呼吸机治疗 4h后 ,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1) ,pH明显上升 (P <0 .0 1)。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1) ,且Bi PAP呼吸机治疗 4h较经可拉明治疗 4h的PaO2 增高更明显 (P <0 .0 1)。结论 Bi PAP呼吸机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患者 ,其改善二氧化碳储留和低氧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呼吸兴奋剂 ,且使用方便 ,患者易接受 ,还可缩短治疗时间 ,使部分患者能免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雾化吸入治疗方法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BUD组:用雾化泵吸入普米克令舒,同时口服维生素C;PRED组:口服泼尼松;安慰剂组:口服维生素C.结果 BUD组患者经治疗后呼吸困难、肺功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徐慧芬  谭杏珍 《包头医学》2012,36(4):209-211
目的:讨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7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8%。辅助检查情况: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78%)、心电图出现SIQIIITIII(8%)、血浆D2聚体阳性(100%)、心脏彩超:右心室扩大(26%)、下肢深静脉彩超阳性(21%)、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栓塞征象(8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漏诊,血气分析和血浆D2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早期诊断依据,CTPA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肺栓塞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冯巍  汪洪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499-150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应用。方法:6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U皮下注射,1次/12h,治疗10d后复查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而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之上加用盐酸川芎嗪和痰热清注射液,探讨如何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和痰热清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5%,观察组为95.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袁耀钦  曾宪辉 《广东医学》2008,29(3):454-4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记录SIRS评分。结果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且2分与3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疾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刘玉霞,王宏达肺血管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较常见的有肺血栓栓塞、肺血管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现分述于下。1肺血栓栓塞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若栓塞后肺组织发生出血坏...  相似文献   

20.
王世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4-239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通气在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B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 78例患者无创通气3~7d后,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同时减少插管,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