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轨迹中的停留点识别是将空间轨迹转换为语义轨迹的关键步骤.当前轨迹停留点识别方法缺少对轨迹记录点时间连续性的考虑,导致识别出的停留点缺乏时间信息.同时,在轨迹点缺失的情况下,停留点信息也无法被准确识别.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速度的时空聚类方法,首先通过缺失轨迹的时空特性确定真实缺失子轨迹,并根据缺失轨迹的平均速度对其进行插值填充,再结合轨迹速度特征和时空特性识别轨迹中的停留点.实验采用GeoLife轨迹数据集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用户的停留点,并对轨迹中的干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车载GPS定位设备的普及, 产生了大量的车辆轨迹数据和位置信息, 各种轨迹挖掘技术也应运而生. 然而, 现有的轨迹挖掘技术较少考虑用户的隐私泄露问题, 因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隐私保护的车辆轨迹数据停留点挖掘方法. 在该算法中, 首先通过密度聚类筛选出轨迹停留点, 其次结合差分隐私技术对停留点进行隐私保护. 通过实验验证, 该方法不仅能有效识别出停留点的位置, 还能保护其隐私不被泄露.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出租车交接班行为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挖掘的出租车交接班行为精准识别的方法。首先,分析出租车停留状态的数据特性后,提出了一种出租车非运营状态停留点检测方法;然后,对停留点进行聚类,从而得出了潜在的出租车交接班地点;最后,基于出租车交接班事件的判断指标与出租车交接班时间的核密度估计,有效地识别出出租车交接班地点和时间。以福州市4 416辆出租车的轨迹数据为实验样本,共识别出了5 639个交接班地点,这些交接班地点在市民主要工作区域、交通枢纽、商圈以及风景名胜。而识别出的交接班时间主要在凌晨4:00—6:00与傍晚16:00—18:00,与福州市民众出行规律相吻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出租车交接班的时空分布,能为城市的交通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合理建议,且使公众打车出行更加便捷,提高了出租车的运行效率,为城市加油站、充电站等汽车相关设施的选址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现移动用户在特定时间段的轨迹特征是实现用户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关键之一.采用过滤——精炼策略,研究了如何从单用户的大量轨迹数据中发现其在较长时间内的特定时间段的兴趣点.在过滤阶段,将用户连续若干天中同一特定时间段内的轨迹数据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从而得到用户在这些天中每天的该特定时间段的停留点.在精炼阶段,对所有的停留点再一次聚类,进而得到用户在这些天中该特定时间段的兴趣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轨迹数据保护方法是当前隐私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现有轨迹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多数采取在所有位置点上加噪的策略,这在保护轨迹数据的同时也降低了保护后数据的可用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入兴趣区域的差分隐私轨迹数据保护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用户长时间停留的相近位置点集合定义为兴趣区域,将兴趣区域的中心点定义为驻留点。然后通过划定阈值的方式,从所有驻留点中挖掘出频繁驻留点,使用驻留点替代原轨迹数据中对应的兴趣区域,精简轨迹数据。最后利用Laplace机制对频繁驻留点进行加噪。该方法仅需要在轨迹数据的局部数据点上进行加噪,即可实现对轨迹数据的差分隐私保护。分别在真实数据集和仿真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护轨迹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样不规则轨迹的停留点检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聚类的停留点检测算法。首先基于数据场理论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时空特性的混合特征密度测量方法,然后根据停留点中心密度比入口大的特性,采用过滤—精炼策略提取停留点。在过滤阶段,将时间连续且满足最小密度阈值的点作为候选停留点。在精炼阶段,通过最大阈值筛选出实际停留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采样不规则轨迹中的停留点,相较于已有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低的时间消耗。  相似文献   

7.
武旭晨  朴春慧  蒋学红 《计算机应用》2019,39(10):3071-3078
针对电动出租车充电站优化选址问题,构建了以未满足的电动出租车充电需求量和新建充电站的固定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电动出租车新建充电站选址模型,并提出基于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为解决未满足充电需求量计算的性能瓶颈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未满足充电需求量并行计算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运行时间约为基于CPU串行算法运行时间的10%~12%。以北京为例,收集、处理相关多源数据,对提出的选址模型进行了应用示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充电站优化选址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技术在分析与挖掘交通大数据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快速有效地对出租车的运营模式与载客策略进行分析,设计效益指数模型对出租车效益进行量化排序,以高效益出租车为研究对象,基于Spark大数据框架开发一个轨迹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首先,处理高效益出租车轨迹数据得到用于可视化的特征数据.而后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统计分析高效益出租车运营特性并实现交互式图表展示,采用蜂窝形格网与DBSCAN算法对不同时段高效益出租车载客点进行热点可视化,实现基于缓冲区的交互式轨迹查询并提取出轨迹相关因子.最后,利用成都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验证了所提平台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居民出行的随机性和出租车行驶的机动性,对出租车轨迹数据进行载客热点区域的挖掘,得到城市居民出行规律。由于出租车轨迹数据密度分布不均匀,应用一般的聚类方法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分区的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求取每个出租车上车点位置数据的局部密度,得到密度峰值点作为簇中心,实现对轨迹数据集基于密度的快速划分,得到不同密度的轨迹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密度的出租车载客热点区域,提高聚类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和位置感知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位置数据.目前对位置数据的研究大都关注于活动轨迹的挖掘,而少量对于个人驻留规律的研究也只停留在识别出驻留点,却缺乏进一步的挖掘.本文基于基站采集的位置数据进行研究,依据基站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识别驻留点的方法.继而提出了两种挖掘驻留规律的方法.最后使用真实数据对算法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空载电动出租车的充电桩推荐方法(CPRM-IET,charging pile recommendation method for idle electric taxis),来为空载状态下的电动出租车推荐最佳充电桩。空载状态下的电动出租车移动一般依赖于驾驶人的潜意识移动倾向和驾驶习惯,因此需要根据其历史移动轨迹来预测其未来移动,从而找到充电额外移动最小的若干充电桩。在CPRM-IET中,使用了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机制的循环神经网络(DA-RNN,dual-stage attention-bas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模型来预测电动出租车的未来轨迹,DA-RNN模型包括输入注意力机制和时间注意力机制。输入注意力机制在每个时刻为输入的行驶记录分配权重,而时间注意机制为编码器的隐藏状态分配权重。根据预测轨迹,再选择额外移动最小的若干充电桩,并推荐给电动出租车驾驶人。仿真结果表明,CPRM-IET可以在额外移动和均方根误差方面取得较好的结果,反映了CPRM-IET可以准确地预测空载电动出租车的未来轨迹,并向这些电动出租车推荐合适的充电桩。  相似文献   

12.
虽然近年来电动汽车销售市场在不断扩大,但过低的充电桩利用率使得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商的收益并不乐观。通过大数据分析充电站的部署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充电桩利用率。阐述了演化计算和群体智能主要算法的原理,研究了充电站规划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论述了演化计算和群体智能在充电站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了演化计算和群体智能在充电站规划过程中的改进方式,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系统应用于充电站规划的可能性,并对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面对城市出租车高空载率和乘客打车难问题,本文针对出租车司机端和乘客端分别进行载客热点和打车热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算法的数据处理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对北京市182辆出租车的GPS轨迹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数据精度;对于不同的受众,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相关热点.实验表明,划分目标用户进行各热点的推荐不仅可以有效地为出租车司机提供高概率的载客热点,乘客打车难问题也有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出租车GPS装备的普及使用产生了大量轨迹数据。出租车异常轨迹的检测和分析,可为惩罚具有欺诈行为的出租车司机提供有益支撑。针对出租车稀疏轨迹,基于轨迹相对相似度检测异常轨迹,由于其具有不对称性,类似于DBSCAN的传统密度聚类方法无法适应此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密度RDBSCAN算法用于出租车异常轨迹聚类检测。对于聚类得出的候选异常轨迹,结合轨迹密度异常值和轨迹长度异常值的概念,利用证据理论综合前述2个因素来判别轨迹的异常程度,进而得到异常程度最高的TOP-N异常轨迹。使用旧金山真实的出租车数据,通过提取相同起点和终点(Origin-Destination, OD)的轨迹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异常轨迹,并成功给出异常程度最高的TOP-N异常轨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向共享电动汽车系统提出了一种充电站位置优化的方法,充电站的容量和服务范围内的需求量相适应;该方法基于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其目标考虑了满足服务的收入,车辆折旧成本和充电站的充电桩运行成本,目标函数为最大化共享电动汽车服务商的利润.最后进行了模拟仿真来测试方法的松弛度和性能,模型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解决较大规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站建站选址过程中出现的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等问题,使其一方面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自身经济收益,本文依据某公司车桩一体平台所采集的新能源车运行数据和充电桩充电数据,结合公司的实际投资建设需求,在充分考虑了充电站的经济收入和各类投资费用后,以最小扭亏为盈年限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充电站选址规划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我们在初步给定的15个预选站点中,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得出各站点最小扭亏为盈年限以及所需配备的充电桩的个数。根据模型求解结果,发现站点6是以收回投资成本的最短年限为依据的最佳站点,而以年均收入为依据的最佳站点是站点1,这是与实际工作经验想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出租车在日常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出租车的分布与叫车需求分布之间难以匹配,从而导致打车困难问题的出现,这一现象在大型城市尤其明显。造成打车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司乘之间信息不能互通,GPS、车联网等技术能够提供车辆位置、运行轨迹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提供至司乘双方能够提升出租车运营效率。现有信息处理方法较为简单,忽略了较多关键影响因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出租车轨迹和路网数据来衡量打车难度的出租车流量模型,并通过综合时间、天气等因素对模型进行优化,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基于该模型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抽取有用信息,提供给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最后,本文基于实际出租车数据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