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文信息”“范例信息”及其教学山东武玉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语文教学就是讲读课文,讲读课文就必须把一篇课文从字词句到段落篇章,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逐一讲读一遍,让学生尽可能掌握一篇课文涉及的所...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改革日趋“程序化”、“模式化”的今天 ,作为传统语文教法精华之一的“诵读法” ,已基本从语文教学中消失了 ,朗读也很有限 ,读课文仅是为了解、熟悉课文的内容 ,使教师能“酣畅淋漓”地表演“庖丁解牛”之技来剖析课文。读 ,成了讲析的铺垫 ,仅此而已。于是乎 ,预习代替了“读” ,“讲”代替了“读” ,“听”代替了“读”。语文课上 ,很少能听到琅琅的书声 ,更少见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指导。汉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扬弃” ,必须从传统语文教学的母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诵读”、“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只能导致“少慢差费”。如此效果,症结何在?除了教师缺乏经验、知识功底欠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语文即教课本”的观念在作怪。观念决定行动。有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有落后…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文课“讲风”依在。“课文分析式”教学依然有不小的市场。如何实现从“讲风”到“学风”的转变,把“教校”真正变成“学校”?如何让语文课走出“课文分析”的泥潭?“语境下的学生语言实践活动”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困境。请听杨振兴老师以《蜀鄙之僧》教学为载体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语文教学课文讲析得支离破碎,提倡语文教学课堂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语文教学应该讲求一个“一”字,即语文课堂要力求设计“一个”关键性问题,安排贯穿整个课时的讲析,这样,可突显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近期,学校开展语文教学优质课选拔赛,笔者应邀做评委。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较多的课堂呈现"跳跃式"教学。所谓跳跃式教学,就是指讲解课文时,课文的前自然段不讲而讲后自然段,或课文的铺垫部分不讲而讲重点的词句段,甚至前后段落交替讲解。笔者多年来担任的是数学教学工作,对这种语文“跳跃式”教学有点惘然,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愿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苦口婆心的劝学,是细致入微的分析,是持续扎实的读练,但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著名作家吴伯萧先生曾忠告语文教学:“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放在与生活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许多不足 :语文课本每单元之后几乎都有写作训练内容 ,但没有具体的写法指导 ;范文很难找 ,很大一部分课文都不能作为范文让学生充分利用 ;作文教学的模式僵硬死板 ,囿于技法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某种角度上说 ,当前的作文教学已陷入了困境。造成这种处境的原因很多 :没有权威的作文教材 ;学生阅读量小 ,视野狭窄 ;课文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文很难作为范文启发学生 ;部分教者误以为大讲特讲技法就是“授人以渔” ,殊不知那些抽象的名词、术语并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如何使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指导学生投入到…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课文,就是要扣紧词语。只有扣紧了词语,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词语,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所谓“扣紧”,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情批阅作文语言;从微观上讲,就是针对具体的词语,层层追问3个问题,即语言里“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这3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自己,在课堂上要问学生,并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在初小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一定分量的常识性课文,它们是小学语文科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我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总有一个偏向:单纯进行科学知识教育,脱离课文讲科学知识,结果效果不好。通过学习及教学的实践才认识到:教学常识性课文,必须全面实现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因为它是常识性的课文,必须教给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学知识内容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又不可以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地讲科学知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加强了语文科常识性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与科学常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恰当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现谈谈我教初小第七册语文有关常识性课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从“高负荷,低功效”的困惑中走出来,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盼重要课题。作为从事义教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除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的整体目标与要求,还要从微观上注重每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设计,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初中语文单篇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用钱梦龙老师的话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11)
在中学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必须坚持随机教学。所谓随机教学,就是紧密结合课文的讲解或作文、练习的评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教学。试以虚词教学为例。我们不能脱离课文讲解、作文或练习评讲孤立地给学生讲解某些常用虚词,  相似文献   

15.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是“讲”的重要,好的“讲”,可以振聋发聩,使人茅塞顿开;不好的“讲”,则会弄得人昏昏欲睡,如堕五里雾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的重要。得法的读,可以使人学富五车,文笔惊人;不得法的读,则如“小和尚念经”,浮光掠影,收效甚微。因此,认真研究“讲”的技巧、“读”的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中学语文课本将课文分成讲读、自读两部分,以讲读课文为主干,为脊梁,以自读课文为枝叶,为皮内,这一基本构架是既符合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又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从孔夫子杏坛讲学,这个“讲”字已有近三千年历史,从颜渊等七十二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们常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一种是“浓墨重彩”的方式,像对待讲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地精讲细练。一种是“轻描淡写”的方式,利用半节课说说字词、读读课文,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7.
新编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课内自学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对于这三类课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谈谈我的做法。一、讲读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因而教学方案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读分析,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是课文讲授与作文教学脱节。教师不能把课文知识与写作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学到的课文知识与写作知识“两股两行”,即是孤立的静止的,因而学生不会写作是很自然的。尽管人教社在课本各单元之后都配有适当的写作练习,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只顾讲基本篇目,置写作练习而不顾。教师仅仅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左分析右分析,不能把课文讲授与学生的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到头来,多数  相似文献   

19.
笔者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讲析课文的方法存在“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提出宏观着眼、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梳理教学法,并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例子,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总不能什么都‘喂’给学生,更不可能永远教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叶老在这里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运用课文的例子,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采取“两变”与“两统一”的方法,通过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好课文例子,是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现论述如下,供参考。1、变讲为导,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