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压、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总积分[(81.17±16.05)、(89.15±17.52)分]均较干预前[(75.56±15.21)、(74.24±14.82)分]明显上升(t=2.16、2.41,P<0.05),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17,P<0.05);同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Q评分[(26.05±4.45)、(31.15±4.53)、(88.05±18.25)、(94.06±20.19)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22.42±4.15)、(21.94±4.08)、(84.12±15.27)、(83.93±16.43)分](P< 0.05或P< 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减少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42)和常规护理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护理组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21.06±4.31)、(16.72±3.87)分]均较干预前[(25.52±4.87)、(25.13±4.65)分]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80.62±8.12)、(86.47±8.92)分]较干预前[(74.29±7.24)、(74.05±7.12)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促进其脑功能的早期康复,改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神经运动功能总有效率为84.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8%;且研究组改善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强化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P<0.01),且强化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MMSE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P<0.01),且强化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护理后强化组物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等QOL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有助于促进病人脑功能的恢复,且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神经、运动、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MMSE及LOTCA评分均显著提高,但是研究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 (x2=4.60,P<0.05);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7.78%)(x2=4.18,P<0.05);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97.22%、94.44%、97.22%、94.44%、91.67%)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5.00%、77.78%、72.22%、75.00%、69.44%)(P< 0.05或P<0.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及肢体运动、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其基础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周群  毛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15-117,119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加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良好和中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重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周后,干预组Hb、TP、Alb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组的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呼唤式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60,仅予以常规治疗护理)和运动干预组(n=66,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3周后,运动干预组患者心率、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6 min步行距离、心脏回缩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随访一年,运动干预组ML-HFQ评分、再入院率39.4%和死亡率3%明显低于常规组60%、26.7% (P<0.05).结论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MMSE、Fugl-Meyer评分均较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0.05);同时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认知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72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1d两组MMSE和H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值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MMSE和HDS评分恢复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4.18,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TURP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幅度,并能改善下尿路梗阻症状,提高术后疗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2008年3月,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其中,40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另40例行常规护理。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即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早期进行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训练。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在康复前和出院时进行测定,同时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比较,康复组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ADL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同时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帕金森病患者可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幅度,减少或防止痴呆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给其肢体运动与认知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本院收治的8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性护理时,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将其分为康复护理组(n=42)和常规护理组(n=42)。两组均予以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及康复护理干预8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8周后神经、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CNS评分和FMA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或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早日康复,并能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延缓其下降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与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就诊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保护、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均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8.10,P〈0.01);康复护理组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29,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人院后予以脑出血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比较其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4.76±3.81)、(20.84±3.12)、(18.91±3.17)、(15.27±2.97)分]均较治疗前[(30.17±4.12)、(26.15±3.52)、(29.87±4.26)、(25.76±3.42)分]明显下降(t=2.21、2.26、2.89、3.02,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t=2.32、2.37,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1.76%)(x2=6.35,P< 0.05),并发症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1.18%)(x2=5.92,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予以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 干预4、8周后,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且干预组缩短时间更明显(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4.50,P<0.05);随访半年及1年干预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X^2=4.72和4.94,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缩短胃固体排空时间,并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曹秀颖  王俊 《中国现代医生》2013,(32):124-125,128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饮食、锻炼控制、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予以抗感染、局部换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内科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的内分泌科护理.整体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干预4周后,整体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x2=4.18,P<0.05);且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服药情况、饮食管理、锻炼情况、情绪控制、疾病认知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x2=4.13、4.57、4.74、5.14、4.60、4.55,P<0.05).结论 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护理效果高、满意度高、治疗效果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