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牙髓组织中CGRP和SP两种神经肽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阳性纤维在牙髓组织中的分布、CGRP和SP在牙髓组织中的作用,以及牙髓组织中这两种神经肽的临床意义作了简要综述。指出这两种神经肽在炎症、损伤、咬合创伤等情况下,参与牙髓组织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正常,炎症牙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检测正常、炎症牙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布变化。方法:取临床拔除的正常、龋牙和慢性炎症的第三磨牙牙髓,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比3种牙髓中TNF-α量的不同。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存在少量TNF-α;龋牙、炎症牙髓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1),其在牙髓中的分布也发生变化。结论:提示TNF-α在牙髓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完全萌出但尚未发育完成的前磨牙牙髓组织中牙髓树突状细胞(pulpal dendritic cells,PDCs),T、B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以探明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牙髓局部免疫防御状态的改变。方法:按根尖孔的闭合状态分为大喇叭组,小喇叭组和闭合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标记上述细胞,并对前两种细胞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大喇叭组HLA-DR^ 细胞数多于小喇叭组及闭合性。(2)3组HLA-DR^ 血管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3组CD45RO^T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LA-DR^+PDCs和CD45RO^+T细胞几乎很少接触。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尚不能认为两者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PDCs在人正常发育性牙髓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他免疫活性细胞与此进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牙髓组织缺氧耐受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人正常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免疫定位,探讨缺氧耐受机制在牙髓炎病程中和牙髓自身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SP法对第1组10例健康牙髓、第2组10例深龋(有过敏症状但无牙髓炎症状)患牙牙髓、第3组15例急性牙髓炎牙髓和第4组15例慢性牙髓炎牙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HIF-1α和COX-2进行免疫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HlF-1α在第1组健康牙髓和第2组深龋牙髓标本中,只有个别标本呈弱阳性表达,二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比其它二组标本则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3组急性牙髓炎牙髓呈强阳性表达,第四组慢性牙髓炎牙髓亦呈阳性染色与第3组比较总体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COX-2在第1组牙髓中个别标本呈弱阳性表达;第2组标本绝大多数染色呈弱阳性,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标本染色均呈强阳性,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伊值分别为P〈0.001,P〈0.05);第4组标本亦呈阳性染色,总体上阳性程度明显高于第l组(P〈0.001),高于第2组(P〈0.05),弱于第3组(P〈0.05)。HIF-1α与COX-2的表达关系主要在第3组和第4组牙髓标本中体现明显,在第3组二者的变化大致呈平行关系;在第4组基本呈反向变化关系。结论:HIF-1α和COX-2在牙髓炎病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在牙髓炎进程中和牙髓自身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缺氧环境和缺氧耐受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Bcl-2、Bax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Simple?PCI?version?5.1分析。结果正常人牙髓细胞中Bcl-2、Bax表达量不高,而在牙髓炎症过程中两者均增强,但是随着LPS质量浓度的增加,Bcl-2的表达量开始下降,而Bax的表达则持续增强。结论内毒素能使人牙髓细胞膜上的Bcl-2、Bax表达增强,但Bax的表达强于Bcl-2,内毒素可能通过两者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在正常、深龋或炎症牙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牙髓中的VEGF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并通过Image pro-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中VEGF染色进行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OD)测定。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人牙髓中,VEGF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样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正常组成牙本质细胞的VEGF表达较其它两组弱(P〈0.01)。与正常组相比,牙髓成纤维细胞中VEGF的表达在深龋组明显增强(P〈0.05),而在炎症组明显减弱(P〈0.05)。此外,VEGF在炎症组的某些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的胞浆中也有表达。结论:VEGF在龋病、牙髓炎中的变化可能与牙髓炎的发生、炎症发展有关,并且可能参与了成牙本质样细胞对牙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蟾酥制剂作用于牙髓后,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P物质(SP)的变化。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牙齿开髓封药0、1、2、4、6、24h后TG和Vc内sP的变化。结果:开髓1h时TG内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少于对照侧,4h后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多,接近正常。封药1h后Vc内密度低于对照侧,4h时密度明显高于对照侧,随后逐渐减低,至24h后已与对照侧密度一致。结论:蟾酥制剂可抑制TG内SP的合成和释放,Vc内三叉神经末梢释放SP减少。  相似文献   

8.
朱英  陈旭 《口腔医学》2012,32(11):643-645
目的 研究牙根发育不同阶段的恒牙牙髓中Notch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发育和成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因正畸而拔除的人健康恒牙,拔除后立即取出牙髓,固定,石蜡包埋。按照牙根发育程度,分为3组:第1组(牙根刚开始发育),牙根发育不足1/3,共10例;第2组(牙根发育中),牙根发育1/3~2/3,共15例;第3组(牙根发育完成),根尖孔闭合,共12例。采用SP法,对牙髓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Notch1的免疫组化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和Meta Morph/Cool snapfx/AX70软件系统对阳性染色部位的透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应用SPSS 10.0软件包,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otch1蛋白在恒牙牙根发育不同阶段的牙髓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在牙髓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呈阳性着色;随着牙根的逐渐发育,Notch1在牙髓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P<0.01)。结论 Notch1参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2(ZEB2)在人牙髓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制作牙髓组织石蜡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 ZEB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正常及TGF-β1刺激下人牙髓细胞(hDPCs)中ZEB2 mRNA表达水平;制作hDPCs细胞爬片, FISH检测ZEB2的表达。结果: FISH结果显示ZEB2在牙髓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在牙髓细胞呈弱阳性表达。 RT-qPCR结果显示TGF-β1的作用促进ZEB2的表达,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ng/ml TGF-β1刺激ZEB2表达达最大(P〈0.05);5ng/ml TGF-β1刺激后, ZEB2 mRNA在24h内表达逐渐上调,24h达峰值(P〈0.05)。 FISH结果示ZEB2在正常hDPCs胞质和胞核均呈弱阳性表达, TGF-β1刺激24h后ZEB2表达增强,胞核表达明显。结论: ZEB2在牙髓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正常hDPCs中弱阳性表达,而TGF-β1可促进hDPCs中ZEB2表达,提示ZEB2可能通过参与TGF-β1信号通路调控hDP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Notch2在人年轻恒牙和成熟恒牙的牙髓以及年轻恒牙牙乳头组织中的ra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探讨Notch2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48颗(年轻恒牙和成熟恒牙各24颗),拔除后立即分离取出牙髓和年轻恒牙的牙乳头组织。分为3组:第1组为年轻恒牙的牙乳头组织;第2组为年轻恒牙的牙髓组织;第3组为成熟恒牙的牙髓组织。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Notch2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照,用图像分析软件(MetaMorph)对阳性条带进行灰度值测定。结果在年轻恒牙的牙乳头和牙髓组织以及成熟恒牙的牙髓组织中均可检测到Notch2的表达;Notch2在年轻恒牙牙髓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强于其在牙乳头以及成熟恒牙牙髓中的表达(P〈0.05)。结论Notch2不仅在年轻恒牙的牙乳头和牙髓组织,而且在成熟恒牙的牙髓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Notch2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热休克蛋白70在人正常牙和龋坏牙牙髓中的免疫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人正常和龋坏牙牙髓组织中免疫定位,并通过对比研究,检测HSP70 的分布变化。方法:选取人正常牙、浅龋牙和深龋牙的组织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对比3 种牙髓中HSP70 量的不同。结果:HSP70 于3 组牙髓组织中普遍表达,分布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细胞突、牙髓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平滑肌细胞中。牙髓神经阴性。深龋组成牙本质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中含量显著增加( P< 0.05) 。浅龋组观察到阳性细胞核数目增加。结论:提示HSP70 维持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功能,参与牙髓组织的自身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er,NGF)在正常及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和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牙髓炎症和炎性牙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比较NGF在正常和龋源性牙髓炎早期的表达变化,以及观察其与临床牙痛的变化关系,并设一组晚期牙髓炎的牙髓组织作为晚期炎症对照。结果:在正常牙髓中NGF染色呈弱阳性,龋源性牙髓炎早期即呈强阳性表达,晚期牙髓炎亦呈强阳性表达。炎症的发展与伴随此过程的牙齿疼痛症状相符合。结论:NGF伴随着牙髓的炎症变化。由此认为NGF在牙髓炎症及炎性牙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咬合重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有2组分别第3周、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双侧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光镜观察拍片,并用Image Pro Plus5.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对照。SPSS10.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侧咀嚼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TG内SP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早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其咀嚼侧与非咀嚼侧比较无差别(P〉0.05)。晚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5)。结论:早期恢复咬合关系TG内SP表达可恢复正常,晚期恢复咬合关系SP表达不能恢复正常,SP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炎症牙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牙髓炎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临床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或前磨牙的牙髓和炎症第三磨牙的牙髓(患者无贫血,缺氧疾病),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染色,检测两种牙髓中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牙髓组织中几乎没有HIF-1α的表达;而炎症牙髓中HIF-1α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牙髓中的分布也发生变化。结论 HIF-1α在炎症牙髓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DSSM)对高正加速度(+Gz)重复作用下的大鼠磨牙牙髓的作用。方法:27只 SD 雄性大鼠用随机区组法分为9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和药物组分别在+5 Gz、+10 Gz 的条件下共离心30 s,每天重复5次,间隔以+1Gz 持续60 s,4 d /周,共3周。实验期间药物组于每次离心前30 min 按剂量腹腔注射 DSSM溶液(低、中、高给药剂量分别为2、6、18 mg/kg),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牙髓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并采用 Real time qPCR 方法测定大鼠磨牙牙髓中热休克蛋白(HSP70)mRNA 相对含量表达的情况。结果:+5 Gz 和+10 Gz阳性对照组大鼠活动程度降低,磨牙牙髓中出现空泡性变,组间差异不明显。HSP70 mRNA 的相对含量比阴性对照组高(P <0.05)。药物组中 HSP70 mRNA 的相对表达量较各自阳性对照组降低,+10 Gz 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z可引起牙髓损伤,+Gz 值的增加与 HSP70 mRNA 相对表达量增加相关,DSSM可能对牙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弱激光照射对正畸施力初牙髓组织P物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畸施力初经弱激光照射和无弱激光照射的各组大鼠牙髓组织中P物质免疫反应的变化,探讨弱激光照射能否影响正畸施力初期牙髓组织中的P物质表达.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28只大鼠在正畸施力初3 h、6 h、12 h、24 h和72 h各组的实验侧(弱激光照射侧)和对照侧(无弱激光照射侧)牙髓组织中P物质免疫反应.结果 实验侧牙髓组织中P物质免疫反应低于对照侧,以12 h和24 h组显著.结论 弱激光照射可以影响正畸施力初牙髓组织的P物质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牙齿硬组织在受到不同程度机械损伤刺激时,牙髓中P物质神经纤维的表达,探讨机械性损伤刺激与神经肽P物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牙齿硬组织损伤时牙髓P物质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机械性损伤程度加深,牙髓中P物质神经纤维末梢膨大、数量发生变化(P〈0.05)。结论:牙齿在受到不同程度机械性损伤刺激时,牙髓内P物质神经纤维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bFGF在牙髓、牙周病中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3H-TdR掺入法观察在bFGF作用下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蛋白合成的情况。结果:20ng/mL~60ng/mLbFGF可明显促进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的合成(P〈0.01),在40ng/mL浓度时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NA合成最高,40ng/mLbFGF作用于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4~48h可使细胞DAN合成显著增多,牙髓成纤维细胞在36h时DNA合成达最高峰,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24h时DNA合成达最高峰;bFGF对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无明显促进作用(P〉0.05)。结论: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是bFGF的靶细胞,其胞膜上可能有bFGF特异性受体的存在,也表明bFGF在牙髓、牙周组织的创伤愈合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化信息在口腔领域研究及应用,口腔内数字化照相设备、数字化X射线机、数字化口腔综合治疗台、显微CT等在牙体牙髓病学科临床诊疗和教育科研中的普及应用,以及牙体牙髓病学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牙体牙髓病学科中信息的数字化将成为现实。其实现,大大方便了牙体牙髓病诊疗信息资料的输入、输出、存储、检索、再利用等。规范化牙体牙髓专科电子病历(CPR)、PACS(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建立存储与应用,将成为临床信息系统(CIS)的最亮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阶段牙髓炎急性发作的患牙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差异性,观察牙髓炎急性发作时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与牙髓组织活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就诊的以牙髓炎急性疼痛为主诉的患者94例,根据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将患牙分为激发痛组、迟钝组、正常组、热痛冷缓解组和无反应组等5组,通过临床观察法(开髓法)观察牙髓炎症组织活力。比较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患牙的临床诊断类型的差异,以及不同测验结果患牙之间的牙髓组织活力的差异。结果 5组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患牙的临床诊断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组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患牙之间比较,冠髓组织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根髓组织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31)。牙髓活力温度测验推测冠髓组织活力的准确率为78.6%。 结论 不同阶段牙髓炎急性发作时患牙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存在差异。牙髓炎急性发作时,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结果不同说明冠髓组织活力不同。牙髓活力温度测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推测牙髓组织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