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对国际区域共同体范畴下城市的同质性定位竞争,特色文化城市定位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成为一条普遍性的可能路径。本文依据城市社会学的学科属性,以东北亚区域共同体内的长春为典型,从国家参与世界大区域竞争的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理论探究和案例分析的双重路径,探索以城市为主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他觉"双重认知为前提的城市特色文化定位,并进一步阐述文化视域下的城市特色竞争力建构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都市桃花源"是指在城市里建造的生态、和谐、自然、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区域,是一种可以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理想建设模式.湖南参展世博会的展馆创意为"桃花源里.湘都(Xanadu)",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实践的浓缩,是湖南发展的根本理念,展示了生态和谐的两型本质."都市桃花源"对生态文明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庆作为中国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资源型城市,在进入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四重奏"关键时期,更需要具有相应规模、相应活力、相应水平的特色新型智库发挥重要作用.大庆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在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寻求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物保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既是经济发展中的大事,更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取向.当前,我国城市文物保护仍然处于窘境.认识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道路,明确中国城市文物保护的特点与目标,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保"原则,树立科学的城市文物保护观,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是摆脱城市文物保护窘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嵌入"全球城市网络,表现为网络中等级与节点价值.本文以南京为案例,评估大都市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提出基于自身的特色竞争优势,健全和完善国际化城市功能的路径,并指出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南京如何应用和开发"科教"、"文化"的特色资源,以谋求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定位是指城市的发展模式,换句话说,是指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 21世纪城市的定位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城市,无一不是具有特色的城市,在我们中国也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城市。在未来的岁月中,这些城市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所具有的特色将更加绚丽光辉。据此,笔者认为 21世纪的城市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定位就定在“特色”二字上。下面就为什么要突出城市特色和怎样营造特色城市这二个问题提出笔者的拙见。 一、突出城市的特色   1.特色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城市的建设和企…  相似文献   

7.
城市、市民社会与近代国家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是一段从城市向国家迈进的历史.中世纪可以说是一段没有国家的历史,并且,由于国家的缺位,具有"自由"特征的城市得以形成.在中世纪,城市及其市民独享了"自由",同时,它们也承担起了在等级结构的缝隙中传播自由的历史使命.但是,市民社会的兴起却是发生在中世纪城市衰落的过程中的.由于城市的衰落而使原先仅存于城市中的市民社会演化成整个社会所拥有的市民社会,结果,使原先由城市所承担的与绝对国家的斗争转变为整个市民社会与绝对国家的斗争,并最终把绝对国家改造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通过对自我的否定而迈入了近代国家生成的历史中去了.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有许多表征.作为一个建制800多年的行政区域,中山市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要把中山市建设成为合格的文化名城,除了了解"家底"进行保护性开发外,还要在城市硬件建设上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循序渐进,突出个性,扬长避短,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公交站点是城市文明的彰显介质,特色创意公交站点可以展现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杭州公交站点存在建设滞后、形式单一、智能化效果欠缺等问题.对其进行创意设计,除了改良站点服务不足之外,核心是融入杭州古都特色,以人性化、智能化设计,打造杭州特有的公交文化品牌,推动整体形象建设,展现城市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城市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一批国家中心城市,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是针对中国人口特别多的基本国情、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突出改革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区域文化特色,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21世纪中国最大的变化特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地亦纷纷出台举措推进城镇化新一轮发展。作为后发展城市,贺州市要建设特色宜居城市,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城市建设特色,形成具有贺州特色的经济结构和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世界新文化产业分工理论和"城市文化资本"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首次提出了本土化特色文化城市理论的结构框架、研究与建构入径、新的理论内核,特别是在总结、研究、比较国内外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特色文化城市的核心价值论、"双核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构操作的整体范式。  相似文献   

13.
海上安全作为影响国家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日益凸显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家海上安全>一书在梳理与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海上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和领域的"国家海上安全"的基本理论体系,从国家最高战略层次全面探讨了中国国家海上安全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强大"海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扬 《天府新论》2009,(2):6-10
"第三条道路"理论所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在挫折与困境中认真反思,转而务实、开放地对待各种理论,包括过去自己曾反对过的、被实践证明具有真理性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打破教条,兼收并蓄的思维方式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对世界上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应该有所启示.但"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钧 《南方论刊》2022,(3):64-65,71
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库期刊作为智库发布和转化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办好智库期刊对推进新型特色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文章梳理总结了我国智库期刊的办刊情况及其特点,并以《全球化》杂志为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城市观察》杂志等智库期刊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佳 《东岳论丛》2022,(1):128-135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学者聚焦于城市空间生产和现代性危机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对现代性的空间批判.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导致了空间生产的同质化、空间结构的碎片化、空间功能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强烈的"时空压缩"体验,使现代性的悖论和矛盾在城市空间集中爆发.针对都市生存困境,列斐伏尔从技术官僚体制、哈维及卡斯特尔从城市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索亚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实质和根源,并积极探寻拯救现代性危机的都市革命道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我国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重建和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一种整合和升华.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文化城市"特指通过"文治教化",使一个城市具有现代城市、文明城市所应具有的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文化城市"是指已经具有的城市形象、特征、精神和品格.但需要寻求的是,实现"文化城市"或曰"以文化城"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是邓小平的一个特色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形成经过了酝酿、提出、完善三个时期,其主要内容有政治生活稳定、经济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环境稳定等.重温邓小平关于"稳定"的重要思想,对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化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两条新发展主线:一是国家宏观经济规划部门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二是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借助文化旅游消费主动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与城市人口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不同,人文城市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为发展理念,以文化城市理论为人文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以城市是否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文明生活方式为评价标准,由此确立了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模式.基于我国城市资源日趋紧张而历史文化资源存量巨大的现状,中国城市走"人文城市"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人文城市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和主平台.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党的领导下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模式,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力量,体现了鲜明的党的领导特色与社会主义特色。党领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历经探索奠基、起步发展及深化转型三个阶段。回顾这一历程,党领导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价值遵循、实践展开、认知行进和目标追求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演进逻辑,并在这一过程中凝练总结出诸多基本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坚强领导,牢牢锚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深度解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推动党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创新,吸纳借鉴世界城市先进理念与有益做法。这些鲜活经验,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践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