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改善.方法 对40例(60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4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60眼手术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516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16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内皮变化、并发症。结果 516眼术后3天视力≥0.5者316眼(占61.24%),术后1周视力0.5~0.8者389眼(占75.38%),随后6个月视力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良好、安全,术后并发症轻,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敏  刘仕录 《医学综述》2012,18(7):1107-110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对150例(180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5.5~6 mm一体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天后视力≥0.5者为94.4%,脱盲率达10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手术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5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3d、7d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231眼(占76.85%),术后7d裸眼视力≥0.5者265眼(占88.33%).术中并发症36眼,其中上方虹膜反复脱出7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3眼,晶状体上方悬韧带断离6眼.术后并发症145眼,其中角膜水肿103眼,前房出血26眼,一过性高眼压16眼.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496例(496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40眼,术后7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6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杰波  欧波 《海南医学》2010,21(17):87-8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38例(47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多,但经术后积极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控制,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对708例 (715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5.5~6 mm一体式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1 d及3 d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分别占66.06%、89.29%,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分别占78.16%、95.29%.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手术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规模化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王玉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0-30,3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硬核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其中26例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2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无差别(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少,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对68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8.5%,术后1周视力均在0.2.以上。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无需昂贵投入,医疗费用低,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操作安全的手术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3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和45例(53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糖尿病组的术后40只眼(75.5%)矫正视力≥0.5;非糖尿病组术后矫正视力≥0.5者共45只眼(84.9%)。两组术后视力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糖尿病患者中,术前瞳孔不能充分散大或术中瞳孔缩小的病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的提高,与一般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视力改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68例32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52例18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16例13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两者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且费用较低,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难点及优点,推广该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巩膜隧道反眉形切口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难点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结果:317例(373眼)术后一月视力≥0.4者有315眼(84.45%),患者对手术结果较满意。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易于掌握,经济高效,是基层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36例155眼,对其中15例15眼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5例15眼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0.4者11例11眼(73.3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体后囊膜破裂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手术中的各个步骤,但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谨慎细致的术中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洪艳  蒋晶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12-221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方法:对贫困白内障患者180只眼施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后视力恢复良好。32例视力水平1.0,40例视力水平0.8,41例视力水平0.6,43例视力水平0.5,0.3以下24例。结论: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医疗费用低,术式简便,方便广大农民患者,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顾继兰 《中原医刊》2007,34(21):69-70
目的 讨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23(43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视力、角膜反应及术中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满意,且对Ⅳ和Ⅴ级硬核白内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对61例(7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记录眼轴长度,轴长≤29mm的51眼为A组,>29mm的27眼(34.6%)为B组,术后记录视力,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包括纠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个月视力0.3以上者达73.1%,其A组42眼(82.4%),B组15眼(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在基层开展。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眼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可推广性;方法:对30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周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值入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1天及3天视力恢复大于0.5者,分别占69.28%和78.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视力恢复稳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卫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26-142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2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295眼(63.0%);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并发症53眼(11.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适合基层和防盲工作开展的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10例(241眼)患者行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术后1周,矫正视力>0.5有125眼,占51.87%,其中≥0.8有75眼,占31.12%.术后视力<0.1有3眼,占1.24%.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肯定,技术容易掌握,适宜在基层医院和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