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惠兵 《山东医药》2007,47(26):101-101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纯红再障)指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所致的一种贫血,常合并胸腺瘤。1998—2005年,我科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获得性纯红再障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山西省临汾铁路医院(041000)王进山西省中医学院苗建英慢性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单纯累及红系,而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和...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引起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贾庆瑞,秦秀云,高亚军,主冠利,孙桂珍,孙培玉我们曾收治2例流行性出血热和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患者,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26岁。因发热、腰痛及四肢乏力6天就诊。T37....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泼尼松对纯红再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导致贫血多见,但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病例少见。本文报告1例HIV感染导致纯红再障病例,并进行1年随访。 1临床资料 某男,24岁。入院前7天饮酒后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明显等症状。4天前于院外就诊。检查示贫血(血红蛋白45g/L),并行骨髓穿刺检查(报告未见),予以输注红细胞悬液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临床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王岐山,侯冰,陕西71006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是再障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1985年以来我科先后收治15例,现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采用《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一...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检测粒单系祖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志凌  杨科  梅巍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92-69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测定多用于区别再障的发病机制,而对其与临床的关系报告甚少。我们对116例再障患者进行了CFUGM的体外培养,以探讨C...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输血是再障患者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但输血反应往往随输血频度而增加。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现将各种血液制品的应用方法介绍如下:①浓缩红细胞及洗涤红细胞的应用:再障患者如血红蛋白>60g/...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一种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近年来 ,国内已陆续报道抗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简称抗 T细胞单抗 )治疗再障 ,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应用抗 T细胞单抗 ( CD3 ,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提供 )治疗再障 1 2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 7~ 63岁。病程 1个月~ 1 0年。重型再障 型 ( SAA- ) 2例 , 型 ( SAA- ) 1例 ,慢性再障 ( CAA) 8例 ,纯红再障 ( PRCA) 1例。 1 2例患者…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应绍旭林果为,上海200040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临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尽管血液病学在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骨髓活检病理观察江苏省中医院(210029)甘欣锦李晓惠朱云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隶属于祖国医学“虚劳”“血证”范畴。我们通过10例观察,提示其骨...  相似文献   

12.
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导致贫血多见,但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病例少见。本文报告1例HIV感染导致纯红再障病例,并进行1年随访。1临床资料某男,24岁。入院前7天饮酒后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明显等症状。4天前于院外就诊。检查示贫血(血红蛋白45g/L),并行骨髓穿刺检查(报告未见),予以输注红细胞悬液后症状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以"贫血待诊"于  相似文献   

13.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α_1-抗胰蛋白酶的临床意义黄一虹,鹿群先,徐开林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孙海英,万美蓉,潘秀英抗凝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出血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关注。本文报道43例再障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测定结果。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治疗95例疗效分析大连血液病中医研究所(116021)向阳黄世林颜晋安王秋娥韩福英目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所自1985年以来,对95例慢性再障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环孢霉素A合并雄激素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环孢霉素A(CsA)合并雄激素(康力龙、安雄或丙睾)治疗13例重型再障(SAA)和1例重型纯红再障(PRCA),总的的期有效率64.3%,SAA有效率61.5%,1例PRCA达基本治愈,多数有保持近期疗效。SAA-I型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SSA-Ⅲ型(42.9%)。认为CsA合并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是适合国情,有效、安全、 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再障在全血细胞减少之前,有时会出现1系或2系细胞减少,称不典型再障,是再障一种非典型表现,多见于再障早期,细胞形态学较难判断。因为诊治和预后与再障有所不同,所以不典型再障的及早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来说非常重要。现就3例本院初诊的不典型再障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8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登记我院10年间确诊的再障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85例再障患者中15-<45岁的患者占67.1%。再障患者中AB血型比较较少。43.5%再障患者有CD4/CD8倒置。慢性再障的治疗有效率为68.2%,重型再障为53.1%,纯红再障为77.8%。慢性再障中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72.7%,单用雄性激素有效率为65.5%;重型再障中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58.8%,单用雄激素有效率为33.3%。慢性和急性再障2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38.2%。院内死亡20例中,60%死于颅内出血。结论: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的主要药物,雄激素和CSA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佳,目前主张用CSA、ATG治疗,或CSA、ATG、大剂量甲泼尼龙、造血细胞因子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 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 Kaznelson 首次报道后,本病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见表)。本文重点讨论获得性纯红再障。  相似文献   

19.
由于难以确定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及难以建立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因此,对药源性再障的相关研究非常少。近几年不断有报告利用雷公藤多甙(GTW)的免疫抑制功能治疗急性再障并取得良好疗效的报告。自2003年以来我们收治了3例因服用GTW导致急性再障的病例,现分析其发病经过和治疗过程等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以期探讨GTW引起急性再障的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出血性疾病,最早由Korn首先报道。其特征为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如所致血小板显著减少,而其他细胞系均正常,也被称为获得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PATP)。有学者推测本病的发病机制类似于纯红再障,体内存在针对巨核细胞前体细胞的抗体而抑制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AATP的临床进程多有不同,常可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甚至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针对AATP的标准治疗方法,其临床转归也呈现高度异质性。因此,本文将对AATP的有关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