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下睑结膜人路行男性中青年眼袋整形术.方法:经下睑板下缘2mm作结膜切口,在眶隔前到达眶脂,经两次按压眼球后去除眶脂,切口不作缝合.结果:126例男性中青年接受了该术式.眼袋凸出均明显平复,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安全,无下睑退缩、外翻的并发症,并且避免了下睑皮肤的手术瘢痕,故男性中青年患者愿意接受该术式.  相似文献   

2.
睑袋是指下睑皮肤肌肉眶隔退行性变松弛,眶隔内脂肪堆积向前膨出而形成的下眼睑松垂臃肿征象,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衰老的标志之一[1]。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结膜入路及皮肤入路整复睑袋6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128眼),女51例,男13例,年龄27~55岁。按丁芷林[2]分型标准,单纯眼睑部皮肤松弛型15例,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8例,眶隔脂肪增多型18例,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型23例。1.2手术方法1.2.1术式选择:单纯下睑眶脂肪疝出而皮肤和眼轮匝肌不松弛者采用结膜入路整复,对于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及下睑皮肤松弛合并眶隔脂肪疝出者均采用皮肤入路整复睑袋。本组结膜入路整复眼袋18例,皮肤入路整复睑袋46例。1.2.2手术操作:术前检查判定睑袋类型、睑袋范围、皮肤松弛量。结膜入路:下睑皮肤用10~20g/L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地卡因结膜表面麻醉,下睑皮肤缝合做牵引,翻转下睑板于结膜最隆起部位略偏内侧做长约1~1.5cm切口,深达结膜下,眼科钩牵拉创缘,眼科剪于结膜下分离达眶下缘,将眶隔筋膜打开,眶内脂肪会自动脱出,轻按眼球,适度切除突出内、中...  相似文献   

3.
探索五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睑臃肿,无明显皮肤松弛自愿行重睑成形术者162例。常规设计重睑线,用美蓝沿设计的重睑皱襞上做5个小切口标志,内侧小切口斜行距内眦角约3mm,外侧小切口与外眦角平齐,中间3个小切口分别在中内1/3交界处、中外1/3及1/2处交界处,剪除切口下缘1.5~2.0mm粗细眼轮匝肌条;肿泡眼者同时打开眶隔,摘除过多脂肪;用5-0号美容针线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睑板上缘处提上睑肌腱膜固定缝合1针,术后7d拆线。结果 162例病人术后反应较轻,3~7d肿胀消退恢复自然;切口瘢痕细小不显,重睑美观持久。结论小切口切开重睑术,对无明显皮肤松弛和严重肿泡眼的单睑,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小切口切开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设计重睑线;在重睑线的中段及内、外眦端,各作3~4mm皮肤切口,剪除切口下缘1.5~2mm粗细眼轮匝肌条;肿泡眼者同时打开眶隔,摘除过多脂肪;用5-0号美容针线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睑板上缘处提上睑肌腱膜固定缝合1针。7d拆线。结果应用此方法施行重睑术33例,术后反应较轻,3~7d肿胀消退恢复自然;切口疤痕细小不显,重睑美观持久。结论小切口切开重睑术,对无明显皮肤松弛和严重肿泡眼的单睑,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可采用的重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改良的Wheeler轮匝肌缩短法并用皮肤切除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性睑内翻169例274眼,男性92例152眼,女性77例122眼,年龄56~70岁,平均655岁,患眼下睑皮肤松驰程度不等,睑结膜无废痕,未见眼球内陷。2手术方法及结果跪下睑经3mm沿睑经全长并与之平行切开睑皮肤,由切口向上剥离至睑缘,向下剥离至睑板下缘以下,将睑板前及眶隔前的轮匝肌分离出5~6mm宽的肌条,将中部的肌条折员,用3~0丝线结扎,缝线除穿过折五的肌条外并通过睑板下Zmm处的眶隔,折叠量以下睑缘离开眼球约lmm为宜,呈半月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处理的重要性,观察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应用于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8例下睑袋明显者,采取睑缘入口(外路法)手术,切口与外眦隐沟线平行,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适当祛除或重置眶隔脂肪,缝合睑缘眼轮匝肌瓣与上提的肌皮瓣形成双层瓦合肌瓣,对合修整切口皮肤并缝合.结果 38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整体效果满意,其中皮肤松弛明显者168例,颧面沟凹陷者62例,眶脂肪突出明显者158例,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能保留更多下睑条状轮匝肌嵴,术后均无睑外翻发生.其中260例患者随访1~2年,下睑形态自然,未见明显手术瘢痕,无睑缘退缩.结论 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眼袋整复术中,释放眶隔脂肪用于填充下睑眶缘凹陷的效果。方法对28例33~62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有2例患者眶缘凹陷处脂肪填充后膨起,予以切除皮下脂肪组织,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将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经常能遇到年龄较轻、皮肤松弛不明显,但已有下睑眶隔脂肪膨出的病人,往往有家族遗传因素存在.患者不愿采用皮肤切口,又想达到治疗美观的目的.对此我们采用结膜面切口,单纯切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即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睑缘皮肤不留切口痕迹,患者易于接受.自1994年以来我们共做28例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使眼袋整形手术适合于各种类型特别是年轻人以及不宜行皮肤切口的眼袋患者,作者对26例眼袋患者,采用结膜人路法眼袋整形术.手术取睑板下缘中段结膜切口,切开结膜和下睑缩肌,暴露眶隔,切除膨出的脂肪,连续缝合结膜全层.手术获得满意效果.作者还就年轻人眼袋的形成原因,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眼袋整形手术的成功关键是熟悉下睑解剖,手术的最大优点是下睑皮肤不留任何痕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结膜切口进路眼眶手术途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眼眶病患者共16例16眼肌锥外眼眶肿瘤病例,采用经穹窿结膜切口肿瘤摘除的手术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6例16眼均达到肿瘤完全效果。16例并发症中术后视力下降2眼,经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复视为2眼,出院时已明显好转。上睑下垂5眼,3~6个月恢复。结论:经结膜切口进路眼眶手术途径是一种创伤远小于经皮肤切口的手术进路,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外观影响小,通过此进路可以完成大部分眼眶内包括肌锥外的部分疾病手术操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经皮肤、结膜入路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在上睑设计重睑线并均匀标记5点,最外侧点标记为长5~8 mm的切口线。通过最外侧切口切除膨出的眼轮匝肌和适量眶隔脂肪,经皮肤、结膜入路行连续埋线法重睑术。伴有内眦赘皮的患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56例患者112只眼睛,52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4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结合小切口重睑术与连续埋线法重睑术和经皮肤、结膜入路埋线法重睑术的优点,扩大了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术后重睑线形态自然,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周继红  盛意 《四川医学》2001,22(11):1079-1079
我院自 1996~ 1998年来 ,用改良式眶内容剜出术。对 7例眶内肿瘤实施了眶内容剜出术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5 9~72岁。其中色素膜黑色素瘤 3例 ,基底细胞癌、结膜鳞状细胞癌、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和眶淋巴细胞肉芽肿各1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 ,用丝线在睑缘处作褥式缝合 ,距睑缘约 3mm处沿睑缘环形切开皮肤 ,皮下钝性分离直达眶缘 ,拉开眼睑皮肤 ,沿眶缘切开肌层达骨膜。剥离眶骨膜 ,直达眶尖 ,剜出眶内容 ,眶腔填塞压迫止血。在泪囊窝处做一约 1.0 cm× 8.0 cm骨孔 ,切除骨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多点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个人特点设计3~5个2 mm的手术切口,经切口剪除一条眼轮匝肌及部分眶隔脂肪,将皮肤与睑板前筋膜直接缝合形成自然的重睑。结果:本组352例,随访3~12个月,外形均自然对称流畅,重睑深刻,无臃肿,无明显痕迹。结论:该方法有切开重睑术的深刻持久的效果,有埋线法的无痕及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的整复方法.方法27例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整复的患者,其中13例选择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将之即时回植充填于凹陷的下眶缘;14例选择皮肤径路,打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或不打开眶隔膜,将眶隔大部分游离并翻转后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结果患者术后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眶脂肪回植充填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袋"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眶缘的凹陷,不失为整复眶缘凹陷型下睑袋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3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施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按重睑切口切开皮肤去除睑板前一条约2mm的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潜行分离,达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在眉缘下做1.5cm的辅助切口,分离额肌与皮肤,达眉上1.5cm左右,形成改良额肌瓣膜。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的宽度、上睑缘的弧度、重睑形态及上睑的功能。结果:本组20例(30眼)随访3~24个月,19例矫正效果满意,上睑缘弧度及重睑形态良好,无暴露性角膜炎;其中1例术后矫正不足,于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改良的额肌瓣矫正重度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作用持久,损伤小,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比较理想的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 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 的睑板前轮匝肌条,剪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褥式缝合于外侧眶骨膜上。术后随访12~1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65眼,61眼下睑内翻矫正良好,治愈率93.85%。2例复发患者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术后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伴下睑退缩,行双眼下睑缩肌后徙联合外侧睑板缩短术治愈。结论 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对于保持下眼睑稳定性有更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的整复方法。方法:27例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整复的患者,其中13例选择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将之即时回植充填于凹陷的下眶缘;14例选择皮肤径路,打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或不打开眶隔膜,将眶隔大部分游离并翻转后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结果:患者术后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眶脂肪回植充填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袋”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眶缘的凹陷,不失为整复眶缘凹陷型下睑袋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眼眶肿瘤手术方法很多,结膜切口一般仅适用于摘除眶前部较小肿瘤。我院于1975年6月至1986年5月,采用经上穹窿结膜切口,摘除眼眶深部较大的肿瘤8例,无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切开重睑术的操作中发现眶隔在睑板前反折形成一纤维条索(李余'称之为筋膜融合层,由眶隔筋膜与上睑提肌腱膜相互融合而成),此条索与睑板相连,与内外眦均结合紧密,位置固定,以外眦部最为明显。将皮肤缝于此条索上可形成较自然的重睑,且不需过多地去除睑板前组织,术后水肿轻,恢复快。自1993年至1997年10月用此方法共行重睑术6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手术要点1、1同经典切开重睑术一样,划线、局麻、切开、去除切口处眼轮匝肌、暴露睑板。1.2充分显露筋膜融合层,如遇"泡泡眼"可适当去除眶隔脂肪便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