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程纹  程颖慧  张苏州  王晖 《园林》2023,(11):113-120
植物园中的专类园承担着植物迁地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使命,是植物园最核心的建设单元,根据不同的展示目的,分为不同类型。随着现代城市快速扩张,植物专类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其他类型城市绿地无法比拟的功能和地位。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背景下,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提升至更高位置,科学布局分区、配置植物和建设运营。基于此,通过归纳植物专类园的功能类型,从一线工作者的视角分析专类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影响及面临的建设困难,探讨现代植物专类园应遵循的建设原则,从主题内容、植物栽植和配置、景观设计、科普展示、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植物专类园的营建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11,(8):I0083-I0083
昆明植物园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山茶园作为世界首个高原山茶花专类园,也是全国目前高原山茶种类最多的植物园,在世界植物研究学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山茶园是昆明植物园12个专类园中最为重要的个。  相似文献   

4.
苏铁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也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苏铁专类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专类园,是迁地保护苏铁植物的重要途径,也是集中体现苏铁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方式之一,概述了苏铁植物资源与保护状况,对我国较早建立的厦门植物园苏铁专类园进行现状分析,提出改造方案,为同类专类园的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园林景观中专类植物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促使园林工作者掌握专项技能,把握好植物配置以实现植物专类园的基本功能和价值,突出专类植物的展示和植物造景。以上海徐汇万科中心中央绿轴公园为例,分析了不同植物专类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应用情况,总结了不同植物专类园配置应用的特点,以期为其他植物专类园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特点,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植物专类园是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示,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普和科学价值,并可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花文化。我国的植物专类园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经过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趋于成熟。其后,专类园造景形式一直延续下来,并在近代随着植物园事业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备受业界的关注。由于湿地环境的特殊性,其植物景观营造存有较多技术难点。通过对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和营建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重点解读了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营建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总结了该专类园规划设计和营建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8)
植物园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以宁德植物园专类园景观设计为例,对场地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分析,以地域特色塑造视角,提出地方植物园景观设计应与当地地域特色进行有效结合,促使植物和自然景观在其中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该文回顾了植物园的演变历史,提出了植物园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从植物进化区、专类园区、温室展示区、科研中心、科普馆、植物收集区等方面重点阐释了植物园的元素构成。并在此基础上,以植物园的规划实践为例,探讨植物园作为城市地标和专项绿地在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综合性以及科技创新性特征。其中分类园的系统创新,专类园的地域特色,温室的地标构筑,科研机构的组合模式、科普馆的互动体验和园区的主题特色是需要重要考虑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植物专类园的主要特点、功能和发展现状等内容着手,提出植物专类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点。结合宁波植物园"双梅园"的规划设计案例,从梅园选址、小环境营造、梅林空间布局、如何利用各类梅花品种观花时间的不同延长观赏花期及梅花盛景期过后"晚春、夏、秋"三季专类园景观的打造、梅文化推广等内容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代植物园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中国园林》2012,28(6):54-59
植物园兼具科学价值和公益属性,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4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制定符合植物园发展趋势的规划策略:1)要转变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策略和方式,做到个体与群落收集并重,重视地域乡土植被的收集和保护,突出植物收集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2)展园设置要兼顾多样性与规模化,通过专类园展示特色植物及其生境,运用主题园增进趣味性与互动性;3)要构建以科普教育为主题、强化公众认知、互动和参与的植物园解释体系;4)通过大型节事活动策划,凸显植物园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植物园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我国建立植物园的历史不足百年,至今全国已有植物园近200所,为植物科学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先期为弄清国产植物,出版巨著《中国植物志》,为植物园打下"引种、驯化"的分类学基础,贡献很大。后期为"生物多样性"的号召而为保护物种、迁地保护的任务作出应有的努力,尤其在现代化城市中,植物园已经成为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园地。  相似文献   

13.
张乐天  刘?骏 《室内设计》2012,93(2):24-28
在大学校园中建立植物园早不是罕见之事,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早在几百年前便在校园内建立了科研用的植物园,我国的一些林业院校也在上世纪后期先后建立了用于教学的植物园。本文在现有校园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成果基础上,通过分析校园植物园与公共植物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提出了适合当代大学校园植物园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以期为未来国内校园植物园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植物园发展的历史、上海地区的植物园发展及城市需求出发,对辰山植物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辰山植物园将成为集科研、教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建园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国际高水平植物园的发展动态,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华东地区发展需求,加强华东区系植物保育、开发和利用研究,提高园林景观建设,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公众的娱乐需求,增强科普设施和科普能力建设,以多样的科普教育来感染和教育公众。  相似文献   

15.
《植物园设计标准》是一部关于植物园设计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其制定对完善中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保证植物园设计质量,全面发挥植物园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编写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如当今我国植物园的定义、展览温室的设置是否应该进行硬性要求、如何合理规定植物园的用地比例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的逐步完善起到一定作用,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范标准编写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小皖  廖菊阳 《园林》2021,(4):52-57
植物景观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景观表现形式,同时蕴含着自然和人文的内涵与品质,因此科学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进行上位规划分析和实地调研之后,设立规划目标和原则,基于植物分类学理论,确立"植物进化之脉"的规划理念;通过分区规划、季相规划及专类园规划,明确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展示的亮点,即主要展示作为株洲市花的金缕梅科植物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作为长株潭地区亚热带树木代表的壳斗科植物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以及代表神农本草文化的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等。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研究,加强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乡土植物的搜集保护,探索了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方法,为今后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区域 性植物园,是城建系统下的第四座植物园,园内保留有民国时 期厦门二十四景中的六景。厦门植物园1960年建园,1962 年以孙筱祥先生为主导的北林团队参与初期规划设计。至 1987年首次发布正式规划,期间主要是以孙筱祥的规划思想 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结合文献史料,旨在呈现该时 期植物园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特点,窥探孙筱祥在植物园领域 中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晏忠  蔡如 《南方建筑》2011,(3):48-51
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的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使我们对传统岭南园林植物景观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发扬传统岭南植物景观特色,创造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植物景观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新然  严娟 《山西建筑》2011,37(23):199-200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基于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的景观三元论: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对古典园林中建筑形制与植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指导现代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