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甜  易敬林 《江西医药》2011,46(4):312-314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在治疗青少年近视等屈光不正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1例5-23岁近视青少年,计99只患眼,采用波长为650nm的半导体激光脉冲模式进行穴位照射治疗,6个疗程结束时查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半年后随访复查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进行疗效分析并统计结果。结果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在青少年近视等屈光不正的治疗上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年龄小,治愈率高;病程短,治愈率高;只要坚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半导体激光治疗的远期效果是可喜的。结论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等屈光不正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少年儿童眼球的活体生物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琼莲  张卫平 《云南医药》1997,18(5):324-326
目的了解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的形态学改变,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昆明地区3~18岁儿童、青少年抽样1008人,使用角膜曲率计、眼A超声波仪作眼球活体生物测量,红外自动屈光检测仪作屈光检测及常规眼部综合检查,所测数据经SPSS/PG+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中屈光异常以近视为主,随年龄增加及学龄增高近视增多。讨论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眼球结构变化最大的是眼轴,是形成近视的主要结构变化,近视程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前房深度和晶体厚度及眼球前/后节比值有一定关系,与角膜屈光力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近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问题。一般在出现近视后,眼球内部的屈光系统正常秩序被打破,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清晰成像,看东西时就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若不及时进行控制,很可能导致视力持续下降,甚至可能致盲。青少年时期用眼频率较高,也是最容易出现近视的时期,近视已成为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力为1.0少年近视性屈光的状况。方法 采用常规视力检查、阿托品散瞳检影和屈光检查的方法对423眼视力为1.0的10~14岁少年进行视力检查、散瞳检影及配镜。结果 423眼中,近视性屈光65眼(占15.4%),其中复合近视性散光25眼(5.9%),单纯近视30眼(7.1%),近视散光10眼(2.4%)。结论 近视性屈光在视力为1.0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不容忽视,提示对可疑近视少年的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庭中电子科技产品的不断普及,使得青少年近视患者越来越多,这对他们的视力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目前,临床上常用角膜屈光手术来治疗屈光不正的近视患者,使其得到理想的裸眼视力[1].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治疗是完美的,有些近视患者在角膜屈光手术后夜间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眩光、光晕和视力模糊等反应.为了保证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至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验光的568例屈光参差患者,年龄5~50岁,其中男218例,女350例。分别比较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近视性与远视性屈光参差以及不同屈光参差程度者的矫正视力情况。结果在各种屈光参差类型中,屈光不正较高侧眼的矫正视力以近视性屈光参差最好,远视性屈光参差最差,在屈光参差不同程度中,两眼屈光度>3.00D组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4.00D组的矫正视力。结论屈光参差是视光门诊的常见病钟,是导致患者双眼视力不平衡的直接原因,常导致视觉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郑康铿 《河北医药》2009,31(3):294-295
目的了解对单纯性屈光不正青少年应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或阿托品眼膏后,散瞳验光及复验结果的符合率。方法100例屈光不正患儿,均先给予托品酰胺扩瞳,5 min滴眼1次,共4次,45 min后进行检影验光,并24 h复验。再嘱患儿自试验第2天复验后开始,用阿托品眼膏每天涂眼1次,共3 d,第4天再行验光,并于3周后复验。比较2种药物散瞳验光和复验的结果。结果4~10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远视占多数,11~14岁则以近视多见。11~14岁近视患儿采用托品酰胺与阿托品散瞳后验光及复验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患儿采用这2种药物散瞳验光及复验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5~10岁屈光不正患者阿托品散瞳验光较准确,11~20岁屈光不正患者可以先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验光。  相似文献   

8.
散瞳检影屈光不正及弱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散瞳检影1411例屈光不正及弱视的效果.方法 12岁以下者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方法、13岁以上者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水散瞳,以视网膜检影镜及带状检影镜检影.结果屈光不正者1343例,占95.18%,正视眼者68例,占4.8%;屈光不正中近视或近视散光者910例,占屈光不正例数的67.8%,远视及远视散光346例,占屈光不正例数的25.75%;弱视患者433例,占屈光不正例数的32.24%;合并斜视者42例,占屈光不正例数的3.12%.结论中小学生的屈光不正以中低度近视和近视散光最多见,环境因素是引起近视及弱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在逐年上升,而且向低龄化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屈光状态尚未稳定的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因学习负担日益加重,近视往往很容易发展,因此采取非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减少因严重屈光不正引起的生理、心理及工作生活的影响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在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眼健康状况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自动验光仪、自动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等眼科专业仪器和方法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初三学生284人(518只眼)在正常动态情况下,轻度近视占52%,中度占28%,高度近视占14%,正视6%,其中女生近视>男生近视。讨论通过检测,提升初中三年级高中升学考试对学生的屈光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呼吁家庭和社会对近视有正确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矫正。  相似文献   

11.
第十八节眼的屈光不正指在眼的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称为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一)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按度数可分为:低度远视(< 3.0D)、  相似文献   

12.
高凡  白雪 《贵州医药》2023,(12):1951-1952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近视青少年168例(336眼),按治疗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168眼)。两组入选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观察两组视力情况、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瞳孔直径。结果 两组入选者在治疗前后视力情况、屈光不正、眼轴、角膜曲率均无差异,治疗后角膜曲率均出现增长,但两组之间无差异,治疗前两组亮瞳、暗瞳直径无差异(P>0.05)。治疗后眼轴增长幅度小于对照组,屈光不正低于研究组;治疗后两组瞳孔直径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良好,瞳孔直径增加,控制屈光度,对角膜形态无负面影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以近视首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78例检查、确诊分析,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选取2007-2012年以近视首诊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78例(156眼),对其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眼压、房角、眼底、视野、家族史等有关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1例(39.7%),女47例(60.3%)。发病年龄:10~15岁23例,16~20岁33例,21~25岁13例,26~30岁9例。屈光状态:<-3.00 D的低度近视眼58眼,-3.00~-6.00 D的中度近视眼50眼,>-6.00 D的高度近视眼13眼,正视眼35眼。眼压:10~20 mmHg者54眼,21~25 mmHg者34眼,26~30 mmHg者42眼,31~40 mmHg者19眼,>40 mmHg者7眼。眼底:C/D<0.6者97眼,C/D 0.6~0.8者53眼,C/D>0.8者6眼。眼底照相所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RNFLD):阳性者149眼,可疑者7眼。全自动视野分析仪检查:不同程度视野损害者102眼,阴性者54眼。156眼房角全部为开角未见特殊异常。有青光眼家族史者8例。结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发病年龄较早,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在本病近视眼有高度的发病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慎重对待近视眼患者,重视全面的眼部检查,这是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丹 《家庭用药》2014,(7):70-70
我国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国家,而患近视的青少年大部分又是假性近视。这种近视状态和真性近视在症状上很相似,都是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假性近视是由于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如青少年长期看书看电脑,睫状肌持续性收缩,过度调节或调节痉挛。如果这时再看远处,睫状肌不能放松调节,就会让人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王锴琦  吴迪  赵洁 《中国医药科学》2023,(14):153-156+169
目的 针对普通球柱镜框架眼镜(SPL)与多点近视离焦控制眼镜(DIMS)屈光矫正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位及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吉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7~12岁轻、中度近视青少年共12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DIMS组(60例)、SPL组(60例),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屈光矫正,观察两种方法屈光矫正后眼位、视力以及双眼视觉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两种屈光矫正方式治疗1、3、6个月后眼位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矫正远、中、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IMS组远距离水平隐斜、近距离水平隐斜、远距离正融向力、调节性集合与调节(AC/A)比率优于S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近距离正融向力、远距离负融向力、近距离负融向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同屈光矫正方法矫正前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矫正1年后DIMS组屈光度低于S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SPL和DIMS进行屈光矫...  相似文献   

16.
曹恒  向雅倩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27-3028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负担加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病年龄提前,发生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屈光不正是引起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又是致盲的第二位原因,可造成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并限制了接受教育及就业的机会.为了解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视力及屈光状态情况,我们对荆门市城区部分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视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眼球屈光系统异常的疾病笔者和眼科医生密切配合制出了一种复方近视明滴眼液,经临床128病例使用验证对青少年假  相似文献   

18.
辛宏  邹海英 《黑龙江医药》2007,20(6):662-663
1影响儿童视力的常见因素1.1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表现为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1.2远视: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6~12月婴儿与自然群体3~4岁儿童眼屈光分布,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收集3~4岁儿童317例(儿童组)与6~12岁婴儿237例(婴儿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组患儿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远视性屈光占83.12%,近视性屈光占6.12%,混合散光占10.76%;儿童组远视性屈光占96.05%,近视性屈光占1.58%,混合散光占2.37%.2组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婴儿的屈光状态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为次.  相似文献   

20.
人的大脑所接受的信息约80%来自眼睛,但人群中随处可见的近视眼却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近视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一般主要为10%-40%,且多数地区呈增长趋势,其中青少年人群近视发病增长尤其明显,青少年近视亦称学校性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据调查青少年视力减退十分普遍,且随学龄、年龄升高而增加。本文对林甸县高考生近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