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高锅炉运行安全与经济性,某电厂600 MW空冷机组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详细研究了一次风配风均匀性、制粉系统挡板特性、运行氧量和燃尽风率对锅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随着分离器挡板开度增大和一次风量增加逐渐变粗;随着氧量降低,锅炉效率逐渐增大,额定负荷下氧量保持在3.0%左右最佳;随着燃尽风率降低,锅炉效率逐渐增大,NOx排放浓度逐渐增加。综合考虑锅炉效率、NOx排放浓度和屏过管壁金属温度,额定负荷下燃尽风挡板开度保持在75%左右最佳,此时NOx质量浓度为385.1 mg/Nm3。通过燃烧调整,锅炉效率提高0.45个百分点,调整后锅炉效率在93.15%以上。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厂1 021 t/h烟煤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经济性下降等问题,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分析锅炉过量空气系数、燃烧器摆角、磨煤机运行方式等参数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从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合理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厂330 MW机组锅炉进行了掺烧劣质煤调整,并进行了燃烧器配风调整。分析了在相同锅炉负荷下,不同劣质煤掺烧比例对锅炉辅机耗电、锅炉经济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劣质煤掺烧比例对锅炉带负荷能力的影响以及在相同负荷下不同的燃烧器配风方式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组负荷170 MW下,随着B磨煤机劣质煤掺烧比例的增大,制粉系统电耗增大,锅炉效率逐渐降低,其中劣质煤掺烧比例为15%工况的锅炉效率比劣质煤掺烧比例为30%工况的锅炉效率低了0.85%。在锅炉负荷(220 MW)及运行氧量(4.46%)不变的情况下,工况T6-2锅炉效率比工况T6-1锅炉效率高了0.28%。  相似文献   

4.
300MW锅炉优化燃烧调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300MW机组是我国当前电厂的主力机组,进行优化燃烧试验,对提高锅炉效率,改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某电站300MW锅炉,进行了优化燃烧调整试验,分析了过量空气系数、负荷、煤粉细度、三次风、一次风压、配风方式等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测量了水冷壁近壁面气氛,进行了额定负荷下锅炉热效率考核试验,测量了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提出了合理的运行工况。结果表明,运行参数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大,针对高温腐蚀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电站锅炉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089 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比例掺烧高热值煤泥运行试验。在相同负荷工况下,通过改变煤泥掺烧比例,分析各工况掺烧煤泥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参数及经济性的影响。试验发现:掺烧煤泥比例由0升至60%时,锅炉排烟温度升高了8℃,虽然厂用电率增加了0.65%、效率降低8%(由91.68%降至90.88%,仍高于设计值90%),但由于燃料成本的大幅降低,电厂的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节能降耗,探讨研究锅炉对煤种变化的适应性,对合山电厂2号锅炉多种负荷下变磨煤机运行方式进行了试验,并对配风进行相应调整。通过一系列调整试验,机组经济性得到较大提高,飞灰可燃物含量由9.0%降到5.0%,锅炉热效率约提高1.5%。本试验的结果可为同类型机组燃烧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磨煤机风煤比、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二次风配风、束腰配风、分仓送煤等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对比试验,得到了前墙布置旋流燃烧器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调整使锅炉效率提高了1.20%,机组供电煤耗降低了4g/(kW.h)左右,显著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在3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调整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试验研究,测试数据反映了煤种、锅炉运行工况和参数等对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影响。通过调整燃烧工况降低了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同时考虑燃烧工况变化对锅炉运行安全、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MW机组不同工况定、滑压运行经济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MW机组汽轮机、锅炉同时进行10个工况的定、滑压热力试验,综合分析了试验数据,对机组不同工况的定、滑压运行进行经济性比较,找出变压运行的经济工况点,为机组运行方式的经济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燃煤机组墙式燃烧锅炉省煤器出口烟气的速度和NOx质量浓度分布随机组负荷、磨煤机组合方式变化较大,导致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装置的工况适应性差,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塞加重,常规喷氨优化调整难以适应全负荷运行。为此,本文提出了高中低负荷5个磨煤机组合下的喷氨综合平衡调整试验方法,并以某600 MW机组墙式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SCR喷氨优化调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常规运行磨煤机组合下,SCR烟气脱硝装置出口截面NOx质量浓度分布的相对标准偏差CV值分别达到了31%、31%、27%、26%、32%,工况适应性良好;DCS历史数据显示运行14个月后,机组满负荷下的空气预热器烟气侧差压增长甚微。  相似文献   

11.
冉刻  周涛 《山东电力技术》2010,(5):45-48,51
通过分析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对中小循环流化床锅炉进一步节能降耗措施。一是设备改进。即通过改变炉顶对空排汽方式;改变冷渣器的选择类型;改变引风机调节方式;改进给煤破碎设备;改善管道、设备保温质量。二是调校元件。即通过定期更换检修疏水门和减温水门;定期床温准确度的测定;定期补水率的校核。三是参数优化。即通过调节锅炉床温;风量及含氧量;蒸汽质量;排烟温度;灰渣含碳量。结合上述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同时减少和避免非正常停机,寻求锅炉的最佳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的整体运行效率,以达到节能减耗目的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Results of boiler tests are presented that were carried out at boiler loads up to 1.1 of its rated value, during which the steam superheater’s temperature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checked, and the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quality of steam, feedwater, and boiler water were determined. Figures characterizing the longevity of steam superheater tubes are presented that were calcul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boiler operating mode with a higher-than-nominal load.  相似文献   

13.
红河发电公司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给水泵系统配置有两台汽动给水泵并列运行时,可供给锅炉100%BMCR的给水量;一台50%BMCR容量的电动给水泵作备用。红河发电公司2号锅炉在这次启动过程中,电动给水泵电机烧毁无法投入使用,1号机组也处于停机状态,采用启动锅炉汽源作为除氧器加热和机组轴封汽源、汽动给水泵的备用汽源,锅炉升压后通过汽轮机高旁、低旁配合调节,保证再热蒸汽压力在0.6~0.8 MPa之间,用本机的冷再汽源作为汽动给水泵的汽源冲转,通过汽动给水泵向锅炉汽包上水,顺利完成了机组的启动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目前火力发电厂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开发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锅炉运行优化管理系统。它通过机组实时运行参数的监测,以及机组变工况条件下各运行参数最优值的确定,对机组经济性做出实时评价,并提供最优值曲线,指导运行人员提高运行水平。锅炉燃烧优化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燃烧特性建模和优化方法,实现锅炉燃用不同煤种、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运行参数全局寻优。该系统将影响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参数作为长期趋势数据保存,并对某些有累积效应的参数具有累计统计功能,可实现机组设备状态在线检测,为设备消缺和安排合理的检修计划提供参考,实现锅炉优化运行指导和设备状态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一台125 MW燃用无烟煤锅炉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其锅炉效率的网络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燃烧工况进行寻优,获得锅炉的燃烧优化工况。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指导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汽轮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介绍了某电厂东汽超临界600 MW汽轮机组低负荷运行优化的情况。按照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自身特点,先通过高压缸调节门管理曲线优化,实现了顺序阀控制方式,然后进行滑压运行优化,得到了机组优化后的滑压运行控制曲线。通过优化前后的热效率对比试验,表明优化后的运行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运行参数解耦困难是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自动控制难以投运的关键.以唐山东方发电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厂)1号CFB锅炉为例,通过分析燃烧变量参数的耦合关系及控制策略,建立了CFB锅炉热效率计算模型和控制参数多项式耦合模型,并利用热效率模型对CFB锅炉变工况运行参数筛选,获得各运行负荷高效率控制方案;利用多项式模型对运行参数进一步耦合解析,获得机组负荷与给煤量、平均床温和一、二次风配比等参数的函数关系,并利用此关系式编制了考评计算程序,实时获得锅炉变工况条件下燃烧变量参数目标值.研究结果可为CFB锅炉实现燃烧自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振宁 《中国电力》2017,50(10):97-103
再热汽温异常是电站锅炉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再热蒸汽压力低、比热容小、温度对吸热量变化敏感、再热蒸汽减温水量对机组经济性影响大的4个特点,分析了锅炉设计中再热器受热面为何采用负裕量布置和采用烟气侧调整手段调整再热汽温的原因,这也正是再热汽温易受煤种、燃烧方式、排汽温度等各种运行条件变化严重干扰的原因。对各种因素影响再热汽温的现象、规律、判定方法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解决再热汽温问题先综合分析、再运行调整、然后进行受热面改造的顺序。针对再热器受热面改造的要求,总结了串联增加壁式再热器受热面、串联增加对流再热器和并联增加对流再热器受热面3种方式的优缺点,并指出并联增加对流再热器受热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可为分析和解决再热汽温问题提供全面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HG-1172/17.2-PM2型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掌握某些因素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情况,认为调整燃烧器摆角、炉膛出口氧量、磨煤机投运方式,可以提高锅炉热效率,使锅炉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0.
林森 《湖北电力》2007,31(1):49-50,59
在对锅炉摸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锅炉燃烧的优化调整,掌握了锅炉运行特性,确定了锅炉在现有燃料条件下的安全经济运行方式,提出相应的运行优化卡片;优化调整完成后,对5个工况下的锅炉效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