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钨铼 3—钨铼 2 5快速热电偶的特点 ,并对钨铼 3-钨铼 2 5快速热电偶测量钢液温度进行了高温比对试验 ,对试验数据和推广使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2.
钨铼热电偶适用于还原性气氛,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航天、航空及核能等行业,可以部分取代贵金属热电偶,是高温测量领域中很有前途的测温材料。为了保证在工业领域钨铼热电偶测温的准确性,需要对其进行不同温度段的校准。本文主要介绍300~1500℃钨铼热电偶的校准方法,并对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科技和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钨铼热电偶已在金属冶炼、原子核、航空、机械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转炉炼钢、钢水连续测温当中利用钨铼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在原子反应堆正常运转中作堆内材料试验的测温手段。要保证测温准确,应有对钨铼热电偶的准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粉末冶金法制备钨铼合金中的混料与还原工艺,以及未来可能用于制备纳米结构钨铼合金的新兴工艺。介绍了钨铼合金应用于热电偶和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钨铼热电偶在测温方面以及钨铼合金作为面向等离子体材料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钨铼快速测温热电偶,是国内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近两年来所研制生产出来的一种新型热电偶。它可以广泛用于金属液体的温度测量。特别适用于炼钢过程的温度测量。与铂铑快速测温热电偶相比,有着测温范围广、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钨铼快速测温热电偶在我国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钨铼热电偶校准装置以及钨铼热电偶的制作、安装、标准器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立式高温检定炉作热源,光电高温计作为标准,对钨铼热电偶进行校准。根据校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在1 500~2 300℃温度段校准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在0.6%t以内。  相似文献   

7.
钨铼热电偶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再结晶温度、高热电动势值、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气氛炉、石油化工中的高温裂解炉等高温测温领域中。对应用于高温氧化、硫化气氛等强腐蚀性气氛中的热电偶,一般采用外套保护管密封,形成实体型防氧化结构的方式。文章综述了测温用钼基保护管制备的关键工艺,钼管硅化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测温用钼管的发展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稀土改性钨铼5/20热电偶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钨铼热电偶材料性能影响因素,通过EDS、SEM等分析手段,对微量元素分布、材料微观组织等进行表征,探讨了稀土元素改性对WRe5/20热电偶材料力学、电学以及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该热电偶材料热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测温允差小于0.5%t,具有良好的测温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钨铼热电偶在空气中的热电动势稳定性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钨铼热电偶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钨铼热电偶在空气中的高温稳定性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钨铼热电偶由于某一极完全氧化而导致材料性质发生了质变,从而引发了与之相应的热电性质的根本改变;首次揭示出钨铼热电偶两极的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是不同的;发现了钨铼热电偶的体电阻与热电势具有同时突变的特性,从而,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对其寿命进行预报。本项研究结果为钨铼热电偶的生产及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高性能钨铼热电偶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钨铼热电偶材料热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其补偿方式,通过EDS、SEM等分析手段,对微量元素分布、材料微观组织等进行表征,探讨了微量元素分布及微观组织与热电特性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钨铼热电偶补偿温度对测温精度的影响,该热电偶材料制成的快速偶头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其稳定性可控制在±3℃以内,具有良好的测温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蠕变曲线测定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一种含4.2%Re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行为和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晶合金在试验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内,对施加应力和温度有明显的敏感性,并测算出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激活能和应力指数。在蠕变初期,合金中γ′相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形成N-型筏状结构,蠕变断裂后在远离断口区域形成的筏状γ′相逐渐转变成扭曲形态,在近断口区域的筏状组织转变成与施加应力轴方向呈近45°角度倾斜。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攀移越过γ′相,位错的攀移通过割阶沿位错线运动而逐步实现;而在蠕变后期,合金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剪切筏状γ′相。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Ni-W-P合金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研究化学镀Ni-W-P镀液中硫酸镍、钨酸钠、次亚磷酸钠、柠檬酸三钠、稀土添加剂含量对镀层中磷、钨含量和镀速的影响以及镀层中钨含量对其耐蚀性和耐磨性的影响,采用721B分光光度计、EDTA络合滴定法和磨损试验法对化学镀Ni-W-P合金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稀土添加剂可提高镀速1/4左右,但镀层中钨含量下降,磷含量增加;在硫酸和盐酸中镀层的耐蚀性随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本工艺性能稳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合金化W-Cu固溶体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W-15%Cu和W-25%Cu两种复合粉,开展了机械合金化诱导W-Cu固溶度扩展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两种粉末经8 h高能球磨后,Cu固溶入W中形成固溶体.机械合金化诱导W-Cu固溶度扩展的主要机制,一方面是高能球磨过程中所引起的粒子纳米化,形成大量的纳米界面,许多原子"储存"在这些纳米晶界上,诱导W-Cu固溶浓度扩展.另一方面是机械合金化过程晶格严重畸变,晶粒内部生成高密度缺陷,成为溶质快速扩散的网络通道,诱导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干燥-氢气还原法制备出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并对由该复合粉末所制得的压坯进行了高温烧结,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体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制备的W-20wt%Cu超细复合粉末颗粒细小,平均粒径在200nm左右;喷雾干燥后的氧化物复合粉末在还原后产生了新的合金相(Cu0.4W0.6),还原后的复合粉末由Cu0.4W0.6相和Cu相组成,而且两相的晶粒度达到纳米级,其中Cu0.4W0.6相的晶粒约为33nm,Cu相的晶粒约为63nm;复合粉末具有很高的烧结特性,经高温烧结后合金致密度达到98%以上,而且金相组织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掺到原料W粉中微量Si(400ppm)在W-7Ni-3Fe重合金中的分布及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Si主要以固溶形式分布在W晶粒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在掺杂Si的W-W及W-基体相界面富集SiO2和Na2SiO3在未掺杂试样的断口表面发现了较弱的WO2的XPS谱,而在掺杂合金中未发现WO2。  相似文献   

16.
微量Si在W-7Ni-3Fe重合金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掺到原料W粉中微量Si(400ppm)在W-7Ni-3Fe重合金中的分布及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Si主要以固溶形式分布在W晶粒中.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在掺杂Si的W-W及W-基体相界面富集SiO2和Na2SiO3在未掺杂试样的断口表面发现了较弱的WO2的XPS谱,而在掺杂合金中未发现WO2.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s of W-20Cu nano-crystallit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like XRD and SEM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W-Cu powder obtain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milling tim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W-20Cu composite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increasing milling time,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W-Cu composite powder decreased and kept steady at last, and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W(Cu) solid solution was 6.6 nm for milling 20 h. The microstructure of W-20Cu composites became homogeneous and tungsten crystallite size became fine.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W-20Cu composites increased. The value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peaked when milling time was 20 h.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能球磨结合真空热压的手段制备了W-10%(质量分数)TiC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复合粉体及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得到了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nm的纳米复合粉体,粉体经过1700℃真空热压烧结后致密度达到99.1%,并且保持细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0.8gm)。热压和高能球磨导致的机械活化以及引入的Fe、Ni等杂质是复合材料低温烧结达到高致密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高纯钨粉、钛粉和TA2钛片为原料,分别采用液相烧结法和熔渗法制备了Ti含量为10%的W-Ti合金;测量了W-10%Ti合金的密度和杂质(C、N和O)含量,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W-Ti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熔渗法制备的W-Ti合金致密度达94%以上,相结构由含有较多富Ti相的固溶体β(W/Ti)组成;液相烧结的合金致密度为90%左右,组织相对均匀;两种方法制备的合金杂质(C、N和O)含量均较低.探讨了液相烧结制备W-10%Ti合金时固溶体扩散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M. Balden 《Thin solid films》2011,519(12):4032-4036
Bonding structure of carbon and metal as well as nanostructural changes of metal-doped amorphous carbon films (a-C:Me) were investigated depending on metal type (W, Ti, V, and Zr), concentration (<25 at.%)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 1300 K, except W: < 2800 K). Pure C films exhibit ~ 2 nm distorted aromatic and graphene-like regions. Both increase in size with annealing. After deposition the metals have carbide-like bonding 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atomically disperse in an amorphous environment. Anneal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carbide crystallites (TiC, VC, ZrC, WC, W2C, and WC1 − x) of several nanometers. The VC particles reach the largest size up to 1300 K. All metal dopings reduce the erosion rate against oxidation (expect V) and hydrogen imp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