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顾延猛 《当代医学》2011,17(33):102-103
目的 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5例患者的112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l~9a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 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7.32%.在植入的112个种植体中,随访1~9a,总共失败10个,累计成功率97.76%.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牙缺失的理想种植方法,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中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牙或牙列缺失患者42例,植入ITI Straumann牙种植体98枚,其中2例为即刻种植,2例为下颌肿瘤术后种植体支持的功能性重建.6周~3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口腔卫生、种植体周骨结合状况及骨吸收速度、种植体周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结果 种植成功率98.98%.1枚即刻种植体第1年唇侧牙龈退缩2.5 mm,其余种植体第1年周围骨吸收距离(0.93±0.27)mm;第2年后种植体周围骨均稳定,无吸收.4枚种植体植入后分别出现愈合帽松脱及上部结构松动,病人对舒适度及咀嚼效率评价良好.结论 Straumann牙种植系统有负载时间早、潜入与非潜入种植皆宜、手术次数少、疗程短以及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Straumann种植系统修复牙列缺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traumann牙种植系统在口腔修复中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为78例局部缺牙患者完成143枚实心螺纹型非潜入式Straumann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定期随访口腔卫生、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1例即刻种植修复后1年,唇侧牙龈退缩2.5 mm,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均稳定,无吸收,种植体成功率为99.3%;5例牙冠崩瓷,其中3例在修复后6个月,2例在修复后1年;中央螺丝固位冠松动2例,修复体成功率为95.1%。结论:Straumann种植体上部结构操作方便,修复牙列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21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凤娟 《当代医学》2010,16(20):18-19
目的观察xive、ankylos常用牙种植系统在常见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列缺损患者210例,植入xive和ankylos牙种植体381枚。6个月后行种植义齿修复,定期随访,检查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修复体情况。结果本组研究全部病例经修复后12个月至36个月的随访临床观察,种植成功率100%,仅1例患者出现松动,其余患者各项指标良好。结论种植牙是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舒适、美观、咀嚼功能良好及不损伤余留牙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IC纯钛牙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失牙患者共种植各型CDIC纯钛牙种植体216枚,术后3~6月用固定种植义齿修复方法行烤瓷冠修复.结果:修复后通过0.5~4年随访,种植体成功率为94.4%.结论:严格的适应证、正确的外科操作、种植体的合适选择及正确的修复,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尽管CDIC种植体只能行固定种植修复,但CDIC种植体价廉,且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泽键  赖仁发  黄荣 《重庆医学》2013,(22):2644-2646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拟行牙种植体修复并可疑颌骨骨岛的患者7例,对比观察7例患者的全景片及CB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综合评价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结果 CBCT对于颌骨内骨岛的准确定位能力显著优于全景片,7例患者均能够通过CBCT准确诊断并通过测量精确定位骨岛的三维空间位置,精确地计算出种植体的植入方向、植入深度及种植体直径的大小,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成功率为100%。结论 CBCT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定位颌骨骨岛的位置,并精确指导牙种植体的植入手术,保证种植体植入后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为160例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ITI和Frialit牙种植体306枚,均行义齿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观察种植牙修复情况.结果 160例术后均随访12~36个月,除2枚种植体脱落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成功修复,种植牙美观舒适、咀嚼功能良好,X线牙片显示骨吸收及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修复成功率99.4%.结论 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具有美观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即刻植入Anthogyr种植体共22枚,其中15例18枚种植体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问的问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观察期1~5年。结果除1例1枚种植体于修复后5个月松动外,其余病例在观察期内临床效果良好,5年累积存活率为95.45%。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前提下,只要种植体能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或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98年6月以来对640例牙缺失患者种植1106枚CDIC人工牙种植体,并进行烤瓷冠修复,经3个月至5年的随访观察,980枚种植体至今仍稳固于牙糟骨中,修复体完好,成功率达88.6%。失败126枚,失败率11.4%。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是临床上常用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舒适度高、义齿体积小等优点[1].但由于种植体与天然牙骨组织间无牙周膜缓冲,在运动过程中可产生运动幅度的差异.研究表明,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中种植体支持端承受压力远大于天然牙端,而种植体一般直接种植于颌骨上,因此无缓冲时较大的压力直接作用到颌骨上,常造成牙种植体周骨创伤,或因骨吸收而缩短种植体的使用时间,导致联合固定桥过早脱落,从而影响牙齿的修复过程[2-3].为提高种植体的远期修复成功率,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天然牙-中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中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缺牙患者种植修复存在的问题、对策,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9年2月37例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先天缺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涉及多个学科(主要包括正畸科、正颌外科、种植科)的系统治疗并最终完成种植修复。所有患者均按照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复查程序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分为3类:先天单牙缺失、先天多牙缺失、先天多牙缺失继发无牙颌,其中单牙缺失21例,多牙缺失12例,多牙缺失继发上颌和/或下颌牙列缺失4例(上颌2个,下颌2个)。37名先天缺牙患者接受了种植修复,共植入120个种植体,种植修复后平均追踪39.3 (10~109)个月。截止至最后1次复查共2个种植体在修复后半年脱落,其余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未见疼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X线检查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平均1.91 mm。结论:先天缺牙患者一般需经多学科协作序列治疗,方可进行种植修复,能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发音及容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应用 76枚BLB钛核喷涂羟基磷灰石种植体修复 70例患者的部分牙缺失 ,临床观察 2 5~ 36个月 ,修复后 2年成功率为 92 .1 %。并分析BLB种植系统应用特点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3.
赵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15-1016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例14个牙位骨种植技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期1年-3年。结果除1枚骨种植体于修复后6个月松动外,3年存活率为92.8%.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取得初期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种植体与所拔牙的骨壁之间的间隙及骨缺损部分,采用人工骨和可吸收生物膜引导新骨再生。填充间隙和缺损区,促进新骨形成,增加稳定性。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后,种植牙技术在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种植牙技术治疗牙列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120例,均在拔牙术后3个月后行种植修复,术后随访1—3年,观察修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软组织形态、种植体松动度、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等。结果115例患者种植牙修复成功,患者自感修复体功能正常、美观舒适,种植体区黏膜、牙龈色泽形态正常,种植体及烤瓷牙无松动,口腔CT检查种植体的骨丧失水平符合成功标准。5例种植失败,成功率95.83%。结论种植牙技术在老年患者游离端缺失修复中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铁军 《河北医学》2012,18(9):1223-1226
目的:探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0例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20例.两组患者牙种植均采用Xive螺纹根状种植体和Bio-Oss小牛骨粉,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对照组采用钛膜作为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和比较两组修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为92.38%,观察组种植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对照组出现2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效果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能够充分的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成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缺牙区行种植义齿修复,观察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102例缺牙患者缺牙区植入65枚StraumannSLA种植体,60枚Ankylos种植体,3~6月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 125枚种植体在骨结合期仅1枚种植体顶端骨结合较差,无脱落现象.5枚愈合基台在骨结合期出现松动,2例冠螺丝在修复后1月观察期出现松动.修复缺失牙91枚,短期观察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无失败病例.结论 种植义齿修复是缺失牙修复的一种有效方式.StraumannSLA和Ankylos种植系统是两个可靠的种植系统,结合两者的优点,可满足不同骨质及区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半柱状骨块重建牙种植患者萎缩牙槽嵴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下颌骨外斜线半柱状骨块重建前牙单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明显萎缩牙槽嵴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环形钻或柱形钻将前牙单牙缺失骨缺损区的受骨床预备成半凹柱状,使用环形钻从患者的下颌骨外斜线和升支取与半凹柱直径等同、长度等同或略长的半柱状骨块,将获取的骨块与受骨床嵌贴后用钛钉固定,愈合3~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观察牙槽嵴水平向和垂直向骨量增加情况;再过2~4个月以冠修复种植体,观察1年后种植体的周围组织健康状况和邻面嵴顶骨吸收状况。结果:14例患者15个部位的牙槽嵴水平向骨量术中平均增加(3.8±0.8) mm(x±s),5例患者5个部位的牙槽嵴垂直向骨量术中平均增加(3.0±1.2) mm(x±s);平均愈合(4.5±1.7)个月(x±s)后,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骨吸收率分别为8%和7%。取骨区未出现神经损伤麻木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15个部位均完成了牙种植修复,观察1年无种植体脱落,探诊深度均≤4 mm,邻面嵴顶骨吸收(0.7±0.35) mm(x±s)。结论:这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骨愈合快、取骨区神经损伤反应轻等优点,是重建上前牙单牙缺失牙槽嵴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种植牙患者应用牙槽嵴骨劈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要求种植固定修复的上颌牙列缺失患者48例,所选患者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0 mm),但牙槽嵴骨宽度仅3~4 mm,牙槽骨骨量不足且基牙分布不均,采用牙槽嵴骨劈开术形成唇颊侧骨瓣,在腭侧骨板与唇颊侧骨瓣之间共植入75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种植修复,定期随诊.结果 种植区软组织愈合好,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牙槽嵴宽度增加达4~5mm,平均增宽4.4 mm,2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失败,失败率为2.67%,剩余种植体均稳固性好,完成烤瓷修复后美学效果好,追踪24个月以上,无种植体失败.结论 牙槽嵴骨劈开术保证了牙槽骨厚度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难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CDIC柱状螺纹种植体系统 ,法国产satelec牙种植机对 32例 46枚单个牙缺失患者 ,按常规植入 2 4枚二段式 (twostage) ,2 2枚一段式 (onepart)螺纹种植体 ,术后一段式两周 ,二段式 3~ 6月取模 ,进行烤瓷冠修复。追踪观察三年 ,两枚一段式种植体三度松动 ,一枚颈缘处术中折断 ,术后发生龈缘炎 ,成功率为 86.4%。二段式中有一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 ,成功率达 95 .9%。  相似文献   

20.
评估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 4 例牙列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35颗,部分种植体于植入当天行复合树脂临时固定修复,术后3个月,种植体完成骨结合后均行永久修复. 1 年后随访,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存留率为100%. 12个月后种植体周围平均边缘骨吸收值为( 0. 637 ± 0. 42 ) mm. 其中,前 6 个月平均骨吸收值为(0. 625 ± 0. 38)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刻负载种植固定义齿是临床上解决牙列缺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