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烤罐茶”习俗是彝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传统,是彝族火塘茶艺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彝族人的观念中,“茶”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蕴含着他们图腾崇拜意识、待人接物的礼仪文化和民族之间凝聚力的表达等多种文化因素。新时代背景下,彝族的烤罐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传承,也蕴含着现代人的养生观念。本文以楚雄彝族烤罐茶习俗为研究对象,探索现代生活中的彝族烤罐茶习俗的传承发展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彝族是具有鲜明火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的用火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通过特有的习俗反馈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已内化为社会规范和文化自觉,对民族的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以火文化为切入点,对彝族用火习俗中表现出来的森林生态思想进行探析,将彝族火文化中的用火习俗和用火智慧与其林业发展结合起来,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视角出发探究彝族火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挖掘其中折射出来的森林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是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微观呈现。调研表明:彝族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仍存在婚姻自由度有限、家庭事务决策权小、社会参与度不足和物质基础较弱等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彝族地区农村妇女婚姻家庭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建设彝族和谐家庭,提升彝族农村妇女的平等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地区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卫拉特民间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佛教观念对卫拉特人的丧葬和祭祀习俗影响格外深远,体现在埋葬方式、丧葬礼仪以及对大自然、佛和各种神的祭祀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丧葬习俗是社会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基因之一。关于这些习俗的研究,为我们探知不同文化间的异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对中西方丧葬习俗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帮助人们从一个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角度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丧葬习俗的比较来探究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7,(11)
彝族地区生活方式改善取得的成绩与存在问题,原因之一是没有很好地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来推进。彝族地区应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到其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持续养成中,以改变影响生态文明的生活陋习为突破口,从生活观念的更新、生活项目与品质的提升、制度规范的约束、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社会环境的净化、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强力推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猎鹰是柯尔克孜人最常见、最有趣的一种民间文化习俗。具有悠久文化底蕴,是早已深深根植于柯尔克孜民族血脉之中的民族体育项目,如今依然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他反映出与这个民族的曾经的生活、生产方式。对其进行挖掘,尤其对其活形态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柯尔克孜体育文化内涵,并且有利于其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及保护。  相似文献   

8.
聚居在清水江流域的北部侗族,历史上深受荆楚文化的影响,其民族传统文化总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发展,在历史上几次大的社会转型中,其文化生态并没有失衡,而是从中得到升华发展.通过对北侗农业生产、宗祠和民居、大戏与阳戏、谱牒制度文化、婚俗、宗教信仰、祭祀与丧葬仪式等文化生态的地方性知识研究,揭示北侗民族文化生态的特质,对正确处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梁娟  叶漪 《安徽农业科学》2015,(4):252-253,270
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保证了侗族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作用.主要探讨了侗族生计资源配置、乡规民约、传统习惯与禁忌等侗族传统文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期为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80-281
农耕文化,既反映了农耕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还折射出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云南民族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客观自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在这传统农耕文化中包含了各民族团结合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78-181
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议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大量外流的贵州彝族农村地区,养老形式不容乐观。通过对贵州盘县B寨村的实地调查,发现该村居民的养老方式、养老观念非常传统,其自我养老能力不足,家庭供给有限,集体、社区服务单一,社会化养老严重缺位,精神文化难以满足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彝族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根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自我养老能力、发挥邻里互助传统精神、拓宽社会养老的途径等有效措施来改善彝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养老困局。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摸清民族地区贫困底数,提高帮扶精准度,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改进的Park瞄准数量缺口公式,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例,本研究首先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接着对贫困农户"五个一批"帮扶精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以社保和生活条件最为突出;2)家庭特征对多维贫困有重要影响,户主为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口越多,贫困剥夺愈加严重;3)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是,民族地区贫困更多表现为绝对贫困,盲目外出务工非但没有减轻贫困,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4)容易出政绩和进入门槛较低的帮扶措施做得相对较好,瞄准精度较高;5)整体上看,贫困帮扶中漏出问题比渗入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接下来应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多维识别和精确帮扶,并重点解决好绝对贫困、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渗入和漏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分析了藏族、羌族、彝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的形成演变;不同海拔层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藏族(高海拔地区)以节奏舒缓、借助外物等耗氧量比较小、适应高原气候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羌族(低海拔)以军事体育、祭祀文化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彝族(中海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以适应发展农业、畜牧业兼具狩猎捕捞和抵御外敌入侵发展而来的项目;民族心理结构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传入卫拉特蒙古地区以后顺应蒙古地区的具体情况,影响到卫拉特蒙古文化深层次,其中民俗文化也逐渐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本文从卫拉特蒙古诞生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等三个方面试论藏传佛教对卫拉特蒙古人生礼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绝对贫困问题已经消除,多维贫困问题将长久存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该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典型民族地区南华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民族地区具有贫困发生率高、返贫风险高、贫困地区连片分布三个主要特征;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文化贫困、能力贫困、个体内生动力缺乏三类;贫困原因主要在于生产经营方式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滞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文明丧葬,节俭丧葬之风逐步形成。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大操大办、迷信复古、劳民伤财等现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在深入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对山东农村丧葬习俗问题进行梳理,对冥婚等典型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黔南、黔西南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境内长期生活着仡佬族、苗族、侗族、彝族、土家族、水族、布依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着茶文化。本文对今天的仡佬族和长期生活在贵州山区的各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其命名与彝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峨山彝族社会历史风貌、语言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浅析维吾尔族禁忌习俗与社会秩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吾尔族禁忌习俗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吾尔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地描述了维吾尔族的禁忌习俗,分析了禁忌习俗在生态平衡、社会秩序整合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文化功能,探讨传统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各少数民族,从事农耕的历史已源远流长,但各民族进入农耕历史的时间却相差很大,有的民族先民进人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发现农耕文明的遗迹,有的民族则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踏人农耕社会的门槛。跨入农业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云南各民族进行农耕社会的历史相差很大,时间跨度很大,因此各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也差参不齐,直到二十世纪尚保留着极为原始的农耕文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传统农业中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游耕文化游耕是进入农业社会后的最原始业的农耕方式,有固定范围内的游耕和非固定范围内的游耕。最初的游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