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以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以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40例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及疾病转归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双眼同时视物不见、双眼片侧视物不见、双眼先后视力下降、单眼视力下降为患者就诊主诉。经完善检查后确诊前循环脑梗死8例,后循环脑梗死18例,颈动脉闭塞4例,烟雾病6例,脑血管畸形4例。单眼功能障碍主要为前循环障碍引起;后循环病变多表现单或双侧枕颞叶梗死,脑干梗死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结论在脑血管病中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因中有前循环障碍、后循环障碍,单眼视力障碍多为前循环病变,是颈内动脉缺血或闭塞的眼部表现;双眼同时病变主要为后循环障碍累及枕颞叶所引发。  相似文献   

2.
小脑梗塞较少见,现将我院经CT扫描证实的3例报告如下: 例1,男、72岁,86年1月4日来诊。患者于来诊前7天晚上看完电视准备上床时,突感左侧肢体麻木不灵,活动后好转。第二天晨起时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走路不稳,似酒醉感。第三天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右小脑半球梗塞、脑萎缩收住院。患者自病后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及呕吐。以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20/13kpa。神志清楚,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余颅神  相似文献   

3.
以扭转痉挛为首发症状的脑梗塞1例报告李长顺颞传艳刘群患者,男,56岁,于入院前2天晨起时突然出现右颈部、右半身及右侧上、下肢向左扭转,不能言语、行走,睡眠时扭转完全消失。在当地针炙治疗不见好转而入院。既往健康。查体:神清,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高颅压重度视力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采用腰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特发性高颅压重度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恢复顺利,术后7d复查视力,均无明显变化,腰穿复查颅压110~190mmH2O。术后3月复查视力(16眼),10眼好转,1眼无变化,5眼加重。视盘水肿均消失,无低颅压症状。结论腰池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特发性高颅压重度视力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从CT扫描应用以来,有不少偏盲患者被证实为枕叶血管病。现将我们遇到的两例介绍如下: 例一:男26岁,入院前2周晨起准备洗脸时,突然看不见右侧物体,同时伴有头痛,但还能照常工作。第二天呕吐2次,经当地医院按青光眼及高颅压治疗,头疼好转,但仍看不见右侧物体,而来我院。当时查体神清语明,眼球运动自如,视力右眼1.2,左眼1.5,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正常。眼底正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 ,2 8岁 ,近 1年经常晨起出现四肢运动不灵 ,经活动后数分钟恢复正常 ,入院前 1d ,晚饭大量饮酒 ,次日晨起四肢完全瘫痪被收住院。患者于近 10年有 4次类似发作 ,其外祖父与两个舅舅患有同样疾病 ,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好转。入院查体 :神清语利 ,躯体检查无  相似文献   

7.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ARN)在临床中罕见,国内仅有1例报道[1],我科收治l例HSE后7d出现双侧ARN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肉联厂工人.本次入院前因"高热、反应迟钝及发作性左侧口角抽搐3d"就诊于外院,头颅CT及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肺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伴胸膜增厚,左肺下叶炎症,并行腰椎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蛋白略升高,氯化物降低,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炎",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未再出现抽搐,体温下降,反应迟钝好转.本次入院7d前双眼出现视物模糊,3d内进展为眼前指动,无体温升高及意识改变,未再出现抽搐,予地塞米松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1例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过探讨其临床特点,以避免误诊误治。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主因"恶心、呕吐1 w,行走不稳1 d"于2017年2月13日入院。现病史:2017年2月6日晨起后出现恶心、呕吐,伴头晕,表现为头部昏沉感,不伴视物旋转,服用藿香正气胶囊后上诉症状稍好转,仍间断发作,共发作3次。2月12日晨起后出现行走不稳,向右侧偏斜,不伴肢体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2年元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脑干肿瘤35例,33例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位于桥脑13例,延髓11例,桥、延脑交界处9例。方法:均经头颅CT、MRI扫描确诊后施行显微手术,镜下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7例。结果:临床痊愈16例,好转14例,死亡3例。7例部分切除者5例术后半年至2年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脑干既往视为“禁区”,随着CT、MRI临床应用,器械改进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有条件的单位施行脑干肿瘤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选取本科2002年5月~2005年7月间以自发性脑出血收治的患者,排除标准(1)各种外伤性脑出血者;(2)高血压性脑出血者;(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住院不满1周而自动出院者;共纳入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36.8±18.1)岁;7例存在明显诱因,运动时3例,情绪变化1例,晨起1例,体位变化2例,无明显诱因者35例;临床表现:头痛34例,呕吐18例,偏瘫5例,抽搐2例,眼睑下垂合并视力障碍1例,耳鸣、耳痛并面部刺痛1例,口角偏斜2例,鼻腔出血1例;全部病例均作颅脑CT或MRI检查,部分患者进行MRA或CTA检查,其中脑实质内出血32例,脑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LEMS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以复视为首发症状,部分合并有睑肌无力。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或X线确诊为肺癌,3例患者经电刺激试验后显示高频重复电刺激波幅升高200%以上,6例(66.6%)手术后病理检查小细胞肺癌。结论 对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到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可能,常规行神经电刺激实验和简单的胸部CT或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作者为9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使用激光手术的结果,并简要地讨论了该项技术的优缺点.病例报导:共9例,男3例,女6例,年龄30~58岁,其中6例≥50岁.9例中,蝶骨部脑膜瘤4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溴沟,右额底和左侧侧脑室脑膜瘤各1例.临床症状因肿瘤部位不同而各异,4例蝶骨部脑膜瘤患者,分别表现为一般颅高压症状,记忆力减退与智能障碍,视力障碍与左侧轻偏瘫,以及视力障碍与表达性失语;1例嗅沟脑膜瘤表现为嗅觉丧失及Foster-Kennedy综合征;1例右额底脑膜瘤表现为头痛和癫癎大发作;另1例侧脑室脑膜瘤表现为命名性失语和右侧轻偏瘫.所有患者,皆经CT扫描,显示相应部位有巨大高密度瘤影.作者使用Sharplan733型CO_2激光器(可与手术显微镜联合应用,输出功率为15~70瓦)施行了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达到肿瘤肉眼全切,并经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V-P分流术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VP分流术,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以隐球菌计数阴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V—P分流术后症状快速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剂可明显减量。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d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最后痊愈9例,好转2例。10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V—P分流术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优于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或留置Ommaya者。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及护理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1-04—2011-10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采用动脉内介入溶栓法进行治疗,同时给予严密的护理方法,后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机体体征溶栓半小时后显效,24h后基本恢复18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10例,无变化6例,均无加重表现;1个月后基本恢复21例,显著好转13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均无加重表现。治疗前脑CT有低密度改变者5例,1个月后CT复查显示低密度区缩小明显。结论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颅咽管瘤囊性变者约占70%。治疗后,若囊肿扩大,多视为治疗失败,而给予反复囊肿穿刺、再手术、注入细胞毒性剂及放射治疗等处理。而这些治疗亦可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甚至致命。作者报告2例典型病例,手术与放射治疗后,残留囊肿增大,未经再次手术、囊肿最后缩小:例1,男,47岁,视野缺损2.5年。CT 见鞍上48cm~3低密度肿物。经右额行肿瘤次全切除。病理检查为囊性颅咽管瘤。术后1周(放疗前1月)CT 见肿瘤残留15cm~3.予放射治疗,量55.8Gy。治疗后5个月,CT 见病变达42cm~3。因无症状,未做处理。5个月后CT 复查,病变为21cm~3;15个月后复查,病变为16cm~3。治疗后4年来,情况良好。例2,男,14岁,轻头痛、进行性视力障碍18月。CT 见78.4cm~3之鞍区占位病变,第三脑室变形,中度脑积水。开颅行肿瘤次全切除。病理检查示多发囊性变颅咽管瘤。术后2周CT 见肿瘤56.6cm~3。行放射治疗,量55.1Gy。因视力恶化而中止治疗。此时CT 见肿瘤增大。第二次开颅,进一步切除肿瘤,并行脑室腹腔分流。2个月后患者嗜睡、呕吐、癫病;CT 见肿瘤达110cm~3,6周后进一步增大达162cm~3。仅对症处理。5个月后CT 复查见肿瘤缩小至48cm~3,另经9个月后肿瘤缩小  相似文献   

16.
枕叶梗塞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T应用以前,枕叶梗塞多不易得到确定诊断,我科近2年多以来经CT检查并结合临床诊断的枕叶梗塞共3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0.5岁,其中51~60岁15例(46.9%),61~71岁11例(36.4%)。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26例,有动脉硬化者6例。 二、症状及体征: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半数以上(25/32),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突发性视力障碍,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脓肿发病特点和预后,以及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62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脑脓肿患者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疗法;其余10例采用手术切除疗法。结果微创手术组治愈43例,治愈率为82. 7%; 6例好转,好转率为11. 5%。开颅手术组治愈6例,治愈率为60. 0%; 3例好转,好转率为30. 0%。术后6例患者死亡,开颅组和微创穿刺组各3例。结论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脑脓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BP)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麻痹 BP 极为少见。现将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男性,19岁,工人。于1983年11月4日晨起洗脸时,发现右眼闭不拢,嘴巴向右歪,吃饭时食物残留于右颊内,并且感到右耳垂后胀痛,经针刺治疗不见好转。7日始发现左眼亦闭不上,进食,水时双侧均颊食及涌水,来诊收住院。检查:神清,发育正常。视力、视野及眼底正常。双侧角膜反射迟钝,双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示齿、鼓气和噘嘴等动作。双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舌前2/3味觉减退,余颅神经正常。双  相似文献   

19.
虽然前交通动脉瘤(ACoAA)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其引起的视力障碍者并不多见。本文报道一例因ACoAA破裂导致视力视野障碍的病例。 40岁男性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突发性同向偏盲,右眼视力急剧下降(眼前数指)和轻微头痛。CT平扫及增强扫描提示为ACoAA,并有部分瘤内血栓形成,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一突向下方的约7mm大小的ACoAA。除视力症状外无其它神经系统障碍。术中见视交叉周围蛛网膜下腔可见少量凝血块。动脉瘤起于右侧大脑前动脉A_1和A_2段结合部并突向下方,穿透了视交叉的右侧部分并压迫右侧视束。术中夹闭瘤颈并将包埋在视交叉内的动脉瘤体分离出来予以切除,瘤体内可见血栓。术后病情平稳,但视力障碍无好转,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已完全夹闭。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5岁。因头痛、反应迟钝、双下肢活动不灵,以右侧为重10天而就诊,按脑梗塞治疗两周不见好转,一天前大便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逐渐出现意识朦胧,大小便失禁、抽搐,4小时前出现昏迷急来我院。查体:深昏迷状态,左侧瞳孔6.0mm,右侧瞳孔3.0mm,呈去脑强直状态、双Babinski( ),头颅CT显示:双侧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左侧脑室受压显示不清,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明显右移,环池不清。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