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炎性细胞在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建立大鼠AAN实验模型基础上,连续观察其肾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肾组织中CD4^+、CD8^+、CD68^+细胞浸润特点。结果表明,在经HE染色呈现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区,可见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棕色的CD4^+、CD8^+、CD68^+细胞,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和血管周围及部分肾小球周围的炎性细胞区。对照组CD4^+、CD8^+、CD68^+细胞极少见。结论:炎性细胞参与了AAN的发病过程,是免疫反应的启动因素,免疫机制是引发肾间质纤维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TGF-B、IL-10和IL-2。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血清中TGF-β、IL-10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CD25^+T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升高,血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诱导CD4^+CD25^+T细胞的生成,提示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艾滋病(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及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确诊HIV感染者外周血标本(观察组),同时收集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进行细胞表面染色。使用BDFACSCanto流式仪检测各项指标,采用FACSDiva软件分析CD4^+T细胞CD5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59^+CD4^+T、CD59^-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CD4^+T细胞CD5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5.198,P〈0.01);CD59+CD4^+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升高(t=5.968,P〈0.01);而CD59^-CD4^+T细胞的凋亡比例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3,P=0.8577)。结论HIV感染可引起CD4^+T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9的表达,而CD59的表达会使CD4^+T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4.
淦勤 《江西医药》2013,(12):1193-119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CD4+CD25+Treg)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特性,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肝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采集术前7d、术后14d外周血,同时采集本院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结果(1)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8+T细胞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变化在肿瘤细胞免疫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开明  夏惠 《淮海医药》2008,26(5):468-470
调节性T细胞指的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主要有CD4^+CD25^+细胞,CD8^+细胞,NKT细胞,Trl细胞及TH3细胞等。对于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掀起对此类T细胞研究热潮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Sakaguehi等报道了一群表达CD25的CD4^+T细胞,其能避免裸鼠因过继转移CD4^+CD25^+细胞而引发的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后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及感染免疫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闵睿  王宗谦  李艳浓  尹丽  杨琦  毕莹 《首都医药》2009,16(10):51-52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常规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金水宝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四联疗法。结果24h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定性实验纽显著低于对照组(0.84±0.55g/24h vs 1.25±0.82g/24h,P=0.026)、(0.52±0.58“+”vs 1.00±0.79“+”,P=0.009),血浆白蛋白水平及CD4/CD8水平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5.07±5.02g/LvS32.274-4.32g/L,P=0.024)、(1.40±0.29vs 1.08-4-0.24,P=0.000)。结论金水宝胶囊可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蛋白尿,提升血浆白蛋白水平及CD4/CD8水平,可用于其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_4^+CD_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抗核抗体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ANA)。自身免疫性肝病谱线性免疫分析法(LIVER-LIA)测定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LC-1)、抗线粒体-2(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比较分析AIH患者5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0例及健康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的CD_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IH和CHB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AIH占51%(51/100),AIH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CHB组(P〈0.01),并且CHB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AIH组外周血中CD_4^+T细胞也显著高于CHB组(P〈0.01);肝组织Foxp3^+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窦周隙、汇管区,AIH组肝组织Foxp3^+表达显著低于CHB组(P〈0.01)。结论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下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17.9±6.1)%,表达高于正常人(6.81±0.4)%(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及其治疗前后测定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100例呼吸衰竭患者CD3^+、CD4^+和CD8^+细胞的阳性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衰竭治疗后CD3^+、CD4^+细胞、CD4^+/CD8^+比值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IVIG对川崎病患儿CD4^+/CD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药学杂志》2003,9(3):18-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CD4+/CD8+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B两组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天CD4+、CD8+的值.结果治疗前A、B两组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组退热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 2 g/kg一次输入对CD4+/CDs+功能失衡能迅速纠正,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PNS(肾病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PNS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体内异常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参与了PNS的发病过程.PNS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纠正或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应用于PN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3^+、CD4^+、CD8^+、HLA-DR细胞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患者)及对照组(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各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8^+、CD3^+、CD4^+、CD4^+/CD8^+、HLA-DR细胞水平。结果试验组CD8^+、CD3^+、HLA-DR细胞水平分别为(36.35±4.16)%、(1365.90±301.40)%、(1.98±0.72)%,均高于对照组的(23.41±3.63)%、(1105.90±381.40)%、(1.59±0.71)%,CD4^+、CD4^+/CD8^+细胞水平分别为(22.52±3.41)%、(0.61±0.62),均低于对照组的(30.31±2.93)%、(1.3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CD4^+、CD8^+、HLA-DR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用于评价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CD4^+细胞计数水平与治疗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了3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及其与治疗前CD4^+细胞水平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患者于治疗前的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存活患者,而CD4^+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死亡率达45%。结论CD4^+细胞计数严重低下的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提倡早期治疗,以减少死亡率,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120天)CD4^+T细胞的变化趋势,探讨戒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HIV阳性海洛因依赖者19例和同期HIV阴性海洛因依赖者25例入选本项研究。在入所7天内及戒毒120天后两次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计数,SPSS11.5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HIV阳性与阴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差异显著,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入所时CD4^+T细胞计数值多数低于450×10^6/5,也有部分高于450×10^6/L.HIV阴性的海洛因依赖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下降。HIV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上升,但两组间戒毒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组内CD4^+T细胞计数戒毒前后无统计学差异。HIV阳性,且入所时CD4^+T细胞值低于450×10^6/L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120天后CD4^+T细胞计数值显著上升,戒毒前后计数配对t检验,P〈0.01,差异高度显著。结论:海洛因依赖合并HIV感染且己表现免疫功能受损者戒毒有助于其CD4^+T细胞回升,从而延缓艾滋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齐天杰  阎锡新  张鲁涛 《河北医药》2011,33(20):3045-3047
目的探讨血液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非HIV感染患者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及诊治规范,入选IPFI组患者61例,非IPFI肺炎组患者47例及同期健康对照组体检者30例。收集记录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组病例CD3CD;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情况。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占总检出菌株数的46.03%,同时本研究曲霉菌(30.16%)感染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水平,IPFI组较非IPFI肺炎组(t=5.910,P〈0.05;t=7.395,P〈0.05)及健康对照组(t=6.443,P〈0.05;t=7.428,P〈0.05)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用他克莫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影响.方法 给予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外用,用药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PASI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91.5%.治疗前,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Treg与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2.64±0.86)%、(3.98±0.96)%、(8.46±1.54)%,三者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进行期和静止期患者外周CD4^+CD25^+Treg与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人,三者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他克莫司可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来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CD34^+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细胞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21例患者CD34^+细胞比例为(0.196±0.164)%,对照组10例患者CD34^+细胞比例为(1.129±0.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细胞表达明显减少,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的发病学说。此检测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治疗后CD4^+CD25^+Tr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A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组;B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未行胸腺切除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组;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A、B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CD4^+CD25^+5Tr细胞的百分率,应用许氏临床评分法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进行评定。结果 2组CD4^+CD25^+Tr细胞百分率和的临床相对计分在治疗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切除后12个月重症肌无力患者的CD4^+CD25^+Tr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肌无力症状稳定或缓解。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T细胞计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治疗6个月内的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内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内有87.5%(119/136)的患者CD4^+ T细胞数≤200个/μl,治疗6个月内41.9%(57/136)的患者CD4^+T细胞数≤200个/μl。初始治疗时CD4^+ T细胞数≤200个/μl的136例中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82例,感染率为60.3%;治疗6个月时而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79例患者中,只有3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感染率3.8%。结论艾滋病患者在CD4^+ T细胞数≤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出现频率较少,CD4^+ T细胞数〈200个/μl〈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初始治疗时全部患者CD4^+ T细胞数〈200个/μl,很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探讨凉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56例ITP患者,男12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29岁。给以凉血解毒方药治疗(地黄止血胶囊2‘.0 g,3次/d,口服,凉血解毒中草药煎剂升板汤,1剂/d)。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90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第90天,总有效率为73.2%。56例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1.01±0.67)%,(2.8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症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 T细胞水平低于非重症患者[(0.71±0.23)%,(1.4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患者治疗后90 d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1.93±0.53)%,(10.1±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有效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TP 患者外周血CD 4+CD 2+5调节性 T 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凉血解毒方药提升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水平可能是治疗ITP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