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因素、发生率、合并症及死亡原因,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河池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82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其发病因素、发生率、合并症及死亡原因、死亡率。结果:382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原因均为母亲妊娠期各种因素。常见合并症有产前宫内窘迫、出生后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或感染性肺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51.63‰,死亡率为157.07‰;死亡以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是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2例超低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低与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病因为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孕母疾病。超低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并发症为低体温、呼吸暂停、窒息、消化功能障碍,早产儿贫血、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低血糖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与儿科的通力合作,积极防治早产及ELBWI和VLBWI的并发症,对降低ELBWI和VLBWI的发生,提高我国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在智能发育上的差距,以便采取可行且具体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本所儿保门诊体检并在9月或12月龄做智力筛查测试的儿童,分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正常出生体重儿组。结果正常儿与低出生体重儿12月龄丹佛智能筛查测验(DDST)结果可疑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DDST结果为可疑异常的儿童再进行详细分析迟长项目的能区分布,正常儿动作能区迟长项目9月龄时占96.9%,12月龄时占86.1%;低出生体重儿9月龄时占82.7%,12月龄时占72.9%。结论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之间在智能发育上存在一定差距,且最主要是在动作发育上,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童脑功能的早期开发训练,使其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保管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儿保管理,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效果及转正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8.79%)(P<0.05);管理干预后,观察组3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均结案并转为正常儿管理,对照组有32例低体重儿结案转为正常儿管理。结论儿保管理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有效促进其体重增长,使其尽快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为后期的健康生长发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按出生体重分类,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多为早产儿。其中体重〈1500g的新生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而体重〈1000g者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本文主要讨论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OR=8.772,95%CI:2.880~26.720,P<0.01)、低血细胞压积(OR=0.211,95%CI:0.072~0.618,P=0.005)、脓毒血症(OR=6.427,95%CI:2.306~17.911,P<0.01)和机械通气(OR=2.984,95%CI:1.013~8.785,P=0.047)是脑室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积极预防低血糖、低血红蛋白压积、感染及合理的机械通气有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8.
低出生体重儿是围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尽早发现其高危症状,以便及时处理,现将我院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原因及其高危症状报告如下。对象本组调查对象系1986年1月~1996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活产婴儿,共计5204例。低出生体重儿542例,占10.4%。结果1.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5204例中,低出生体重儿542例,其中早产低体重儿374例,占活产婴儿7.2%,IUGR168例,占3.2%。总共死亡61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死亡4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宫内生产迟缓(IUGR)的死亡率分别为8.6%和4.8%。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7.4%(40/542),与正常体重儿病死率(0.5%)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109.5P<0.01)。  相似文献   

9.
抚触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平 《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086-1087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 (NICU)的建立 ,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明显提高 ,为低出生体重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 ,现代概念的抚触术 (touch)除了其医疗功能外 ,在低出生体重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 ,促进婴儿生长和健康的发育。我院对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抚触 ,观察其在第 1 0d及第 4 2d时生长发育的情况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 1 999年 3月~ 2 0 0 0年 3月在我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抚触组 2 0例 ,男1 2例 ,女 8例 ,胎龄在 2 9~ 36周 ,出生体重 (…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前瞻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方法:对两年内该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72%(1 638/21 229),男女之比为1.29∶1(922/716)。胎龄<28周、~32周和~37周的比例分别为1.16%、19.90%和78.94%。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和~2 500 g的比例分别为0.67%、13.68%和85.65%。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44.14%)、母亲流产史(43.89%)和多胎史(27.66%)等。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53%)、高胆红素血症(32.3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30%)等。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后死亡、死亡及自动出院的比例逐渐下降,治愈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比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起至2019年12月。纳入试验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CMV的对VLBWI和ELBWI影响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MV组比较,HFOV组通气时间更短(MD=-32.27,P=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下降(RR=0.74,P<0.0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期)的发生率下降(RR=0.80,P<0.05);且气漏综合征(RR=1,P=0.97)、脑室内出血(3级或4级)(RR=1,P=0.98)、脑室周围白质软化(RR=0.79,P=0.16)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可降低VLBWI和ELBWI的BPD、ROP的发生率,不影响脑室内出血(3级或4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但对长期的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禄全  余加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88-2389
目的:探讨住院低出生体重儿(LBW I)、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的患病病种,以便更好地预防、诊治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住院LBW I、VLBW I病种。结果:LBW I、VLBW I患儿患病病种分别为肺炎(98.1%)、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69.7%)、酸碱失衡(47.1%)、病理性黄疸(43.8%)、新生儿硬肿症(43.1%)、血糖异常(26.6%)、电解质紊乱(22.3%)、颅内出血(21.5%)、呼吸暂停(14.2%)、败血症(12.8%)、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11.3%)、应激性溃疡(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3%)。VLBW I组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分别为41.5%、48.8%、19.5%、17.1%、9.8%、7.3%、34.1%、12.2%、7.3%、4.9%,均高于LBW I组(P<0.05)。结论:LBW I、VLBW I患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以肺炎、H IE为主,VLBW更易发生颅内出血、低体温、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期间应密切诊治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不同时期神经发育损害发生的变化趋势。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05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并救治成活的VLBWI和ELBWI, 纠正胎龄18~42个月, 完成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 BSID-Ⅱ)的患儿有143例, 按入院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5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 共54例;第二阶段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 共89例。比较两个阶段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情况。结果 两个阶段的研究对象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布上均相似。第一阶段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得分(88.6±19.2)显著低于第二阶段(97.0±14.6)(P=0.004);第一阶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70的发生率(14.8%)显著高于第二阶段(3.4%)(P=0.014)。第一阶段患儿总体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22.2%)高于第二阶段(13.5%), 脑瘫发生率(9.3%)高于第二阶段(2.3%),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得分(83.6±16.1)低于第二阶段(85.0±13.6),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70分的发生率(16.7%)高于第二阶段(12.4%), 但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生和家长均应重视VLBWI和ELBWI的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 以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16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类型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6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低体温、呼吸暂停、酸碱失衡最常见.随出生体重的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原因主要为颅内出血、RDS和感染.结论:加强对VLBWI和ELBWI生命体征的监护、防止院内感染、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降低VLBWI和ELBWI的死亡率,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丽水市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妇幼保健院2016-2019年分娩的934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6-2019年妇幼保健院共分娩活产19 535例胎儿,其中低出生体重儿934例,发生率为4.78%;2016-2019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0.019,P=0.89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 早产(OR=46.283,95%CI:38.408~56.773)、双胎(OR=7.023,95%CI:5.347~9.223)、女婴(OR=1.549,95%CI:1.304~1.841)、妊娠高血压(OR=4.945,95%CI:3.262~7.498)、胎膜早破(OR=1.305,95%CI:1.053~1.618)、胎儿窘迫(OR=2.103,95%CI:1.515~2.919)、胎盘早剥(OR=1.651,95%CI:1.152~2.366)、农村户籍(OR=1.274,95%CI:1.014~1.601)是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丽水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注重加强农村户籍、妊娠合并高血压和双胎孕妇的围生期管理,避免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从而减少低出生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建库至2019年3月发表的有关医院感染SMA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3篇为英文,7篇为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CHE-II评分>20分(OR=3.69,95%CI:1.58~8.59)、ICU时间> 7 d (OR=2.14,95%CI:1.55~2.95)、住院时间(MD=7.54,95%CI:6.22~8.86)、使用糖皮质激素(OR=2.40,95%CI:1.57~3.68)、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OR=2.31,95%CI:1.64~3.25)、机械通气(OR=7.59,95%CI:3.40~11.97)、气管插管(OR=4.98,95%CI:3.21~7.73)、气管切开(OR=4.31,95%CI:2.80~6.64)、中心静脉置管(OR=1.68,95%CI:1.19~2.38)、留置鼻胃管(OR=3.10,95%CI:1.83~5.26)、使用碳青霉烯类(OR=2.81,95%CI:2.24~3.54)、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52,95%CI:1.71~7.24)、使用氨基糖苷类(OR=1.93,95%CI:1.37~2.73)、使用糖肽类(OR=3.42,95%CI:1.13~10.32)和使用抗菌药物≥3种(OR=2.70,95%CI:1.75~4.16)是医院感染SMA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SMA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0例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组、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比较四组VLBWI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生长指标的比较中,四组VLBWI平均体重增长率、平均身长周增长率、平均头围周增长率以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3、1.217、1.225、1.512,P>0.05);并发症的比较中,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VLBWI喂养不耐受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χ2=14.620、10.170、6.996、5.042,P<0.05),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院内感染及视网膜病变方面,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2、0.896、0.779,P>0.05)。结论 采用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的喂养方式,不会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聊城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和/或胎龄<32周早产儿共2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体温分为正常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6.5℃~37.5℃)122例、轻度低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6.0℃~36.4℃)98例、中度低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2.0℃~35.9℃)27例,记录三组病例的入院体温、一般资料及围生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入院体温波动于34.8℃~38.0℃,平均体温(36.37±0.44)℃。单因素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中度低体温组胎龄、剖宫产比例小于正常体温组(H=12.316、χ2=7.739,P<0.05),出生时气管插管的比例大于正常体温组(χ2=22.907, P<0.05);中度低体温组和轻度低体温组出生体重小于正常体温组(H=26.060,P<0.05),5 min Apgar评分≤7分及窒息复苏的比例大于正常体温组(χ2= 27.594、23.87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OR=0.997, 95%CI:0.996~0.999)、多胎(OR=2.279, 95%CI:1.106~4.694)和窒息复苏(OR=3.265, 95%CI:1.209~8.819)为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低体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出生体重、多胎和窒息复苏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降低其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