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财富及生产力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但目前我国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大量既有建筑在地震下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城市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抗震韧性以控制地震灾害后果、提升功能可恢复能力为目标,为破解城市防震减灾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建筑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是城市震后快速恢复功能的基础.面向我国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普遍偏低的基本情况,项目组历经多年技术攻关,在既有建筑"损伤机理"、抗震韧性"评价方法"、功能可恢复"设计理念"和抗震韧性"提升技术"四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技术突破,支撑了多个抗震韧性工程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评估理论为基础,考虑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特点,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国内外规范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既有建筑地震作用取值方法、抗震设防性能目标及性能指标的量化标准。给出既有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形成较为系统的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价体系,其实用性及有效性通过对某一实际工程进行的抗震性能评估得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拟建之初有明显降低,有必要建立既有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时,为获得较合理的评估结果,应根据后续使用期确定相应地震作用取值。结合给出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指标及其量化标准,该评价体系能够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可靠的抗震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事故频发,给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形成了安全隐患,并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所以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使用抗震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强化其建筑结构的稳定程度,让该建筑物可以始终维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为此,简述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点,将其概念设计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提升该建筑物的质量以及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 8 度区某既有医疗建筑为例,对其进行基础隔震加固设计提升抗震性能。采用 ETABS 软件对隔震结构和原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技术可显著提升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下该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保护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安全,更能保障该医疗建筑在震后的应急救灾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脚步加快,人们对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强化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有利于提升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强化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性稳定发展。影响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因素有很多,设计人员要对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全面优化和改善,促进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高层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合理性,保障其安全性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目前工民建的发展来看,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的整体安全性,更好地发挥工民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为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不断,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及国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危害;建筑房屋是地震灾害中受创比较严重的物体之一,据有关地震灾害研究专家分析,致使人们在地震中丧生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房屋的抗震性能差,难以抵挡地震灾害的冲击破坏,建筑房屋的倒塌使得人员伤亡量惊人。所以在此形势下,为了能够防御地震灾害,尽可能地减少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危害,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就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浅显探讨,并对抗震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对有关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地震的破坏性极强,容易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必须重视抗震性能的提升,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本文对建筑建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原则、问题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杜成义 《云南建材》2014,(5):205-206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地震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在选房、购房中,人们更加重视房屋的抗震性能。面对地震频发这一现状,如何才能够对既有建筑进行有效的抗震性能检测成为了头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检测及加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检测方法,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检测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参考意见,并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房屋的加固技术,以期为我国的房屋建筑防震、抗震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某既有混凝土框架医疗建筑为例,开展了基于减震技术和基础隔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分别采用Perform-3D和ETABS对减震和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减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案可较好地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效控制主要构件的损伤程度,但楼面最大绝对加速度仍超出了3 m/s~2,关键设备在震后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基于隔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案则可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楼面最大加速度平均值降低至1. 69 m/s~2,可有效避免重要设备的倾倒损坏,保证了该医疗建筑在震后的救灾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根据ASCE/SEI 41-17介绍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ASCE/SEI 41-17是一部完全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标准,采用ASCE/SEI 41-17进行抗震性能评估首先应确定建筑抗震性能目标,包括结构性能水准和非结构性能水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程序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筛查,第二级为基于缺陷的抗震性能评估,第三级为系统性评估。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讨论。两国标准在抗震性能评估理念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但在具体方法上有较大差异。美国标准直接进行中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而我国标准采用小震验算并结合抗震措施评估进行综合鉴定的方法。此外美国标准中还有利用基准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简化方法,值得我国标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建筑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其抗震性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具体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和结构性能的抗震安全评价等内容,希望对提升我国建筑抗震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合理分析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基础上,科学地对目前我国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解决办法和设计优化措施,从而有效地探究提升我国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风格和形体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形体对于建筑结构整体的性能有着相应的影响。本文结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筑形体对于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相应的工程实例,对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建筑抗震鉴定与修复指南》,简单介绍了欧洲既有建筑结构抗震评估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性能的抗震鉴定目标、结构评估信息、认知水平的概念、量化分析方法等.并与我国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两者的异同点,供我国广大既有建筑抗震评估工作者参...  相似文献   

16.
从高层建筑住宅结构抗震设计角度着手分析,探究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要点所在,旨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寻求合理对策,提升结构设计合理性,具备更强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破坏作用,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期对后续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推动我国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其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抗震设计.通常在设计地下建筑设施和建筑结构时,都需要考虑结构抗震、地下结构抗震以及综合性因素,以此确保地下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抗震功能,分析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提升,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大,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本文从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出发,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抗震性能的调整、抗震设计方法等内容作了论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建工程的推进,既存房屋数量增多,结构类型复杂化、房龄跨度加大。由于当时设计水准的限制,材料的老化、受到偶然作用等因素,房屋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是否有安全隐患引起广泛的重视。如何评估既有结构的抗震性能,各国专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新西兰地震工程协会(New Zeal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ssociation,简称NZSEE)编制了《既有建筑抗震评估与抗震性能提高措施指南》[1](以下简称NZSEE指南),并提出既有建筑抗震性能的分级评估方案:初步评估法,详细评估法。文章在简述NZSEE指南背景后重点介绍了初步评估法,并与国内的既有房屋抗震鉴定程序对比,对我国既有建筑评估法,特别是大范围房屋的检测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9,(21)
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建筑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其中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建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震频发,要求土木工程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本文对土木工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