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古海滩砾石层与海平面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构造沉降区,已发现4—5个第四纪海相层和多条古海岸线。而在构造上升区沿海虽然找到了多级台地,但因缺乏可靠的海相沉积物,难以把它们定为海成阶地,山东半岛北部就是如此。因此,寻找古海相沉积就成为构造上升的沿海地区研究海平面变动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在辽东半岛、庙岛群岛等地区高于现今海平面的阶地上发现了海相层。近年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NERA-GOOS海温数据,首先分析了1949-2019年在青岛登陆的四个热带气旋特征,然后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山东半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1949年以来有4个台风于8月以登陆北上和登陆转向路径在青岛登陆,其在中...  相似文献   

3.
论中全新世的一次海面下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全新世时期为冰后期(全新世)气候最温暖时期,特称之为“适宜期”或者“高温期”(Optimum,altithermal,hypsithermal);与此同时,还认为在“高温期”曾出现过中全新世“高海面”,在一些大洋岛屿沿岸地带形成了一级阶地,被称为“戴利阶地”(Daly levels)或“戴利岸线”。关于“戴利阶地”,在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经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有的地方它与局部的构造上升有关,在另一些地方它可能是更早时期(如上次间冰期)高海面的产物。但关于是否存在比今海面还要高几米的中全新世高海面问题,至今还有不同的看法。有  相似文献   

4.
辽东半岛东部晚第四纪海面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辽东半岛东部海岸堆积地貌分布、晚第四纪沉积层序与时代,以及沉积物中所含贝类、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化石等资料,分析了晚第四纪海水进退对沉积环境演变及海岸形成与发育的影响,以及现代海岸的淤长趋势,指出全新世海侵前本区海岸曾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7000—6000年前海侵时海岸沿河谷平原内伸5—15km,并形成了沿岸丘陵低地上高8—10m的贝壳堤和海成阶地岸线,近5000年来又形成了三道贝壳堤岸线。  相似文献   

5.
划分海岸应从海洋地貌学视角考虑,根据形状、成因、物质构造和发育演化等阶段,提供具体的划分方法,从而了解海岸的地形动力特性,这对海岸工程技术研究和防护、旅游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东半岛砂质海滩进行海洋动力地貌分类界定,根据地貌背景、海滨地貌形态、海滨沉积物类型和海洋动力要素等,选取了六个特征作为系统聚类因子。运用海滩相对潮差分类模型(?-RTR模型),结合聚类分析,确定了山东半岛43个海滩的地貌动态特征,并对这43个海滩的类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可将山东半岛海滩归为六种不同的海滩状况,分别为:低潮沙坝/裂流海滩/超消散组、中间状态组/消散组(无沙坝)、超消散组、消散组(沙坝-槽谷)、低潮阶地和反射组。(2)聚类分析方式和?-RTR模式的结论基本相同,在部分沙滩的分类结论上略有不同。但总体上仍能够合理划分海滩种类,有助于理解海滩的动力地貌系统。  相似文献   

6.
重庆嘉陵江一级阶地孢粉分析及其晚全新世古气候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常规实验方法和双十编码分类鉴定系统对重庆嘉陵江一级阶地的孢粉分析,配合(14)~C测年,应用数理统计,对晚全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探讨.发现该区最近3000多年来,植被演替经历了三个阶段10个发展过程;气候演变有三个阶段,而气温变化有4暖3冷,干湿变化可分5干5湿.作者提出用“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的新概念与计算方法,从而定量的研究了孢粉组合反映的各时代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2018年NOAA/AVHRR遥感数据,在山东半岛海域选取6条剖面,结合海表温度和表层悬浮体的时空变化特征,详细研究了山东半岛沿岸流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与移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沿岸流年周期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成长期(10-12月)时开始形成于黄河口附近,沿莱州湾南部向东运移;强盛期(次年1-3月)时山东半岛沿岸流完全成型,扩散带最宽,鼎盛时期北部可以至38°N附近,东部可以至123°E附近,在35°~36°N附近分成NE-SW向的2个分支,主干部分最远可到达胶州湾东部海域,余流沿岸向西南方向转折;衰退期(4-6月)时沿岸流强度减弱,只在山东半岛北部和东部小范围内有微弱的显示;消亡期(7-9月)时基本消失。山东半岛沿岸流在冬季时对悬浮体扩散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使其在黄河口南侧与山东半岛北岸-成山头东部海域分别形成呈“弧形”和“条带状”分布的2个高浓度区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1年5号热带风暴"米雷"、9号强热带风暴"梅花"和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共3个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的对比分析发现,这类热带气旋给山东半岛造成的影响表现出"先雨后风"的特点。在近海北上热带气旋的影响下,山东半岛的降水基本呈东西向阶梯型分布,同量级的雨带基本呈南北向分布,某地区降水的起止时间、降水量峰值和风速极值的出现时段与热带气旋距该地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热带气旋中心位置越过30°N和到达距某地区最近距离的时间对该地降雨的起止时间、降雨峰值和风速极值出现的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鲁托”号是一艘遥控微型潜艇,它能探测500米深的海底。从性能上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艘潜艇是米兰的加伊马里内公司在意大利设计建造的。在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中旬进行的意大利第三次南极考察活动中,考察队使用了这艘微型潜艇并取得了成功。这般船全长1.67米,宽和高都是70厘米,有5个发动机作动力,因此能同时作上下、前后和左右运动。它用的是电池,平均在海底的作用时间为4小时。这艘潜艇用600米长的电缆同母舰相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积雪深度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常规观测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5—22日山东半岛特大海效应暴雪过程的降雪特征及极端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有4站积雪深度突破本站历史极值,有1站2 d的日降雪量为山东半岛海效应降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文登积雪深度达74 cm,超过山东所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纪录,是一次极端海效应暴雪事件。(2)欧亚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下两次异常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渤海和山东半岛地区,850 hPa温度最低降至-21~-20 ℃,冷空气强度明显强于往年12月海效应暴雪过程,造成降雪持续时间长、累计降雪量大。异常强冷空气是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产生的关键因素,渤海海面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是有利的海温背景。(3)冷空气强、海温偏高造成海气温差偏大,700 hPa以下产生对流不稳定,使得降雪强度大;强降雪发生在海气温差快速增大阶段。(4)925 hPa以下存在来自渤海的北—东北风与内陆地区的西北风构成的切变线,产生强上升运动,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形成“列车效应”。(5)主要降雪时段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相对湿度层的温度为-20~-12 ℃,适宜树枝状冰晶形成和维持,有利于产生大的积雪和降雪含水比;2 m气温持续低于-5 ℃,0 cm地温在降雪开始时即降至0 ℃以下,且两次强降雪过程仅间隔1 d,均有利于降雪累积产生极端积雪深度。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地貌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陆架地质、地貌的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的各项分析结果,并依据形成地貌的时代和成因,可将东海陆架地貌分为现代沉积地貌和残留地貌,包括三角洲、滨岸地貌、河流地貌、海成阶地和砂波地貌。东海陆架地貌是在晚更新世海退过程中形成的,在海进过程中陆架地貌受到一些改造。全新世海进过程中,在沿岸发育了经受现代区域性水动力条件作用的现代沉积地貌。在陆架浅海底部发育了现代动力作用过程的砂波地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2000千米海岸线,其中陆岸线长18000千米,岛岸线长14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海域十分广阔。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把目光瞄准海洋,我们就已经获得了机会。但海洋的合理开发、综合管理、生态保护、领土权益等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来说,毕竟是全新的课题。今年是“九·五”第一年,中国“九·五”海洋大趋势将如何呢?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我国政府管理海洋的最高职能部门领导——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生活在幽深海底的,形态如同百合花那样美丽的动物,大伙叫它“海百合”。海百合柔软的肉体,由无数细小的骨板连接包裹起来,既灵活自如,又能保持它婷婷玉立的姿态。它们的“茎”,长约0.5米,五棱形状,分许多个节,节上长出卷枝。它的头顶上有朵淡红色的“花”——那根本不是花,是只捕虫的网子。海百合的嘴,长在花心底部。嘴巴周围有5条“腕”,每条从基部分成两大枝,每枝再分出两枝。这样一来,它便像长了20只手似的。每条腕枝上,还  相似文献   

14.
最新地质图揭示了圣格雷戈里奥断层带两侧海洋阶地地层。我们在皮金角构造区块(圣格雷戈里奥断层带西侧)上圈定了6个海洋阶地,与现存于圣克鲁斯山构造区块(圣格雷戈里奥断层带东侧)上的7个阶地中的6个对应得很好,只有圣克鲁斯山构造区块上的Cement阶地在皮金角构造区块上没有对照物。海洋阶地可用于评估断层另一侧构造区块的抬升速率。断层东侧晚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4~0.55m/ka,断层西侧的抬升速率为0.15~0.30m/ka,对于后者是最合理的解释。穿过圣格雷戈里奥断层带的晚更新世抬升速率不同于这两个…  相似文献   

15.
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据说,在西伯利亚的印迪契尔卡河支流河岸上,人们发现一个猛犸象埋葬群,在这个猛犸象“殉难地”发现了几百具猛犸象骨骼化石。在18、19世纪,不少商人从鞑靼人手中收购猛犸象牙,并靠挖掘和贩卖猛犸象牙而大发横财。当时,人们从西伯利亚运出的猛犸象牙达到数千吨,可见那时买卖猛犸象牙的生意是何等兴旺。鞑靼人给猛犸起了个“地下居住者”的名字,也就不难理解了。猛犸,也叫毛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而不是五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变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达5米,体高3米,门齿长度1.5米左右,体重可达4~5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达到9厘米。从猛犸象的  相似文献   

16.
黄海海底地貌分区及地貌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美华 《海洋科学》1989,13(6):7-15
本文通过多年来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将黄海划分成北黄海海湾潮流脊与岛礁、山东半岛沿岸水下堆积岸坡及水下阶地、南黄海西部弱堆积侵蚀平原、旧黄河-古长江三角洲堆积平原、海峡等七个地貌区,它们都各具特有的地貌类型。北黄海和南黄海原为两个大型的山间盆地,尔后由于海侵、被大量沉积物充填,成为今日连成一体的黄海浅海平原。  相似文献   

17.
黄礼娟 《海洋学报》1982,4(2):223-230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称“冻菜”,南方则称“凉菜”、“红丝”(福建省)或者“凤尾”(台湾省).石花菜在我国沿海各地皆有出产,主要产地为山东半岛及台湾省.石花菜为暖温性多年生海藻,一般生长在自大干潮线附近至水深6-10米间的海底岩石上.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高空和地面的常规观测和天气加密观测资料,以及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的模拟结果,对2003年1月3~5日山东半岛北部地区发生的暴雪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研究。实况资料表明:在高空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控制下,不断入侵的冷空气作用下,受渤海暖海面的热力作用和山东半岛地形作用,产生了中尺度的海岸锋。在强冷平流、海岸锋锋生及半岛地形的摩擦抬升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这次强冷流降雪。海岸锋环流形成的对流云能引起降水量的局部增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岸锋生过程及其产生的沿岸辐合带是形成山东半岛冷流暴雪的主要原因,同时海岸锋同低层大气重力波耦合形成了海岸锋陷波。本文给出了山东半岛北岸海岸锋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是1989年11月服役的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第5艘“亚伯拉罕·林肯”号。该舰排水量为10万吨(因增加舰上装甲,其排水量比其它4艘“尼米兹”级航母多数千吨),舰长332.9米,宽40.8米,吃水11.9米,飞行甲板宽76.8米,舰员6300名,可载飞机近100架,自持力为13年,续航力80~100万海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是美国在40年代建造的“萨勒姆”级重型巡洋舰。该级舰共两艘,排水量为21500吨,长218.5米,宽22.9米,续航力为8000海里,舰上官兵1800人。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是美国80年代开始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阿利·伯免”号舰排水量8500吨,长156.1米  相似文献   

20.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濒临黄渤海,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海岸线长702.5公里,沿海岛屿众多,有大小岛屿63个,岛岸线长206.6公里。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海湾有8个,15米等深线内的浅海面积达984万亩,其中适养面积约280万亩,有滩涂46.2万亩。海洋水域开阔,且有辽阔的腹地和广泛的内外经济联系,这个得天独厚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