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优势,这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实践证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性分析;蕴含着深刻的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基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文化逻辑。这四重逻辑为进一步理解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抓手。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这条道路的自信始于其自觉,它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之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科学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其自信的基础;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统一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坚定有赖于理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有深刻的内因和历史必然性。从理论生成逻辑、时代呼唤逻辑、实践发展逻辑、现实国情逻辑、文化创新逻辑等五重向度剖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升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推动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认同,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作为"中国之治"的制度体系,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制度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成就,蕴含着"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从"古代中国之治""近代中国之变"到"现代中国之治"历史演进的制度革命,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把握这三重逻辑,是揭示"中国之治"制度密码、增强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理论自信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基础,是共产主义的科学依据;道路自信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下,面对产业资本的全球化,殖民国家的剥削与侵略,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独立自主和工业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自信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对发达国家的垄断,在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周期定律下,社会主义制度显现出优越性;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离开文化自信就不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坚定理论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坚定制度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规律。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4,(3)
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的逻辑就是问题逻辑,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遵循现实问题的发展逻辑或实践发展逻辑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遵循问题逻辑,在党领导人民群众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同样必须遵循问题逻辑,必须立足于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8.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党的十八大报告充满“自信”.“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遵循,来自于我们党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来自于外国媒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以及领导力量的肯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阐释,更需要在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渐培育.但这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逻辑前提,即要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真正认同、高度自觉.认知、认同、自觉和自信环环相扣,逻辑递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高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动力、深层底蕴和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惟一正确道路。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自信有其深层的逻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出更加高度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大"百年"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同时,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历史与实践的探索和积累中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奋斗,就一定能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博大的政治胸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反复强调:"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郑重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巨大的效益,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展示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历史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就此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构之中。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一道,托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结构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源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制度建设,攸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必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深入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根据,主体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透彻理解和把握"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夯实制度自信,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何让高职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章总结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构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指引、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须途径。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决定》强调指  相似文献   

19.
邢国忠  屈靓雅 《前线》2023,(11):22-2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史中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成熟;其理论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源于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其实践逻辑则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制定文化强国战略。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