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拔除颈内静脉置管导致患者晕厥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  吴亿 《中国血液净化》2010,9(6):345-345
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是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血液净化领域,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既满足了患者病情的需要,也减轻了外周动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有颈内静脉、股静脉、  相似文献   

2.
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减轻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方法 将200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进行输液,实验组(100例)在静脉穿刺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直刺法、手握手法、增大进针角度、从尺侧静脉进行穿刺;输液过程中调整头皮针角度;拔针时采用上下法和两点一线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时的疼痛感明显减轻(P<0.01).结论 实验组的方法能够减轻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减轻疼痛的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本着人性化护理的宗旨,对静脉输液的各环节均改进,找出减轻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方法。结果:减轻了静脉穿刺所致的疼痛,受到患者好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静脉穿刺时所致的疼痛是可以减轻的,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需认真思考、善于总结,真正实现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穿刺局部发生渗漏、疼痛的护理、封管液的选择、固定等。认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手背静脉穿刺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的静脉穿刺新方法.方法 新法:静脉穿刺时病人半握拳;旧法:静脉穿刺时病人紧握拳.对60例住院成年病人运用新旧方法穿刺手背静脉,并进行同体、同静脉对比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新法与旧法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病人对穿刺的疼痛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法穿刺能减轻病人疼痛,提高手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穿刺的角度,应用于静脉采血,减轻患者静脉采血时引起的疼痛,提高静脉采血工作质量。方法选取门诊静脉采血患者600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人。观察组采用改变穿刺角度,穿刺点直接选在被穿刺血管的上方;对照组用常规操作方法静脉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大角度静脉穿刺采血法进行采血,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P〈0.05)。结论大角度静脉穿刺采血法,具有对皮肤损伤小,进针速度快,明显减轻了患者静脉采血时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是减轻病人痛苦,保护病人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抢救危重患儿开创一条有效的、可靠的静脉通道,可按时给药。为确保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达到静脉留置的目的,保持静脉留置时间,我们对我院2003年—2008年进行静脉留置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如  相似文献   

8.
高树芹 《护理研究》2004,18(20):1793-1795
介绍了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 ,重点阐述了如何促进静脉充盈、手背静脉各种穿刺方法以及如何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9.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筱兰 《全科护理》2008,6(33):3052-3052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是减轻病人痛苦,保护病人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抢救危重患儿开创一条有效的、可靠的静脉通道,可按时给药。为确保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达到静脉留置的目的,保持静脉留置时间,我们对我院2003年-2008年进行静脉留置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已广泛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具有保护血管、便于抢救和用药、减轻护士工作量的优点[1-2]。关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同道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何更好地扩大静脉留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治疗及营养支持的基本途径,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通路尤为重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广泛应用已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不仅保护新生儿血管,减轻患儿接受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巡视、观察病情。现将我院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头皮静脉新生儿头皮血管丰富、充盈、血流快、抗感染能力强、容易固定,因此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多采用头皮静脉。临床应用发现,头皮静脉穿刺面积小,可供穿刺血管较短、较细,个别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颖 《护理研究》2006,20(6):474-47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避免了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为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减轻了痛苦。  相似文献   

13.
国内小儿留置套管针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使广大同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悉更多的信息,尽快使小儿留置套管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笔者从适用穿刺部位、临床应用、封管液与封管技巧存在问题与护理对策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如下。穿刺部位多样化1.新生儿四肢静脉。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早期发病较高的疾病,预后较差。保持安静,尽量不要搬动患儿,避免头皮穿刺[1]。护士应尽可能避免在头部操作,而采取选择四肢静脉来完成静脉留置[2]。2.新生儿头皮静脉。新生儿头皮静脉置管部位:额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  相似文献   

14.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构建过程中近吻合口静脉分离所造成的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损伤及AVF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可导致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缺氧,激活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以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壁的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导致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与狭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用于大隐静脉分离的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NTT)能够减轻静脉分离过程中所造成的静脉VV损伤,且保留的静脉周围组织具有外支撑作用,能够减轻手术后移植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减轻近移植静脉的缺氧及IH。近年来,该技术亦开始应用于AVF构建过程中的静脉分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应用该技术分离静脉构建AVF减轻手术后近吻合口静脉缺氧及IH的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牛宝英  高慧平  马彩艳 《全科护理》2011,9(33):3056-3057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可以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注治疗,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减少静脉炎、外渗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随着医学的发展,其途径不断增加,同时对减轻输液静脉穿刺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将静脉输液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随着医学的发展,其途径不断增加,同时对减轻输液静脉穿刺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将静脉输液及减轻疼痛的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可以长时间留置在静脉内,用于持续或间断静脉输液、输血、肿瘤化疗及长期静脉高营养输液。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仅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静脉穿刺而带来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多次间歇给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在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颈外静脉逆行穿刺留置输液在晚期肝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静 《护理与康复》2007,6(5):343-343
目的 为晚期肝病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方法 采用逆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输液.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平均留置时间10 d.结论 采用逆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输液,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提高静脉利用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理人员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史国芬 《全科护理》2010,8(4):337-33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住院病人在需要接受输液治疗的同时,也存在着输液风险,可出现感染、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良反应,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高质量的静脉输液,能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笔者对静脉输液采取了一些护理措施,减轻了肢体肿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