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华  岳兴太 《现代保健》2011,(16):179-18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最严重且难以治疗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40%[1].DN是糖尿病进程中因微血管受损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2],造成蛋白尿排泄和滤过异常.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桂丽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720-172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几乎可累及肾脏所有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脏间质和血管。DN早期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肥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病率可达到20%~40%,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肾小球高滤过、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球肥大、细胞基质积累等原因所致,进一步导致肾小管的纤维化和肾小球的硬化。近年来,关于DN患者尿蛋白与足细胞的功能和形态改变有着密切联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在DN早期,由于足细胞的足突消失和融合,且随着病情进展,足细胞损伤积累可导致凋亡与脱落的发生、肾小球基底膜受到破坏、大量蛋白尿产生,促进DN进展为ESRD。因此,研究清楚足细胞的损伤机制将有助于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限蛋白饮食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衰及糖尿病(DM)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增加,临床以蛋白尿为主要特征;晚期GFR下降,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浮肿,高血压等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早期进行饮食干预,即糖尿病一经诊断就给予限蛋白饮食(低蛋白和植物蛋白摄入),将有助于降低GFR,阻止肾脏损害,逆转病情,防治DN,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773-177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且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DN,DN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代谢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临床DN的发生,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对早期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均有利。抗高血压治疗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度。下面是关于DN的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1999年国内初步统计,它是国内导致终末肾衰竭的第二位疾病,占全部透析患者的13.3%。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且多起病隐匿、病程长,故其肾脏病变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进展快。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不良的血糖控制与年龄相关的病变共同作用,可加速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而一旦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呈进行性下降,其病理损害便不可逆转。因此,如何认识和管理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及其肾功能保护与处理,其重要性正在引起全球内科医师和保健人员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车骧 《家庭医学》2004,(3):50-50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最常见、危害性大的并发症。其病程进展缓慢、隐匿,大致分为5期:1、2期为临床前肾病,以肾体积增大,滤过率增强为特点;3期为早期肾病期,以微量白蛋白尿(MAU)为特点,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为30~300毫克;4期为临床肾病期,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其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导致糖尿病性肾脏病变。患者首先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其次出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最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则多数有严重的肾组织损害。早期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较轻,只有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漏出,此时为选择性蛋白尿。呈后期,则大分子的IgG亦能漏出,为混合性蛋白尿。尿中排出β_2—微球蛋白(β_2—mG),提示肾小方功能的损害。临床上测定尿β_2—mG值能较早期发现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改变。早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DK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分为4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25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或〉300 mg/24 h,同时,血肌酐≤133μmol/L;(4)肾衰竭组(DM4组)4例,血肌酐>133μmol/L,同期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均行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各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DM1组总肾GFR与NC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2、DM3、DM4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明显低于NC组(P〈0.01)。(2)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未见异常时,总肾GFR即可出现异常(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是影响GFR的主要因素(P〈0.01),BMI、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与GFR的下降有关(P〈0.05)。GFR与病程、收缩压、HbA1c、Scr呈显著负相关(r=-0.156、-0.183、-0.272、-0.302,P〈0.05)。结论 GFR的下降不仅存在于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于正常清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99m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并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进程以及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瑶 《职业与健康》2010,26(2):234-23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icsMelitus,D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DM患者出现持续性尿蛋白为主要标志,有20%-40%的DM患者最终发展为DN。DM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价的直接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con)常用来分析GFR。近年研究认为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是反映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笔者检测Cys-C在2型DN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分析Cys-C对DN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一,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自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长期并发症之一,是最常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原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细胞肥大、足细胞丢失是糖尿病肾病中主要的病理改变,并最终引发蛋白尿。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关键因素。失调的AMP活化激酶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能量传感器,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AMPK相关的分子机制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发生结构与功能损伤,使尿液中蛋白质浓度逐渐升高,形成蛋白尿。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可阻止或推迟肾病的发作,否则临床肾病一旦发生则不可逆转,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我们采用速率法检测和比较常规尿检阳性、阴性及糖尿病患者的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以探讨检测γ-GT在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本文选择10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临床进行了探宄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本文探讨了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蛋白尿明显减少,血清肌酐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血清钾明显上升(P<0.05)。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蛋白电泳联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肾损伤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状态,继之出现微量蛋白,尿中蛋白含量逐渐增高进入临床蛋白尿期,最后发展成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早期判断糖尿病蛋白质来源,了解肾脏的损伤类型及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晨尿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SDS-AGE)分析,并同时检测尿肌酐、尿微白蛋白(UmAIB)及尿al微球蛋白(Ual-MG),以探讨其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醛目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本文探讨了牲束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蛋白尿明显减少,血清肌酐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血清钾明显上升(P〈0.05)。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廷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特别常见和比较麻烦的糖尿病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糖尿病肾病,医学上,糖尿病肾病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属于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这种并发症在临床表现多为排泄蛋白尿、患者眼睑水肿、出现氮质血症和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等,如不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很可能因此并发症持续恶化导致肾衰竭尿毒症死亡。  相似文献   

20.
邢渊 《药物与人》2009,(4):30-3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也在增加,及早保护好肾脏必须做到以下7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