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460 MPa级钢采用TMCP工艺替代调质工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选取3种不同厚度规格的钢板,通过TMCP和TMCP+RPC两种工艺的比较,找到最佳的生产模型,并生产出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460 MPa级中厚钢板.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碳微合金成分、330 mm厚度断面连铸坯设计,为75 mm厚S460G2+M钢板生产制定不同的TMCP工艺。通过对冶炼成分、不同TMCP工艺、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确定了合理的TMCP工艺,生产出综合性能良好的钢板。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7,(5)
舞钢采用超低碳贝氏体成分设计思路和TMCP+回火工艺,开发生产了厚度14~50 mm的TMCP+回火型A709M-HPS-485WT2钢板,各项性能指标及焊接性能优良,成功应用于美国某岸桥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4.
吴峰茂  刘生  石莉  张海军  李肖 《宽厚板》2021,27(3):12-15
结合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对TMCP和正火两种交货状态的355 MPa屈服强度级别海上结构用钢板的应变时效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舞钢生产的TMCP和正火钢板均能满足标准中5%应变时效性能的要求.当应变率增大时,应变时效性能降低.最大应变率主要与塑性相关,具有稳定化组织的TMCP+回火钢板及正火+空冷钢板能承受较大的均匀塑性变形,最大应变率可分别达到15%和12%.TMCP钢板整体上抗应变时效性能更优,这主要得益于低碳设计,尤其是回火后的TMCP钢板位错密度更低,抗应变时效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无微合金化Q345D连铸坯料,采用TMCP和RCR+ACC两工艺进行了厚80~85 mm高强度厚板工业试验,对比了两工艺厚板的组织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两工艺轧制的钢板均实现了组织和性能的良好匹配。与TMCP工艺相比,采用RCR+ACC工艺的钢板厚度1/4位置和钢板心部组织均匀性、厚度方向上的性能均匀性较好;轧制过程在奥氏体高温区进行,变形抗力低,有利于降低轧机负荷或实现低速大压下轧制,且省去了TMCP工艺中间待温时间,减少了轧制道次,实现了厚板轧制过程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TMCP工艺生产40kg级高强度船用钢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采用TMCP工艺生产A40、D40、E40系列高强度船体用结构钢的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情况.该钢种化学成分符合GB712及DNV、LR等九国船级社标准的要求.采用TMCP工艺,靠晶粒细化和析出强化保证了钢材的强韧性.工业试制所生产的钢板采用连铸板坯,最大钢板厚度可达80mm,各项力学性能完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临钢中板厂新建的控冷设备,结合目前存在的Q345B钢板屈服强度不合格率较高的现象,进行了Q345B钢板的TMCP工艺试验.通过本次试验,给出了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生产Q345B钢板的精轧开轧温度、待温厚度、碳当量的范围,提高了Q345B钢板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于海颖  王怀宇 《宽厚板》2002,8(5):45-48
1 前言TMCP(热机械控制轧制工艺 )最早用于生产管线钢。采用了先进的 TMCP生产工艺 ,因而能够生产合金含量相对较低的高强钢。这对下步的加工制造如焊接将十分有利。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用户日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些优点。如今 ,TMCP钢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实现了 TMCP钢向更大厚度和更高强度扩展的可行性。由于厚板的物理缺陷必须通过一种更复杂并且适用的钢与钢板生产工艺来弥补 ,因此 ,TMCP工艺向更大厚度钢板的扩展具有挑战性。并且在某些限制合金含量甚至不损害韧性性能的情况下向更高强度级别的扩展也具有挑战性。为开发并使 TM…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成本的成分设计思路,在低C、适量Mn的基础上添加微量Nb合金元素,采取连铸坯成材方式和TMCP轧制工艺生产390 MPa级工程机械用钢板。同时通过4种试验研究TMCP工艺对39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成功开发出最大厚度到80 mm的钢板,其强韧性匹配良好,-40℃冲击功维持在200 J左右,成功替代了现行的正火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市场上对TMCP型大厚度低合金钢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低碳合金钢成分设计以及TMCP工艺设计,南钢成功研发了80 mm S420G2+M-Z35海上结构用特厚钢板。经检测钢板各项性能指标满足BSEN10225标准,钢板厚度1/2处-40℃低温冲击功平均值大于200 J,厚度方向断面收缩率平均值大于50%,探伤满足EN10160标准S2E3级要求,钢板的焊接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